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冬天的颜色太过单调,我总认为春天的魅力在于色彩。天青水碧,柳绿桃红,入眼的缤纷让人兴奋,也让人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温暖。去年,友人闻焱先生送我两张拍摄于伪满时期的吉林北山公园风景照片。时代所限,照片并不是彩色,看到“新绿的北山”的标题后,就在脑海里努力联想,却发现记忆的片段里竟少了春天里北山的模样,难于和老照片共鸣。于是在柳榆抽芽、桃杏吐蕊时,就忍不住去北山的峰峦间游走一趟。
站在卧波桥眺望北山,山色中泛出一簇簇似雾若霭的桃红。那桃红被山下轰然的音乐震得浮荡飘摇,让人担心盘于此处的“七条巨龙”已然苏醒(传说九龙挖掉二龙),正凝聚云霞,准备一飞天际。待到穿越九龙广场,进入山间主道,广场上炸响的音乐声浪渐渐换为宛转莺歌,裹挟着淡淡花木香气随山风徐徐,闹中取静的清幽之感油然而生,于是躁动、担心之情也悄然雾散。
从揽辔桥下走过,但见西峰花枝摇曳,于是循花前行,先攀西峰。近几年,西峰栽植了很多花树,花树很高,分枝又集中在高冠,于是望去有些像一只只在枝头开屏的孔雀,又像一列列竖立在曲径边的皇家“五明扇”。山风掠过,花瓣翻飞,仰头观看这扑朔而落的花雨时,又忍不住想透过花枝,看那云端是否有散花的天女。
不觉走到当年的旷观亭下,此时,这里已是平安钟楼。临崖拥壁,有许多嫣然绽放的桃杏,这些花与山路上的不同,没有挺立的树干,而是虬然错节的灌木,一眼看去,如同要把一树树芬芳敬献给游人一般。
从前在西峰之巅俯瞰吉林市区,是可以看到蜿蜒浩荡而去的松花江的,现在则满眼高楼参差,看不到清流东去。不过在春和景明之时登高瞭望,晴光照远,五彩披拂,悠然之情还是能由心底升腾。
继而沿绿意斑驳的盘山路,经揽辔桥上抵达东峰。东峰有许多百年老树,有榆有柳,枝头已被春风吹出鹅黄嫩绿的小叶,一顶顶树冠虽没有盛夏的蓊郁,也少了深秋的斑斓,护拥座座寺庙的宏博气势却一点也没减退。仅是一桥之隔,东峰上微凉的山风里就夹杂了干燥的香烟味道。山路边、古刹畔,往来游人赏春之时,也忍不住向神明展示着心间萌动的心愿。
进入山寺之内,香烟缭绕、钟罄声悠,偶尔还能听到飘渺的僧侣颂唱之音。许多寺庙的庭院里都有绿树春花:玉皇阁万绿轩前,山花与人间芳菲争艳,于无声中,迎合游人寻觅春光的诗意,消解香客欲念盈胸的抑郁;在药王庙正殿之后,偶然看到半掩的月亮门内露出一树山花,在青墙黛瓦映衬下仿佛凝固了时间,极具含蓄柔美的画面感,若是被诗人看到,定会做出意境悠长诗句……
沿关帝庙前的山路石阶而下,发现泛雪堂已改建为商店。于是就想到刚刚看到的小松鼠在檐脊与劲松间跳跃,为饭食奔忙。想那四季各有时令,也断不该用八十多年前的视角审时春光——借文旅之风促进经济发展,可能才是如今北山之春本该有的模样。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闻焱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