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周报旨在整合本周最重要的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政策、行业动态。】

监管动态
  • 央行副行长邹澜: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4月28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一是持续加大金融资源要素投入。持续抓好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举措落实,逐步提升民营企业贷款占比。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聚焦科技、绿色低碳、促进消费等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督促金融机构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积极满足民营外贸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二是更有针对性地拓宽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发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作用,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广“两新”债务融资工具,支持民营企业等主体发债融资。完善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政策,提高民营企业利用外资的效率。三是更大力度推动完善民营企业融资配套机制。全面推广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研究建立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破解民营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信息不对称等融资制约。

  • 国家能源局:鼓励开发更多符合能源领域民营企业特点的专项信贷产品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引导民营经济在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中做大做优做强。探索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持续支持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和债券融资,鼓励金融机构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能力,开发更多符合能源领域民营企业特点的专项信贷产品。

  • 香港金管局及数码港推出第二期GenA.I.沙盒计划

4月28日,香港金管局与香港数码港管理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第二期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沙盒计划。此计划旨在为银行提供一个风险可控的环境,以支持开发和测试使用人工智能的创新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金融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香港金管局表示,业界对今年1月开展第一期沙盒积极响应,而第二期GenA.I.沙盒计划将继续注重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反诈骗措施和客户体验的用例。为进一步推动创新,第二期计划将加入一项主要优化措施——“GenA.I.沙盒协创实验室”(协创实验室),通过一系列实务工作坊,促进银行与科技供应商之间的早期对接,推动将问题陈述转化为实际用例,并于GenA.I.沙盒中进行测试。

行业动态
  • 17家A股上市银行披露一季报:15家银行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正增长

今年一季度,投资收益继续成为多家上市银行支撑营收增长的利器,这在城商行、农商行两类中小银行身上体现得更为明确。截至4月28日发稿,A股已有17家上市银行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涵盖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7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其中,有15家上市银行一季度投资收益同比正增长,4家同比增幅超过100%。【证券日报】

  • 银行理财市场一季报发布: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共有215家银行机构和31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全市场共存续产品4.06万只,同比增加0.67%;存续规模29.14万亿元,同比增加9.41%。其中,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占全市场的比例达到88.33%。一季度,理财产品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2060亿元。其中,银行机构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320亿元,理财公司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1740亿元。【中国银行保险报】

  • 7家银行公告取消,近30年监事会制度退出公司治理舞台

4月29日,五大国有行同步发布公告,宣布不再设立监事会。同时,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公告称,不再设置监事会,其原有职能将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其中招商银行更是首次提出在董事会中设置职工董事。这一系列举措源于2024年新公司法的施行以及金融监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不仅意味着运行近30年的监事会制度逐步退出公司治理舞台,更标志着金融机构治理体系正进行深层次改革,有望从多维度重塑公司治理生态。【21财经】

企业动态
  • 招商银行提示近期贵金属业务市场风险:合理控制仓位

4月29日,招商银行发布关于近期贵金属业务市场风险提示的通告,近期贵金属价格波动加剧,请提高贵金属业务的风险防范意识,基于自身财务状况和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开展贵金属投资活动,合理控制仓位,及时关注持仓情况和保证金余额变化情况,理性投资。【证券时报】

  • 宁波银行:对Deepseek等技术始终保持开放态度,已成立总行大模型项目部

4月29日,宁波银行召开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方面,董事会秘书俞罡表示,对于deepseek等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各类主流技术和模型,宁波银行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已成立总行大模型项目部,积极开展新技术的研究、探索和借鉴。【WEMONEY研究室】

  • 新网银行2024年净利润下滑19.7%

近日,股东方披露的新网银行2024年业绩显示,报告期内,新网银行实现营收63.7亿元,同比增长16.07%;净利润8.11亿元,同比减少19.7%。截至2024年末,新网银行总资产1036.2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0.68%。2021年、2022年、2023年,新网银行分别实现净利润9.18亿元、6.81亿元、10.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9.97%、-25.84%、48.48%。2024年,在营收同比增长了16.08%的情况下,该行净利润同比出现了下滑。【WEMONEY研究室】

  • 预计无法按期披露定期报告,上市险企天茂集团一字跌停

4月29日,天茂集团开盘“一”字跌停,截至当天收盘,该公司尚未打开跌停板。4月28日晚,天茂集团公告,原定于2025年4月29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因定期报告涉及的部分信息需要进一步补充提供,公司无法在2025年4月29日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和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也可能无法在法定期限内(2025年4月30日)披露上述定期报告。【界面新闻】

  • 比亚迪保险经纪公司拟解散,此前已收购易安财险获得财产保险牌照

根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的消息,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近日发布解散公示,拟决议解散,该公告的公示期为2025年4月17日至2025年6月1日。针对该消息,截止发稿前比亚迪方面暂无回应。资料显示,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董事长为周亚琳,并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100%持股。实际上,比亚迪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注销背后,是此前已经通过收购易安财险的方式获得了财产保险牌照。【新浪科技】

  • 中国太保:一季度实现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

近日,中国太保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保险服务收入695.50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太保寿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09.80亿元,同比增长0.6%;太保产险实现保险服务收入477.41亿元,同比增长4.8%。集团实现净利润96.27亿元,同比下降18.1%。【金融一线】

  • 长生人寿一季度业绩持续恶化,亏损1.34亿元

4月28日,长生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披露了2025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首季度业绩堪忧,保险业务收入仅为5.61亿元,同比下滑41.1%;净利润更是出现1.34亿元的亏损,与去年同期0.24亿元的盈利相比,落差显著。【机构之家】

  • 蚂蚁数科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搭建专业智能体应用

4月29日,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蚂蚁数科正式对外发布智能体开发平台Agentar,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全栈的智能体开发工具,助力金融机构高效打造能够自主决策、可信可靠的金融智能体应用,加速AI技术从“辅助工具”真正成为驱动体验、效率跃升的“生产力引擎”。据介绍,Agentar平台提供零代码、低代码开发以及可视化编排能力,大幅降低搭建智能体的门槛。平台正在内测上线国内首个金融MCP服务广场,集合高质量金融信息源、智能投研等超百个核心金融MCP服务,并提供“可插拔”式的行业know-how组件库,让非技术人员能够以拖拽的方式,快速搭建智能体应用。

  • 华福证券与中关村科金合作,推出大模型智能质检系统

日前,华福证券与中关村科金达成合作,双方联手打造了证券行业大模型智能质检系统,通过AI大模型技术创新,突破传统小模型质检瓶颈,为证券行业数字化风控提供了创新实践样本。华福证券与中关村科金联合打造的大模型智能质检系统构建了三大核心能力:一是基于大模型语义理解的“券商通用违规”智能体:实现1个智能体即可精准捕捉暗示返佣、不当承诺、夸大营销、内幕交易等20余类违规点,实现对违规场景的精准识别和违规原因分析;二是基于大模型语义理解的“分层展业违规”智能体,通过对接客服人员的资质信息(如投顾、非投顾),并结合大模型的深度语义理解能力,完美解决小模型难以实现的分层展业质检,及时发掘越界展业行为;三是全量数据处理中枢,实现每日5万条会话的100%覆盖。

海外动态
  • 英国财政大臣公布监管加密资产服务的立法草案

4月30日,英国财政大臣蕾切尔·里夫斯公布监管加密资产服务的立法草案,旨在加强消费者保护并支持创新。官方声明显示,根据新规则,加密货币交易所、交易商和代理商将被纳入监管范围,以打击不良行为,同时支援合法创新。英国表示,现在有12%的成年人拥有或曾经拥有加密资产,高于2021年的4%,此举旨在保护消费者免受诈骗。英国还通过即将成立的英美金融监管工作组与美国进行接触。

  • 意大利央行警告加密资产对金融稳定构成风险

4月30日消息,意大利央行在2025年4月《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比特币和其他价格高度波动的加密资产的强劲增长不仅意味着投资者面临风险,而且由于数字资产生态系统与传统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日益增强的联系,也可能对金融稳定构成潜在威胁。”报告还指出,非金融公司持有比特币“使它们暴露在显著的价格波动之下”,并警告锚定美元的稳定币“如果变得具有系统重要性”可能带来风险。(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编辑|刘洋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