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就业市场呈现"K型复苏"特征,据人社部《新兴职业发展报告》显示,传统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匹配度下降至61.3%,而技术型职业就业率逆势增长至82.4%。因此,有部分人表示:与其去读一些普通大学的冷门专业,还不如去学一门职业技能更“回本”。而在各种职业技能中,厨师的受关注程度一直名列前茅。
数据显示:餐饮业作为刚性消费领域,虽受宏观经济周期影响呈现7.2%的年度波动率(国家统计局,2024),但其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显著低于第三产业均值,具备较强的市场稳定性。
同时,智联招聘的数据也显示:在就业市场的持续震荡下,餐饮业岗位供给逆势增长18%,越来越多年轻人将厨师视为"抗周期职业"——收入上限高、方向多元化、创业就业空间广阔......
但这条看似稳妥的赛道,真能实现"35岁不焦虑,50岁不失业"吗?
从厨之路
入门=放弃?
很多人都认为,厨师的门槛很低,不需要特别强的天赋,也不需要很硬的学历与背景,勤能补拙,只需要潜心学手艺即可。
但这其实是个严重的误区,厨师职业最大的“门槛”,是考验人是否能沉得住气、吃得了苦。很多新手厨师,其实都是在入门阶段选择放弃的。
一般而言,普通人进入厨师行业的道路有三条:
首先就是报读职业院校的烹饪专业,优点是方向明确(中餐、西餐、烘焙等都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进修),能形成更加专业、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也具备更多选择空间。
但缺点是时间和经济成本都比较高,学习期间的成本投入大约在15w左右。即便头顶“科班生”的光环,应届生大概率也是要从实习或基层做起,但专业技能扎实的情况下,晋升速度相对会快一些。
其次就是通过餐饮企业的学徒制入行,比如酒店厨房的帮厨、切配工(水台)、打荷厨师等等。优点是能够锻炼出纯熟的实操技术,积累更多商业厨房的运营经验,薪资虽然不算很多,但经济压力较小。
但缺点也很明显:首先是工作强度较高,除了常规的厨房工作之外,也有可能需要承担其他杂务工作;其次,餐厅作为营利机构,容错率极低(比如因操作失误引起的食材损耗),但新手厨师往往难以控制犯错率,在职场中也处于下游位置,因此就需要承受更多的压力。
第三种方法就是自学或者自主创业,需要面临各种不确定性,在对餐饮行业和厨艺没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贸然入局,风险系数会相当高。
厨师入门大概需要3-5年,是打好基础、熟悉行业的阶段,但也是最为枯燥、艰苦的阶段。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烹饪协会、BOSS直聘等相关平台公布的数据,国内入门厨师岗位的月薪大约在3k-8k左右,不同职位的区间有所不同。
多方位发展是必然
选好赛道是关键
成功入门成为一名厨师后,就需要进入职业深化的阶段,这一阶段的表现如何,决定了一名厨师的上限。很多厨师也是在这一阶段进入了瓶颈期,直到职业生涯末期也没能突破。
这一阶段的关键,首先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是往技术方面继续精进,还是往管理方面靠拢。但对于高职级的厨师来说,双向发展是必选项,只是侧重点会有所不同。
假如是想走技术路线,就需要在实力和名气两方面进行深度打磨。比如掌握更多高级的烹饪技巧,并尝试进行一些新菜品的研发,比如分子料理、融合菜等等;或者掌握一些能为菜品价值赋能的高阶技巧,比如食物雕花、创意摆盘等。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主动考取一些资格证书,比如高级厨师证、营养师资格证,甚至一些国际认证:如法国CAP认证、美国ACIC等等。有余力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些正式的烹饪比赛,藉此来提升自身知名度并积累更多人脉资源。
假如是走管理路线,就需要学习更多烹饪之外的管理学、运筹学知识,比如成本核算、菜单设计、厨房运营、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等。既需要有较好的沟通和观察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主动进修意识,及时补齐自身短板。
需要注意的是,在职业深化阶段,会遇到不少“职业暗礁”:比如职业病、智能化设备普及、地域收入的天花板等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职业发展的障碍,让厨师在这一阶段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厨师职业深化阶段的主要方向,大多是往更高级别的岗位(如厨房领班、主厨、研发主管等等)靠拢,并累积相关的资源与人脉,收入方面也会有比较可观的提升。
《2024中国烹饪协会白皮书》数据显示:厨师职业有着很强的经验复利效应,从业10年以上者平均薪资,能达到入行时的4.7倍。猎聘、领英等平台的相关数据也显示:国内一线、新一线城市的高级炒锅厨师,月收入区间在8K-15K之间;领班、主厨、研发主管能达到10K-20K之间。
但具体薪资能达到区间内的哪一水平,又或者能否突破区间,也取决于赛道。比如在中式点心品类中,掌握苏式、广式、京式这三大流派的点心师,会比其它流派的点心师溢价23%,不仅因为对应地域的消费能力强,也因为这些相对精致的点心,目前还很难完全脱离人工。因此,在这条赛道上有所成的厨师,收入也会高于其他赛道的同级别厨师。
角色突破
寻求深度转型
假如厨师能突破职业深化阶段的瓶颈,其能力在行业内其实已经得到了一定认可,同时也具备足够的经验和资源。假如想往更高层次发展,就可以进入高阶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的关键,就在于角色的突破与转型,而并不只是一名单纯的“厨师”。这就意味着发展方向非常多元,选择也很多。
主打技术的厨师,在累积一定头衔和知名度后,可以选择自主创业,除了开设私房菜馆、餐饮咨询公司、厨艺教育机构外,也能从事自媒体行业,充分将前几十年累积的资源和人脉利用起来,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
假如觉得创业风险太大,也可以选择从事专业教育,或者产品研发工作,在预制菜的趋势下,可以捉住机遇,为大型供应链品牌提供技术支持和品牌背书,甚至打造属于自己的供应链品牌。
而管理型厨师,可以进一步往行政总厨、餐饮总监等更高阶的职位靠拢,但更高级的职位,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也会更高,假如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还需要具备基本的外语能力。难度一点都不比技术型路线要低。
收入方面,万宝盛华发布的《酒店业高管薪酬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大型餐饮企业或星级酒店行政总厨年薪在30w-80w之间;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预制菜产业人才图谱》显示:预制菜研发主厨年薪在25w-50w之间;虎嗅发布的《餐饮新消费品牌薪资结构调研》显示:餐饮品牌产品总监年薪能达到50w+,并享有股权分配。
结语
因此,厨师行业从来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职场里的"躺平天堂",而是一门用汗水换复利的长期赛道。那些真正实现年薪百万的从业者,手上不仅仅拥一把菜刀,还有另外三把“刀”:持续学习的动力、人脉资源网、风险管理意识。
而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给厨师行业的挑战更加多元复杂,比如AI智能化应用、供应链管理、数字化冷链等等。每一项技术的崛起,都可能给行业带来质变。与时俱进,才能在厨师行业闯出一片天。
本文配图来源图虫·创意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作者:Tony,编辑:长乐未央,题图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