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时,有一个民族非常显眼,那就是鲜卑族。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复姓姓氏,如宇文氏、拓跋氏、尉迟氏、慕容氏等,他们都是符号鲜明的鲜卑族人的姓氏。

谈及鲜卑族人,他们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十分活跃,甚至到了唐朝,依然会频繁出现。

那么,关于鲜卑族的历史,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另外,鲜卑族究竟来自哪里?为何历史上曾那么厉害呢?



从东胡到鲜卑

鲜卑族是我国古代北方最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东胡部落。

当时我国还处于周朝时期,在中原王朝之外的北方地区,有两支庞大的游牧民族力量。

一支是匈奴,一支是东胡。当时匈奴主要生活在内蒙古草原地区,东胡人主要生活在苦寒的大兴安岭地区。

一开始的时候,匈奴与东胡还能在北方地区和平相处。毕竟草原那么大,足够所有的族群在那里生活了。

直到匈奴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人物,“冒顿单于”, 开始觊觎东边的草原,也就是东胡的地盘。

后来在与匈奴的交战中,东胡败下阵来,东胡开始向东迁徙,迁徙过程中分裂为两支力量:

一支退保乌桓山,形成乌桓族;另一支退至鲜卑山,从此以山为名,自称鲜卑族。



公元45年,鲜卑首次以独立民族身份出现在中原王朝的视野中,当时他们跟随匈奴侵扰汉朝边境。

后来随着匈奴帝国的分裂和衰落,鲜卑族在首领檀石槐的领导下迅速崛起。

那位雄才大略的鲜卑领袖在高柳北弹汗山(今山西阳高西北)建立王庭,统一了鲜卑各部,建立起一个“东西万四千余里,南北七千余里”的强大联合体,几乎占据了整个匈奴故地。

檀石槐不仅组织军队,还制定法律,从中原引入铁器,极大促进了鲜卑社会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迎来了全盛时代。

那个曾经被匈奴奴役的民族,一下子发展成为“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他们趁中原混乱之际,先后建立了十个国家,其中包括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秃发氏建立的南凉,以及最为著名的拓跋氏建立的北魏。



公元385年,拓跋珪重建代国(后改国号为魏),开启了北魏王朝的辉煌历史。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局面。

在当时,鲜卑族对中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军事上,更表现在深层次的文化融合中。

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后改汉姓为元宏)推行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激进的汉化改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