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中,常遇到有家长领着反复感冒的孩子焦虑不已:“穿得也不少啊,怎么老生病?”“每天吃的也不差啊,怎么越来越瘦?”“照顾如此用心了,为何还是会三天两头跑医院?”今天桃源县中医医院就用老祖宗的智慧育儿经——“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为您解开疑惑。
中医认为,孩子是“稚阴稚阳”的纯阳之体。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孩子像春日刚抽芽的幼苗,阳气蓬勃却根基未稳。他们的脾胃如同嫩枝,消化能力弱却生长需求旺盛。就像小树苗需要适量的阳光雨露,一旦过度“施肥浇水”反而不利于生长。
元代有位名医叫张从正,他曾在《儒门事亲》中说道:“过爱小儿反害小儿!” 他见过太多富贵人家把孩子养在“温室”里,夏天裹着夹袄,冬天躲在暖炕,结果孩子越养越弱不禁风,稍遇风寒就生病。因此他在书中这样写到“富贵之家,衣食有余,生子常夭;贫贱之家,衣食不足,生子常坚。”足以可见在旧社会,这类事例是很多的。在今天,生活富裕了,难道不应引以为戒吗?
误区
1、穿得多就不容易感冒
家长们总怕孩子冻着,里三层外三层裹衣服。但您注意到吗?孩子跑跳后满头大汗,衣服汗湿后却来不及更换,反而更容易着凉。
中医讲“汗出当风,必生杂病”,孩子体禀纯阳,阳气旺盛,穿得过多会导致内热积聚,毛孔张开,反而给了风寒邪气趁虚而入的机会。就像温室突然开窗,植物反而会冻伤。
2、吃的多就一定长得好
很多家长通常不会在“吃“这个问题上亏待孩子,总想着变着法让孩子多吃一点。可殊不知孩子的脾胃就像小磨盘,消化能力有限。吃太多就会让小磨盘超负荷运转,一旦忙不过来脾胃功能受损反而易出现积食、便秘、营养不良的情况。
中医五行学说中提到:脾属土,肺属金,脾与肺是母与子的关系。脾脏受伤,母病及子,孩子就容易患呼吸系统疾患。
三分智慧
明代儿科名医万全在《育婴家秘》中说得明白:“饥,非不食;寒,非不衣。“三分饥与寒”并不是说让孩子挨饿、受冻,而是讲究“适度”。
给孩子穿衣以其后脖子处温暖无汗,小手微凉不冰为度。出汗后及时增减衣物。
让孩子吃七分饱,饱后更不要追着强喂。尤其是晚上,别让孩子带着“满肚子食物”睡觉,脾胃夜间也需要休息。
给孩子穿衣时,问问自己:“我冷还是他冷?”喂饭时问问自己:“他是真饿还是我怕他饿?”古人的智慧,从来不是让孩子受苦,而是教会我们:尊重生命的节奏,给孩子的身体留一点“自我调节”的空间:饿了知道找吃的,冷了知道添衣服,让他们在适度的体验中学会照顾自己。
给孩子真正的爱,是像中医调理阴阳般的智慧平衡:不偏不倚,过犹不及。让我们以“三分饥寒”为舟,载着孩子在健康的长河里稳稳前行。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桃源县中医医院 儿科 杨超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