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老李用电推剪为顾客理发。 李亚芝 摄

算起来,老李理发已经有40年了。从17岁学徒时用手动钢推子,到现在电推也用坏了好几个,现在手里的这把已经用了三年了,在他手里已经磨得锃亮。老李的理发店开在方山县医院旁,很小很破很不起眼,甚至没有招牌,只简单地打印着“理发”两个字。按理说,他这老把式在这个时代即将要淘汰了,现在时兴的烫头新技术新设备在老李的理发店里一样都没有,还有顾客吗?

只听得剃刀在帆布条上“唰”地一荡,老李正给七十岁的王大爷修面。左手三指撑开老人松垮的眼皮,小指悬着不碰鼻尖——这招是他的童子功,也是他店里的独门招牌。“我的顾客年龄都偏大,主要喜欢我给他们修面,这么多年我一直坚持老传统。”在修面的时候,老李的神情专注,拿着剃刀一点一点小心翼翼地当刀锋掠过寿斑时,腕子忽然放轻,改用指腹推着刀背走,刀尖顺着眉骨走,比绣花还精细,这个时候老李总是不由自主地把嘴都抿住,整个空气都因他的神情都安静了。修好面的顾客王大爷,一边抚摸着自己光滑的下巴,满意地说:“我们这些老家伙就喜欢来老李这儿,虽然现在有了电动剃须刀,还是觉得老李的手艺好,手稳心细才是真功夫。”

“还是老样子,剪短一点。”另一位顾客落座后,老李一只手里电推剪就开始“嗡嗡”震着,另一只手仍按着老法子,一边用梳子认真的梳着,一边在镜子里仔细地端详着顾客。“现在时代发展得太快,很多新潮的理发店我们都不敢进去,还好有老李。”老李忙接过话茬说,“老王,可不要这样说,我还得感谢你们了,不然我就失业了。”在两只手熟练地相互配合下,不多会儿就理好了。

终于忙完了,“现在年龄大了,手指也不灵活了,手也慢了。”老李一边洗手一边感叹着。“以前是小李,现在变成老李了,想起最开始学徒时,师傅从不让我们拿重活,担心影响手指的灵活度。”老李的手,不像干重活的人手黝黑,他的手很白,细看却指节粗大,食指内侧有一道月牙形的疤,手纹里还有给人们染头发时留下来洗不掉的黑色素,因为常年给人们洗头发,浸泡皲裂,“实在疼的时候就放在热水里泡一泡,然后涂点凡士林润一润才能缓解一下。”老李说起这些伤痛倒是一脸的云淡风轻。“理发全凭手上功夫,再过两年手指转不动了,我也就退休了。”

在老李的这双手里,看到的是温度、力度与角度,每一道纹路都镌刻着理发技艺的生存艺术。(记者 李亚芝)

来源:吕梁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