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也门,又一次成为超级大国火力投射的靶心。在5月5日的惨烈空袭中,美国与以色列联手对也门荷台达省发动至少48次空袭,造成至少2人死亡、42人受伤,摧毁基础设施无数。这场赤裸裸的跨国打击,被美以包装成“反制恐怖主义”的正义之举,实际上却是对中东最脆弱一块土地的又一次毁灭性打击,更是借胡塞武装之名,行打击伊朗之实的地缘代理战。
这场空袭打得有多狠?胡塞武装控制下的马西拉电视台称,美以空袭目标包括荷台达市机场、水泥厂、军事基地等多个关键设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空袭不仅命中军事设施,更有针对性地轰炸港口设备、民用工厂、仓储燃料和发电厂,几乎将整个荷台达港夷为平地。一位当地居民对新华社记者表示,“荷台达港几乎所有设施都被摧毁或者受损”。这可不是误炸,这是精准地摧毁一座城市的经济命脉。
以色列国防军倒也没有掩饰他们的意图:他们在声明中直接指出,荷台达的水泥厂“是胡塞武装的重要经济来源”,用于“修建地下隧道及其他军事设施”。换言之,他们打的是“胡塞的钱袋子”。但这种说法掩盖不了一个基本事实:这家水泥厂是普通工人谋生的地方,是平民的生计线,而不是某个“军事堡垒”。
美国在这场袭击中扮演的角色同样赤裸。一边在联合国口口声声谈“斡旋”“调停”,一边派出战机直接轰炸也门平民工厂。这种双标嘴脸令人作呕。更荒谬的是,美国国务院至今没有对这次空袭造成的平民伤亡表示任何关切。它的沉默,就是纵容。它的参与,就是共犯。
这场空袭背后的“起因”是:胡塞武装向以色列本-古里安机场发射了一枚高超音速导弹,并宣称命中目标。以色列方面虽然出动了“箭”式反导系统和美军部署的“萨德”系统,但并未成功拦截。据此,以色列政府认定胡塞武装跨境攻击并威胁国家安全,誓言“报复到底”。
问题是,胡塞武装的火箭打到了以色列,你就把一整座也门港口炸平?这是军事报复,还是战争升级的幌子?这是针对胡塞,还是借机对伊朗开刀?毫无疑问,在以色列政府的语境中,胡塞=伊朗代理人,胡塞发射导弹=伊朗宣战。在这种逻辑下,中东的任何火星四溅,都可以被扭曲成袭击伊朗的“合理借口”。而美国在这场游戏中,显然甘当盟友的打手,甘当地缘政治的掮客。
这次袭击再次暴露出美国对主权国家“定点清除”的傲慢心态。从叙利亚到伊拉克,从加沙到也门,美国及其盟友从不尊重边界,从不顾及主权。他们用“恐怖分子”三字,把任何反抗者污名化,然后发动空袭,以“精准打击”之名实施“集体惩罚”。也门这次的平民死伤、工厂被毁、城市陷入瘫痪,是美以军事暴力的又一次现实注脚。
这场“惩罚式空袭”打破的不仅是建筑和设施,更是在中东尚未愈合的战争伤口上撒盐。荷台达港是也门通向外部世界的主要门户,是人道援助的中转站,是民众生计的生命线。轰炸这个港口,就是轰炸一国最后的经济呼吸孔。而空袭对象不仅是所谓“军事据点”,还有平民工厂、油库、电站。这不是打击恐怖主义,这是打击生存本身。
胡塞武装之所以敢于向以色列发动导弹攻击,是基于其近年来在军事能力上的跃升。但背后真正改变的是中东格局:美国对伊朗的极限施压、以色列对加沙的强硬镇压、沙特与伊朗的缓和失败……所有这些错综复杂的张力,正在将胡塞变成一个更激进、更“越界”的代理人。这是一场所有人都在走钢丝的战争棋局,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义反击”。
在这种极度紧绷的战略环境下,任何一次导弹发射、任何一场空袭,都会被解读为一场区域冲突的前奏。而以色列和美国的态度非常清楚:一旦遇到威胁,就必须立即用暴力碾压,不计后果、不谈代价。问题是,胡塞会退吗?伊朗会忍吗?这场愈演愈烈的冲突,只会引发更多攻击、更激烈报复,最终将整个中东拖入一场无法收场的火海。
可怜的是,也门这个早已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再次沦为角力场。胡塞武装或许在打代理战,但被炸死的却是手握工具、汗流满面的普通工人。以色列说打水泥厂是为了削弱军事能力,但水泥厂里的机械、炉窑、厂房,还有那些被炸塌的宿舍楼,真的能被算作军事目标吗?
美以打着国家安全的幌子行惩罚性空袭之实,彻底撕下了所谓“文明国家”的遮羞布。他们口中的“精准打击”正在制造一场又一场的人道主义灾难。而他们始终不愿承认:每一次爆炸,都在为下一次袭击埋下仇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