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有这样一所高中,天天上演着“反卷”图景:学生提前解锁大学自由选课模式,每天管够8小时睡眠;学校立下“三不铁律”——不熬夜、不补课、不刷题,甚至放言“不开心就不学习!”

这所高中高考成绩怎样呢?2023届、2024届高考,该校纯文化生本科率位居龙岗区普通高中前列;2024年,该校增值性评价进步率在全市139所高中位列第一!她就是——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



“我们要带领学生过健康、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生活,培养学生成为健康、阳光、向上的人。”德琳高中校长如是说。



让每个学生都有

属于自己的一方舞台

在德琳高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只是口号,学生在这里书写着健康、阳光、自由生长的高中生活!

德琳尤其重视体育。校园里,到处都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体育设施。学校打破传统体育课的单一模式,开设篮球、足球、排球等十余项模块化课程,由专项教师授课。学生可根据兴趣自由选择,既能在擅长的领域“继续闪耀”,也能尝试新项目。





“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体育就是要让他们找到自信。”体育科组长王阿超说。学校专业的体育教师团队中,10名专职教师均具备专项技能,其中不乏国家一级运动员和北体毕业生。教师们不仅传授技能,更以自身热情感染学生。很多学生从德琳进入大学后,仍然保持高中培养的运动习惯。

不仅如此,德琳学校的体育教育注重“身心双修”,让体育教学更加专业化系统化。一方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开设运动心理理论课,教授如何预防损伤、调节压力,培养积极心态。



作为班级篮球队的主力,赛前的刻苦训练没有换回应有胜利,让小林同学一度情绪低落,甚至逃避体育课。在随后的运动心理课上,王阿超老师对他进行了心理理论课干预和个性化疏导,帮助他重建信心。在期末年级篮球赛中,小林主动申请担任队长。

不仅仅是体育,德琳还尤为重视培养和发挥每个同学的特长。每周四下午,有雷打不动的兴趣班和社团课,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此外,学校的各类节日游园、文化展演和才艺大赛等活动,学生均可自主报名参加。















高二(5)班的男生金矿是学校新一届“善美杯”舞蹈大赛的冠军,他还擅长弹吉他,上学期和同学一起组建了乐队。金矿是个阳光开朗的大男孩,也被校领导亲切地称呼为“德琳学校的金矿”。他确实是一位“宝藏”男孩,在学校鼓励学生做义工的倡导下,他热衷于公益活动,被提名为2023年度罗湖区十大志愿者,这项殊荣对于一名高中生来说,实属难得。



担任志愿者的金矿(图源罗湖发布)

金矿表示,在德琳,他能感受到自己时刻“被关注、被爱护”。有一天,他情绪低落,班主任徐兴杰老师见到了,主动和他聊天,“老师还问我要不要听听歌,想办法让我放松。”两人一起聊了很久,“当心情不好的时候,有人能主动注意到并倾听你的想法,真的特别好。”

在德琳,老师们都以自己的方式关心着学生,跟学生打成一片,老师们善于进行鼓励教育与赏识教育。高二(4)班的袁子意同学初入学时只是学生会的干事,随着她工作能力的不断进步,现在已成为校学生会主席。袁子意说,团委唐玉璟老师给了自己特别多的机会展现才能,如主持升旗仪式、负责学校活动等等,“我得到了很多帮助,唐老师总能察觉出我的迷茫,及时给我鼓励,让我不再畏手畏脚,工作起来有了明确的方向感。”



袁子意同学

家长金燕女士的女儿任熙瑷去年已从德琳毕业,目前在深职大读美术专业。“女儿告诉我,正是因为自己在高中主动参加了学校诸多活动,得到了老师们积极的评价,自信心倍增,足以应对未来发生的任何事情。”

“在德琳,每个人都可以登上舞台,接受别人的掌声!”德琳高中校长认为,相对于积攒别人分享的种种经验,亲身的体验才是最珍贵、最值得留存的财富。



德琳高中的每个学生期末都至少会收到一张奖状——且与成绩无关:“最佳助人奖”“进步之星”“创意达人”,甚至还有“减肥之星”……堪称群星荟萃,这些称号指向同一个目标:让每个孩子看见自己的光。

“教育不是排队、不是甄选,而是唤醒孩子内心本具的真善美。”德琳高中校长说道,学校推行“赏识教育”,家长会上,教师只表扬、不批评;心理课上,学生通过冥想学会情绪管理,通过团体游戏懂得合作。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义工社团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从环保宣传到敬老院关怀,让学生理解“付出”的价值。



“学生睡眠大过天”

“就生命成长而言,健康是人生的必须品。”德琳高中校长如是说。

有一个信念在德琳师生中根深蒂固:“身体是学习的本钱”,学生首先要“活得舒展”,才能“学得投入”。为此,德琳高中将睡眠视为“第一课业”,严格保障学生睡眠时间(每天,高一高二学生睡眠9小时、高三学生睡眠8.5小时),为防止学生偷偷学习,学校配足47名生活老师监督作息。

韦宝玉就是47名生活老师之一,她在德琳高中部创立不久就加入了学校。目前她是高三年级生活组长,带着13位生活老师,管理着820名学生的食宿大计。

她介绍,宿舍楼每层住了约130名学生,每层配备两个生活老师,她们每天的工作是从早晨六点钟的“叫醒”服务开始,到晚上10点半的“叫睡”服务结束。



韦宝玉老师

“张校特别关注学生的睡眠质量,经常跟我们说‘德琳是一所学生睡眠大过天的学校!’”因此,韦宝玉和其他生活老师的工作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生物钟,适应规律的生活节奏,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休息。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一下子适应严格的作息,有些孩子的适应比较慢,刚开学时经常到她的房间里哭,韦宝玉就会把肩膀借给他们靠一靠,安慰说:“发泄出来,等下就好睡觉了。”接下来几天,韦宝玉循序渐进地对新生进行抚慰劝解,让他们不再对规律的生活作息感到抵触。

在德琳,生活老师都是从高一开始把学生带到毕业,韦宝玉认为,三年的高质量陪伴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增强安全感、丰富情感体验。生活老师与学生维持着亲密无间的关系,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赋予了学生强烈的安全感、归属感。“虽然我们在学习方面帮不上忙,但在生活方面,我们就是学生坚强的后盾,有的学生甚至会叫‘妈妈’。”



让韦宝玉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24届毕业生吴同学,他是一个个性较强的男生,交流起来有点难度,但成绩非常好,性格也开朗。熟络之后,他真心把韦宝玉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妈妈”,“每次考试回来他都会跟我分享成绩,让我给他一个拥抱,我曾经还取笑过他:你一个大男子汉也不害羞吗?”后来到了毕业拿行李那天,韦宝玉和吴同学道别。一想到要与“韦妈妈”分别,吴同学非常不舍,“我们都哭了,他爸妈也在场,特别惊讶自己的儿子怎么与学校生活老师感情那么深。”

“被爱养大的孩子,才会爱自己和爱别人!”德琳高中校长充满感情地说道。

在如此深厚感情的滋养下,德琳学子懂得了信任和感恩,不仅回馈给生活老师,同时也带给身边每一个人关心与爱。毕业后,仍有许多学生多次回到学校看望生活老师,亲切地称她们“妈妈”。



双重守护学生身心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抗压能力弱,心理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重视。这也是德琳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从高一到高三,心理课程在课表上雷打不动,只有从一周一节到两周一节的频次变化。

学校200平米的“心力成长中心”配备沙盘间、谈话间、放松间和情绪发泄室,此外还有一间超大的疗愈室,室外还有游戏区。学校有4名心理教师,她们都是心理学硕士,且都有了孩子。她们不仅仅能给予孩子们心灵成长以专业的指引,更为重要的是她们能给予孩子饱满的母爱。孩子们无论是在校还是居家,都能得到她们的情感支持。









学校每个月都向学生发放心理问卷,心理老师根据结果筛选出可能有焦虑或抑郁倾向的学生,并对其及时进行心理辅导。每一次心理活动举办完后,心理老师也会随机询问学生的感受,并依此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除常规的心理课程和咨询外,颂钵疗法就是学校目前积极推进的心理疗愈形式,一般于每周二晚上进行。它通过不同的声音共振,帮助学生进入身心舒缓的状态,达到精神净化的目的。



颂钵疗法

“这种即时疗愈的效果特别好,不少平时有失眠困扰的高三学生一开始就会进入睡眠状态,醒来后就发现头脑清醒了很多。”心理教师吴喜燕老师介绍,这门课目前非常火热,学生们都争着前来体验。疗愈结尾,围坐在一起的大家会互相分享感受,“我们特意准备了彩虹牌让大家抽取,上面印着不同的鼓励语句,让学生获得积极暗示。”

“很多学校都羡慕我们的硬件设施和资源。”吴老师自豪地说。学校致力于把心理室打造成学生的“安全岛”,这里长期储备着茶叶和零食,供前来咨询的学生休憩、放松。



“只要是用在学生身上的东西,校领导都有特别要求。像芳香疗法中用到的植物精油,我们都是挑选最好的。”吴老师说,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完全不计成本,尽全力提供资源支持。



他们是家长,也是“学生”

在德琳,不管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深切感受到“家校共育”不光是写在纸上好看的名词。

学校24小时对家长开放,如果家长有多余时间,还可以兼职做一日生活老师,或者在爱心驿站值班,辅助学生后勤。



爱心驿站的家长值班

邹发文先生是学校第三届家委会会长,在他看来,德琳高中是一所有温度、真正注重孩子健康且没有秘密的学校。

儿子在深中上学,女儿在德琳读书——这是存在于邹先生家庭里截然不同的情况。不过在他看来,这并无太多值得议论之处,“既然孩子错失了上公立高中的机会,那德琳便是自己在私立学校中的一个不二选择。”女儿邹梓心正读高三,无论谁见了她,都能感受到孩子大气、阳光和开朗的性格,而这,正是邹先生所期待的。



邹发文先生

家校共读是德琳的特色,2023年,读书会在校长的亲自策划和指导下成立。校长认为,要想改变小孩,一定先从改变大人做起。“如果在家的2天没有良好的氛围,在校的5天哪怕教育得再好,也等于零。”因此他建议与家长们阅读家庭教育、人际沟通的相关书籍,并做定期的读书分享。在他的带领下,目前德琳的家校共读会已举办了12期,读书群里的家长一直都非常积极踊跃。





德琳家长在读书群分享阅读感受

邹先生同时也是德琳家校共读会的创始人之一,经营生意的他,谈起与学校老师和家长一起共读的书目滔滔不绝。他甚至把家里的酒柜都改造成为了书柜。“从创始第一天到现在,每次活动我都没有落下。目前已经跟学校一起读了十几本书。”

他坦言,自己以前个性强势,有时候会把企业的管理作风带到家庭里,因此和女儿时常有争吵。“在德琳学习、读书带给了我很大的改变,特别是阅读《幸福,从接纳开始》一书后,我又从大家的分享中感悟良多,现在和女儿的关系则更为亲密。“女儿现在已经是我的领导了!我很开心,不光是我,很多家长都有所转变。”



最新一期家校共读会留影(4月18日)

在德琳的家校共读会上,还能看到孩子已经毕业的家长前来参加,第二届家委会会长金燕女士就是其中之一。远在盐田区上班的她,只要有空就会回学校看看。女儿还在校读书时,她就经常带着各类日用品到学校的爱心驿站,供学生使用,夏天会提着几大箱水果分发给学生。来学校一半是陪自己的孩子,一半是陪其他孩子——这是德琳不少家长的真实写照。



金燕女士

正因为这个原因,邹发文形容金燕就像是同学们的“共享妈妈”,当时,她女儿任熙瑷所在年级的学生,没有不认识她的。这种奉献精神也深深影响了其他家长。爱心驿站中的生活用品、零食和药品越来越丰富。

“在德琳,大家都没有私心,都是把所有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给他们提供最好的后勤保障。”谈及此,金燕露出了真挚的微笑。



在德琳高中校长看来,养育孩子,与其焦虑“结果”,不如踏实“播种”——为孩子们种下健康的体魄、温暖的心灵、向上的品格,自然会结出期望的果子,就如同校园里那块刻着“健康、阳光、向上”的文化石,教育的真谛从来不在分数榜上,而在每个少年奔跑时扬起的衣角、解谜时发亮的眼睛、助人时温暖的笑容、被赏识后坚定的内心里。

当教育回归生长的本质,三年时光便不再是倒计时的煎熬,而是一场向光而行的旅程。

“让孩子过健康、有意思且有意义的生活,让他们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这个世界就会被他们照亮。”德琳高中校长如是说。

作者:vesper 陈乏术 鹿鸣

图片由学校提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