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一”假期的欢腾气息弥漫开来,黑龙江边检总站鹤岗边境管理支队的移民管理警察们,却踏上了与往常一样的征途。他们以界江为纸、脚步作笔,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用坚守与奉献勾勒出一幅动人的平安画卷。


界江畔的“活地图”:泥泞中的执着坚守

晨光微露,鹤岗边境管理支队忠仁边境派出所5月1日的晨会已经开始。“今天重点巡查黑龙江327航标处至333航标处,仔细查看树丛中是否有三无船只藏匿。”所长徐明福展开地图,指尖沿着蜿蜒的黑龙江界江段缓缓划过,蓝黑色的江水纹路,与他眼中的坚毅交相辉映,仿佛预示着这又是一场与责任相伴的巡查。

巡逻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密林里藤条肆意生长,拦住去路;地面淤泥深陷,常常吞没胶鞋……

巡逻结束,回到派出所,记者轻轻翻开民警赵灵晨的巡逻日志,一行工整的字迹跃入眼帘:“5月1日,排查抵边外来人员23人,查获三无船只一艘。”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在不足 10℃的凛冽江风中,他们顶着刺骨寒意,连续6个小时默默巡逻,近10斤重的警用装备压在肩头,巡查的每一步都在砂石路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景区里的“暖心驿站”:汗水浇灌的温情服务

这边界江巡查紧张有序,那边景区守护同样不容懈怠。在萝北县名山镇景区,鹤岗边境管理支队名山边境派出所的移动警务室,成了游客们信赖的“暖心驿站”,甚至成了大家口中的“打卡地”。

“同志,去景区入口怎么走?”“警官,附近哪儿有能歇脚吃饭的地儿?”…… 副所长叶邵人的执法记录仪里,每天都被这些看似琐碎却又与游客体验息息相关的问题填满。

5月3日,一位中年男子满脸焦急地跑到移动警务室前,焦急地问道:“警官,我手机没电关机了,我约了朋友在景区里的特色纪念品店碰头,现在联系不上他,也不知道店在哪儿,这可咋办呀?”叶邵人一边为该男子的手机充电,一边根据男子的描述,很快找到了该商店。“你在这充电吧,我去把你朋友接过来。”说完,叶邵人就出门了。

像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叶邵人和他的同事们也在用汗水和耐心,为游客的旅途保驾护航,让景区成为他们心中的温暖港湾。

深夜食堂的“不速之客”:警民同心的温暖情谊

当夜幕降临,喧闹的街道渐渐归于平静,鹤岗边境管理支队建设路边境派出所内却依旧灯火通明。“五一”假期的深夜,建设路边境派出所内,键盘敲击声依旧清脆。副所长刘文龙正带领民警梳理当天的警情。突然,派出所大门被叩响,几位附近烧烤店的老板提着保温桶走了进来,热情地说道:“过节还加班,给你们送点热乎的。”掀开桶盖,羊肉汤的香气裹挟着姜丝的辛辣,瞬间弥漫在屋内。原来,商户们看到民警们连日加班,不辞辛劳,便自发组织了这场“深夜送温暖”行动。

刘文龙捧着汤碗,看着玻璃窗上自己布满血丝的双眼,不禁想起妻子临行前的叮嘱:“你守大家,我守小家。”他摸出手机,发现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正踮着脚,小心翼翼地将他穿警服的照片贴在冰箱上,嘴里还念叨着 “爸爸最棒!” 这一刻,温暖与感动涌上心头。这份来自群众的关怀,正是对移民管理警察默默付出的最好回应。

当“五一”假期的最后一抹晚霞染红天际,徐明福和同事换岗时才发现,巡逻靴底已磨出毛边;叶邵人在警务室角落,意外发现了游客偷偷留下的感谢信;刘文龙的泡面早已泡胀,却一口未动;赵灵晨的巡逻日志上,又增添了几笔新的坐标…… 在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里,鹤岗边境管理支队的移民管理警察,用皲裂的双手、磨破的鞋底、沙哑的嗓音,在祖国北疆谱写着最动人的“劳动赞歌”。

(中国日报黑龙江记者站 周慧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