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方清

作为孔孟故里的山东,最近闹出一起大大有辱斯文的“国际笑话”。

说的是,5月4日,一篇题为“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的情绪和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效果”的论文在网络流传。

网友惊奇地发现,该论文开宗明义写明“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

但文内却言之凿凿称“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24-55岁。”

50多名男子患有子宫肌瘤且被郑重写入医学论文,确定这不是开的国际玩笑吗?

好在虽说适逢节日假期,涉事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领导层也是实在看不过眼,急忙开会调查并迅速发出情况通报:

经核查,网传论文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医院依规依纪给予护士霍某某记过处分、降级处理,取消其五年内各类晋级晋升等资格。



正如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孟也曰“人告之以有过,则喜”。齐鲁医院感谢广大网友关心,并表示一直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

但我对该院给予当事护士“降级处理”这一项,有些存疑。

因为在我印象中以及各种搜索后,发现护士等级一般分为五级,从低到高依次为护士(初级)→初级护师(初级)→主管护师(中级)→副主任护师(副高级)→主任护师(正高级)。

据此,齐鲁医院给予“男女不分”的霍护士“降级处理”,还会降到哪儿去呢?

是不是取消其护士资格,让她去当个导诊员或清洁工?总之此处有些过于模糊。

不过这并不打紧,包括对该护士的所有处理结果,都并不涵盖这起事件的主旨。

因为,这起“男女不分”论文事件,固然确属学术不端问题,但光查作者显然是不够的。

该篇论文是如何通过层层审查发表出来,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相形之下,审查环节所应承担的责任理应更大,为何只字不予追究?!

这不,就有热心网友为齐鲁大学对事件的“草率处理”之弊,提供了有力佐证。

网友@李大海称,他顺着妇科病这条线挖了下近年来的离谱论文。结果发现,阴道炎,卵巢早衰,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卵巢癌,宫颈癌等有关妇科病的论文中,频频出现男性。

更过分的是,有些论文里甚至还出现了男性产妇和男性产妇产后出血。李大海直呼“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



北京日报记者根据李大海提供的线索,在知网检索发现,有30余篇医学论文内容荒诞、涉嫌学术造假,在女性病相关论文中居然出现了大量男性患者。

“问题论文”的作者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福建等多个省份的医院,既有来自乡镇卫生院的,也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等三甲医院。

譬如《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年刊登的《介入超声对于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大家健康》2015年刊登的《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要点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8年刊登的《子宫腺肌瘤腹腔镜保守手术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观察》;《中国农村卫生》2014年刊登的《难治性产后出血干预性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年发布的《探究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等论文,无一不是将相当大比例的男性患者列入其中,甚至表述方式都与齐鲁大学护士霍某的“问题论文”如出一辙。



北京日报及李大海搜索到此类“男女不分”的论文,有名有姓有具体单位者就达30多篇。

如果扩大范围深入搜索,数量一定更多。

现在齐鲁大学作出了“处理示范”,即对论文作者给予记过降级之类;

那么其他涉事单位是否按图索骥有样学样,只对直接当事人进行处理,而“忘却”了对论文审查环节及其责任的严肃追究?

若果真如此,那我们只能在目睹这一幕幕“国际笑话”式的活剧之后,发一声长叹而已。

近些天北京顶级医疗机构曝出的“出轨门”及“4+4”事件,已经让公众揪心焦虑不已。

这又出了“男女不分”的论文造假,且波及的人员和单位之多,涉及的范围之广,实在世所罕见。

学风关乎医风医德,而医德医风关乎千万人的性命。

大医精诚,医者仁心——实在太值得奋力弘扬,百般守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