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三这个关键的时期,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叛逆行为,面对这些变化,家长和老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叛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而在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逐渐成熟,情绪波动加剧,对于学校、家庭、社会的态度也开始充满挑战。理解和引导叛逆期的初三学生,需要耐心和智慧。
主讲人:北京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师郭利方,心理咨询师、高级中学心理学教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具有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背景。专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青少年抑郁症、强迫症、恐惧症、焦虑症、自闭、多动与抽动症及其他心理障碍丰富的个案经验。青少年成长及家庭教育:叛逆、手机网瘾、厌学、恋爱问题、孩子生理心理性偏差行为(长程陪伴有丰富的经验)、青春期问题、考前焦虑(中高考考前心理疏导)、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障碍。
许多初三学生在学习压力增大的同时,情绪也变得更加敏感。他们渴望独立,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认可。如果家长和老师总是用命令式的语气来对待他们,那么叛逆的情绪很可能就会愈演愈烈。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能够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空间,让他们知道他们的声音被听到、被重视。例如,在家庭中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坐下来聊一聊他们内心的想法,询问他们对学习的看法,或者他们对生活的小困惑。这样的对话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尊重,逐渐减少叛逆情绪的产生。
在学校,老师可以采取更加开放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抛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课外活动中,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特点,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能够在集体中找到归属感,逐步缓解叛逆情绪。
除了给予孩子表达的空间,父母和老师还需要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叛逆时,常常会选择强硬的方式来进行管教。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甚至导致孩子情绪的进一步激化。与其采取惩罚,不如尝试用理解和引导的方式去面对。例如,当孩子做出不当行为时,可以带着他们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以及后果,而不是简单地谴责。引导他们思考这种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同情心。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容易受到同龄人的影响,这也是他们叛逆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家长和老师可以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和选择不同的社交圈子。在培养良好朋友关系的同时,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在这里,及时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鼓励他们多交一些积极向上的朋友,这样在无形中就能够对他们的行为起到积极的促动作用。
自信心的建立对叛逆期的孩子非常重要。有些学生会因为学业压力而感到自卑,这会进一步导致他们对父母和老师的叛逆。家长可以通过多方面的鼓励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的小事中,及时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认可的。可以尝试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让他们在达到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不设限的鼓励和认可,会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进而产生更大的学习动力。
引导初三学生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自身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和调整。面对叛逆行为,容易让人情绪失控,而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与孩子的沟通。因此,保持理智和冷静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书籍、课程等方式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孩子度过这个叛逆期。
经过耐心的引导,初三的叛逆学生或许会逐渐找到自己的成长轨迹,明白自己的愿望与目标。家长和老师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希望能够陪伴他们走过这段旅程。虽然叛逆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一起面对叛逆期的种种,只要我们用心去理解,总能找到合适的解决之道,让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