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



古时候道德修养高超的人,先是充实自己,然后再去帮助别人。

帮助别人的前提不是光有一颗爱心就够了,而是首先自己需要具备那个本事和能力。

如果自己本身能力不够,不但无法帮别人走出困境,耽误别人不说,没准还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先把自己修行好,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无论道德还是智慧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准备好后再行动。

否则效果不会太好,没准还会误人子弟,好事反而变成坏事,那样就会违背初心适得其反,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做。

2.绝迹易,无行地难。



一个人不走路就不会留下痕迹,这很容易做到;但是走路又不留下痕迹,那就很难做到了。

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即便能够欺骗得了别人,也无法欺骗得了自己,最终都难以逃脱上天的制裁。

如果想真正做到彻彻底底地问心无愧,那么一开始就应该把握好方向,把一切私心邪念都扼杀在摇篮里。

一旦自己已经开始迷失自我,做出了不好的事情,就不要再指望能够回到从前,脏了就洗不白了,因此我们一定要慎言慎行。

当然是人就会犯错误,人生有“污点”也不可怕,只要改了就好,毕竟并不存在完美的人生。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让自己精疲力竭。

知识是无穷无尽学不完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在于学过多少知识,而在于学过多少有用的知识。

要选择有利于提升自己个人素质,以及能够提高专业技能的知识进行学习,做到有目的得学而不是盲目得学。

同时我们还应做到有自知之明,要学会适可而止,而不是过分贪心不知满足。

除了知识以外,名声利益等同样如此。只要适合自己就好,贪多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4.辩也者,有不见也。



出口争辩的人,一定有其认知盲区。

真理没有必要争辩,既然是正确的,又何须向别人证明自己,也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性好处。

况且并不存在绝对的正确,只是目前符合自己的立场而已,站在别人的角度看,得到的答案也会变得不一样。

就算我们自己看待相同的问题时,也会随着阅历的增加而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和见解。

每个人的境界都是有限的,总有自己看不见的地方,我们每天都在成长,都在推翻昨天那个相对无知的自己。

5.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彼的出现是因为此的存在,而此的出现也是因为彼的作用,彼和此是共生共存的关系。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统一的整体,万事万物都具有一定的联系,在特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能找到“彼”就一定能够找到“此”,有“你”就有“我”,彼此之间相互依存。

正所谓“因果循环”,“因”和“果”也是相对存在同时出现,不会凭空出现“因”或者“果”。

不必纠结在意彼此和因果,背后的真相我们很难窥测洞悉,既然万物一体,又何必分得那么细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