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52年,在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中,中国民航总局财务处处长沈毅,因挪用公款贪污受贿金额巨大被判处死刑枪决。



就在沈毅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枪决来临时,殊不知监狱外面的陈赓为了他亲自向毛主席求情。

陈赓在得知沈毅因为贪污受贿被判处枪决时,先是一个电话打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董必武的办公室,又在几个月之后亲自到中南海当面向毛主席求情。

毛主席得知了前因后果,思虑良久最后对陈赓说道:“你去找恩来。”

那么沈毅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陈赓为什么要为他求情呢?最后这件事又是怎样的结果呢?

报国志士因贪污被判枪决

1894年,是中国与日本近代史国仇家恨的开始,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的开始。

这一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让无数国人觉醒了民族意识,开始发奋图强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

而在这一年出生的沈毅,也被感受到国耻的沈父寄予厚望,在沈毅成长期间,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在当时极为盛行,沈父也决定将儿子送到外国深造。

当时的沈毅因为《海国图志》对西方各国的军事技术极有兴趣,其中法国的船坚炮利让沈毅最为印象深刻,于是沈毅便决定到法国学习物理弹道技术。

1923年,做好全部赴法留学准备的沈毅,正式踏上了前往法国的道路,并且成功地进入了里昂大学物理学专业,学习物理弹道技术。

报国心切的沈毅仅用六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学士阶段和硕士学位的学习,回国后一腔热血的沈毅立即投奔国民政府,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学。

南京国民政府便将沈毅安排到了南京炮兵学校担任教官,可一腔热血的沈毅在到达炮兵学校后,便被浇了一盆冷水,他发现这和自己所了解到的革命大相径庭。



沈毅

当时蒋介石已经坐拥独裁政府两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已经因为蒋介石对革命的背叛宣告失败,整个国民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当年的革命氛围,更多的则是派系斗争和利益划分。

这种氛围从国民政府迅速从上到下地蔓延开来,就连炮兵学校中也充满了这种氛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各方势力送来镀金的,只有极少数人是真的在学习相关的知识。

除此之外学校内的教官中更是派系林立,绝大部分教官都在忙着拉帮结派,为自己的派系壮大力量,没有政治靠山的沈毅也只能在一道道的政治波浪中委曲求全,心中的报国热情也就此被逐渐磨灭。

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沈毅在国民政府的节节败退中到达重庆,遇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主任周恩来,在一次宴会上周恩来一眼就看到了暗自借酒消愁的沈毅。



周恩来随即上前搭话,询问沈毅的身份,沈毅当时已经有些醉了,也只是看了一眼面前的人,随后发牢骚道:

“我这个炮兵学校的教官没什么用,从国外学了技术回来却无处施展,只能当个绣花枕头。”

周恩来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人才,于是便询问道:

“留洋归来的人才?当年你去的是哪个国家啊?”

沈毅立即作出了回答,却没想到周恩来眼前一亮,连拍了沈毅肩膀几下说道

“我也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不过我读的是里昂中法大学,你读书的时候我正好在巴黎工作,真是相见恨晚啊。”

两人都提起了兴趣,双方都聊得非常开心,周恩来见沈毅确实是有真才实学,便向沈毅发出邀请,希望沈毅能够到延安工作。



沈毅虽然没有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复,却也是查阅了大量有关我党的消息。

沈毅发现自己苦苦寻找的革命热情和报效国家的道路,竟然就在我党。

于是便主动找到周恩来表示自己愿意到我党工作,就这样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推荐下,沈毅到达陕北在洛川炮兵团担任总教官。

就此沈毅便成为了我党我军的炮兵奠基人之一,在这里沈毅终于找回了自己当年的一腔热血,帮助我党建立了实力强悍的炮兵部队,解放战争时期沈毅已经是解放军后勤司令部的炮兵处长了。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鉴于沈毅的年龄和经历、能力,上级将沈毅调往民航总局财务处担任处长,可没想到沈毅在这个位置上逐渐堕落了,出现了和平年代自己能够享福的想法。



于是沈毅开始贪污、挪用民航总局的公款,而在此时毛主席在东北调研期间也发现了许多干部开始铺张浪费的情况,于是便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三反运动”正式展开。

沈毅因为挪用、贪污公款罪行败露,被最高人民法院判处死刑枪决,此时的沈毅已经是后悔莫及了,但却没有想到这件事情还有转机。

陈赓为求情四处奔走

1952年6月,陈赓结束了在朝鲜战场的行程回到了国内,却没想到回国后的第一次会议,中央军委常委就全部到场了,陈赓也将自己在朝鲜的发现作了全面的汇报。

陈赓针对我军装备差、装备落后、战术思想落后和后勤情况,做出了全面的报告,也得到了中央军委常委的认可。



陈赓

本以为这件事情就此结束的陈赓,却没想到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

几天后,毛主席又找来了陈赓,向陈赓传达了中央军委的决议,中央军委决定在中国建立一所专业性极强的军事院校,这个任务也就理所当然地交到了解放军全能将领陈赓的手中。

建立军事院校首先就要有军校学习的经历,又因为事关重大就必须找一个事无巨细地位还不低的将领,陈赓无疑是最完美的人选,而陈赓也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随后陈赓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建校地址的调研活动,哈尔滨无疑是最合适的地方。

一方面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却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另一方面紧邻苏联又是志愿军的大后方完全符合建校选址要求。

得到中央的同意后,陈赓一边开始对校区进行基础建设,一边又开始打造学校的师资力量,因为是一所军事类院校,就需要各个专业的顶级人才。



董必武

直到在选择弹道专业的顶尖人才专家时,陈赓发现了沈毅,但是此时的沈毅已经因为贪污数亿元被判处枪决,于是陈赓便一个电话打到了最高法院院长董必武的办公室里。

由于当时的三反工作影响重大,沈毅当时的位置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地方,影响也比较重大,董必武不敢独自下决定,只能和陈赓一起去找毛主席商量这件事。

于是陈赓便抽时间连忙赶往北京中南海,和董必武一起与毛主席讨论沈毅的问题,期间考虑到沈毅是周总理吸引到我党的人才,便说道:“去找恩来。”

周总理赶到中南海后,几人针对沈毅开了一个短会,最终一致认为,既然沈毅确实有真才实学哈军工目前有需要他的学问,干脆就让沈毅戴罪立功,最高法院将死刑改判为死缓,并改由监外执行,参与哈军工的弹道专业建设。

在监狱里整日惴惴不安灰心丧气的沈毅,得知改判结果时有些难以相信,直到真的有人将他带离了监狱,沈毅这才相信自己暂时不会被枪毙。



监狱外面陈赓亲自迎接了沈毅,见到陈赓沈毅满脸疑惑,陈赓看到还带着手铐的沈毅皱了皱眉,随即向押送随行人员说道:“怎么还带着手铐?”

押送人员当即回答道:

“现在他还是犯人,必须要戴手铐。”

陈赓摇了摇头说道:“现在就把手铐解开吧。”

押送人员闻及面露颜色道:“还是等到了哈尔滨再解开吧。”

陈赓则是坚持道:

“现在是要让他戴罪立功的,戴着手铐不还是说明不信任他?人家还能好好改造戴罪立功吗?”



图片来源网络

押送人员这才将手铐打开,沈毅这才明白自己的案子能够改判,少不了陈赓四处求情,得知了陈赓为自己求情的原因后,沈毅当即涕泗横流,忍不住地跪下向陈赓保证自己在监外执行期间一定会好好改造改过自新。

在北上的火车上,沈毅便开始了工作,编写教材翻译外文著作,到达哈军工后沈毅更是废寝忘食,顶着东北冬天的严寒,沈毅不敢生炉子,因为在他的办公室内随处可见文字纸张资料害怕失火。

凛冽的寒风让沈毅不得不想办法避寒,于是便找到了喝酒驱寒的办法,每当深夜寒冷难耐时,沈毅便取出酒喝上一口,这件事其实看似无伤大雅,但是还是被有心之人给盯上了!

无数人心血建立的哈军工

陈赓考虑到沈毅的工作热情和优异表现,准备向上级申请给沈毅立功,并且将沈毅的罪名也一同改判,上级对此表示没有问题,可就在这个时候有关沈毅酗酒的传言通过保卫部传到了陈赓耳中。



有和沈毅住处不远的同志反映,每次在经过沈毅的房间门口时,都会闻到若隐若现的酒味,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问题。

毕竟当时哈军工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曾在前线作战过,喝酒的事情也常有。

但是几乎每次都能闻到沈毅房中的酒味,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沈毅酗酒了,所以也就向保卫部反映了这件事情,陈赓得知这件事情后,并没有直接做处理而是选择做一次突击检查。

这天晚上,陈赓和保卫部副部长一同趁着雪夜来到了沈毅所居住的小平房,两人一路上不断地哈气,东北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让陈赓也有些受不了。

到了沈毅居住的平房门前,两人骤然推开房门,却没想到沈毅房中的温度和外面相差无几,沈毅手旁果然就放着一瓶酒,看样子也已经喝了不少了,但是沈毅脸上并没有一丝醉意,还在翻译着资料。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么冷怎么不点炉子?”

陈赓搓着手,看着消瘦的沈毅从资料堆积如山般的办公桌前站起来,沈毅疑惑地看着陈赓和保卫部副部长回答道:

“我这里资料太多,点炉子容易起火。”

陈赓当即明白了沈毅为什么喝酒,点点头又说道:“弄个暖手炉也是好的。”

“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沈毅摇了摇头,时间现在是他最需要的东西,陈赓见此也说道:

“那也不能伤害身体,酒要少喝。”



陈赓回去后立即召集工作人员,针对这些专家学者的居住环境专门开了一次会议,提出将哈军工最好的房子给这些专家学者住,并且主动搬进平房居住。

除此之外陈赓还专门请来了厨师,保证沈毅等人的一日三餐标准。

为了物资调配能够让所有的专家学者都得到充足的生活保证,同时保证哈军工有充足的师资,也是多次专门找到周总理。

周总理当时非常忙碌,不仅要处理国内建设的文件,还要统领外交部门,随时都在接见国内国外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人,陈赓为了尽早解决哈军工的问题,只能选择堵门。

就在一次周总理接见国内人士的时候,陈赓只能选择在周总理上厕所的时候在卫生间等着周总理,让周总理在物资清单和人员名单上签字。



青年时期的钱学森

1953年9月,哈军工第一届学子正式入学,后来钱学森先生回国后在参观哈军工之后,也不得不由衷地赞叹道,全世界范围内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建立起这样一所军事类院校,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无数如同沈毅、陈赓这样的人,前赴后继一门心思地扑在哈军工的建设过程中,而沈毅也因为自己的优异表现,在1959年和功德林战犯们一起接到了他的特赦令。

参考资料:

日头条:大同政法《贪污上亿财产,要被枪决,陈赓来电,留下他 我需要他这样的脑袋》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630567530433872397/?channel=&source=search_tab

陈赓-辞海-链接:

https://www.cihai.com.cn/passport/login-phone?redirect=%2Fbaike%2Fdetail%2F72%2F5565785

《武进县志》-第二十五篇:人物-上海人民出版社-链接:

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8b13632762d0f703918fbed0feac463d269759ee6f3a?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5MzM=,g_7,xp_45,yp_55/format,f_auto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