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李师傅,您这红烧肉太香了,就是太贵,我吃不起呀!"流浪老太太站在小饭馆门外,搓着冻红的双手,眼神中充满渴望。
李师傅笑着摆摆手:"大冷天的,进来坐坐吧,一碗肉,不值当什么。"
当李师傅的店面临倒闭时,阿芬拿回来一个木箱,里面的东西让李师傅目瞪口呆,顿时愣在原地...
心里涌起一阵惶恐:"这五年,到底是谁在帮谁?"
01
那是个特别寒冷的冬日傍晚,华灯初上,"巷子里私房菜"的门口飘散着诱人的香气。
李师傅正准备打烊,透过玻璃门看到一位老太太坐在店门外的台阶上,双手紧紧裹在破旧的外套里,不停地搓着手,似乎在汲取一丝温暖。
李师傅皱了皱眉头,推开门走了出去。
近看时,他发现老太太虽然衣着陈旧,但面容干净,神情中透着一种不愿认输的倔强。
"大妈,这么冷的天,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李师傅问道。
老太太抬起头,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没事,就是歇歇脚,马上就走。"
李师傅看着她被寒风吹得发红的脸颊,叹了口气:
"进来暖和一下吧,我这还有些汤,喝点热的再走。"
老太太犹豫了一下,最终抵不过寒风的侵袭,点点头跟着李师傅走进了温暖的店内。
"我叫张立芬,大家都叫我阿芬。"老太太捧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丝白菜汤,小口小口地喝着,仿佛在品尝一道珍馐。
李师傅笑着点点头:"我姓李,开这家店有三十多年了,从我父亲那辈就传下来的老店。"
"您这店里的菜香气扑鼻,我在门口闻了好一会儿,特别是那红烧肉的味道,勾人馋虫啊!"
阿芬说着,眼睛亮了一下,随即又黯淡下来,"就是可惜,现在吃不起这样的好东西了。"
李师傅没有多问,只是转身进了厨房,端出一小碟红烧肉和一碗白米饭,放在阿芬面前:"尝尝吧,这是我家的招牌菜,趁热吃。"
阿芬连连摆手:"不行不行,我没钱。"
"不用付钱,就当今天是我们的缘分。"
李师傅坐在对面,看着阿芬小心翼翼地夹起一块肉,放入口中,脸上露出满足的表情。
"真好吃!"阿芬不禁赞叹道,"这肉炖得火候刚好,不柴不烂,味道又浓郁。"
李师傅有些惊讶:"您还懂这些?"
阿芬笑了笑:"以前也爱做饭,年轻时候在家里总琢磨着怎么做好吃的给家人。"她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怀念。
吃完饭,阿芬主动拿起抹布擦起了桌子:"李师傅,您让我吃了这么好的饭,我得帮您做点事。"
李师傅本想阻止,但看到阿芬认真的样子,便没有多说什么。
当他看到阿芬擦桌子的方式,从角落开始,依次有序,没有遗漏任何一处,心里不由得对这位老太太多了几分好感。
"阿芬,明天您要是没地方吃饭,可以来我这。我这店里正缺个帮手,您要是不嫌弃,就帮我擦擦桌子、收收碗筷,我管您一日三餐。"李师傅说道。
阿芬愣了一下,随即眼圈微红:"真的可以吗?那太好了,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样,阿芬开始了在"巷子里私房菜"的生活。
每天早上,她总是第一个到店,打扫卫生,擦桌子,准备餐具。
李师傅发现,有了阿芬的帮忙,店里变得更加整洁,连客人都多了起来。
李师傅是个六十出头的老人,妻子早年过世,儿子李思辰在大城市工作,很少回来。
这些年,他一个人支撑着这家祖传的小饭馆,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如今有了阿芬的帮忙,他感觉轻松了不少。
"阿芬,我看你挺会做事的,以前是干什么的?"有一天,李师傅好奇地问道。
阿芬正在整理餐巾纸,闻言手上的动作顿了一下:
"没做什么大事,就是小打小闹。"她转移话题,"对了,李师傅,您家的酱油是不是用完了?我看厨房里只剩一点点了。"
李师傅注意到了阿芬的闪躲,也没有追问,只是点点头:"是该去进货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阿芬和李师傅渐渐熟络起来。
李师傅发现,阿芬虽然看起来是个普通老太太,但对很多事情都有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对食材和烹饪的理解,有时候甚至能给他提出不少好建议。
"李师傅,您这个白菜豆腐汤放点虾皮会更鲜,不用放太多,一小撮就够了。"阿芬有一次建议道。
李师傅将信将疑地试了一下,没想到味道确实更加鲜美。
从那以后,他做这道汤时都会加入一点虾皮。
一天, 一位常客吃完饭,特意找到李师傅:
"今天这汤比以前更好喝了,是换了配方吗?"
李师傅笑着看了一眼正在收拾碗筷的阿芬:"是有人给了我好建议。"
阿芬听到后,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02
转眼间,阿芬来到"巷子里私房菜"已经一年多了。
这一年里,她从最初的擦桌子、洗碗,到现在帮忙点单、收银,甚至偶尔在厨房帮李师傅打下手,俨然成了餐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师傅越来越信任阿芬,开始让她接触餐馆的经营事务。
一次进货时,阿芬主动提出和李师傅一起去。
"李师傅,这个供应商的价格有点高,我看隔壁街的那家质量差不多,价格却便宜两成。"阿芬指着价格单说道。
李师傅有些诧异:"你怎么知道隔壁街那家的价格?"
阿芬笑了笑:"我每天早上来店里的路上都会顺便看看,多问问总没错。"
在阿芬的建议下,李师傅更换了部分供应商,不仅保证了食材质量,还降低了成本。这让李师傅对阿芬刮目相看。
"阿芬,你不简单啊,懂这么多。"一天晚上收工后,李师傅忍不住感叹道。
阿芬抿嘴一笑:"年轻时候吃过不少苦,学了点皮毛罢了。"
她顿了顿,似乎想说什么,最终还是没有说出口。
李师傅看着眼前这位神秘的老太太,心中越发好奇她的过去,但出于尊重,他没有追问。
随着时间推移,阿芬在餐馆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她不仅能干活,还懂经营之道。有一次,李师傅发现账目有些问题,连算了几遍都不对。阿芬看了一眼,很快就找出了错误。
"您这里加错了,应该是三百四十六元,不是四百三十六元。"阿芬指着账本说道。
李师傅惊讶地看着她:"你会算账?"
阿芬点点头:"以前做过一点小生意,账目总要算清楚的。"
"做过什么生意?"李师傅终于忍不住问道。
阿芬沉默了一会儿,轻声说:"开过一个小服装作坊,十几年前了,后来赶上经济不好,又遇到一些事情,就垮了。"
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落寞,"欠了不少债,还了很多年。"
李师傅恍然大悟,难怪阿芬懂这么多,原来曾经是个老板。他不禁对阿芬多了几分敬重:"做生意有起有落,能撑过去就是本事。"
阿芬摇摇头:"撑不过去才来找您吃饭呢。"她自嘲地笑了笑,眼中却闪烁着坚韧的光芒。
这一番交谈后,李师傅对阿芬的过去有了一些了解,两人的关系也更加亲近。
李师傅开始把更多餐馆的事务交给阿芬处理,而阿芬也毫不含糊,把每一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有一天,一位顾客对菜品提出了投诉,说鱼香肉丝太咸了。
阿芬立即致歉,并提出免费更换一份。
顾客看到阿芬诚恳的态度,怒气消了大半。阿芬还特意送上一份甜点作为补偿,顾客最终满意而归。
事后,李师傅夸赞阿芬处理得当。
阿芬却说:"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诚信,顾客的感受永远是第一位的。
我以前做生意时,就是这么做的。虽然可能当时会多花点成本,但回头客带来的收益远不止这些。"
李师傅点点头:"你说得对,这也是我父亲传下来的经营之道。"
渐渐地,李师傅和阿芬从最初的施与受的关系,变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伙伴。
阿芬不再只是来餐馆吃免费的饭,而是真心实意地把餐馆当成了自己的事业,用心经营。
李师傅的儿子李思辰偶尔打电话回来,李师傅总会提起阿芬,说她如何帮助餐馆变得更好。李思辰虽然没见过阿芬,但从父亲的描述中,也对这位老太太产生了好感。
"爸,您年纪大了,有人帮忙是好事,别太累着自己。"李思辰在电话里叮嘱道。
李师傅笑道:"有阿芬帮忙,我轻松多了。她比我还会做生意呢!"
第二年春节,李思辰回家过年,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阿芬。
让他惊讶的是,阿芬虽然衣着朴素,但举止得体,言谈间流露出的不是乞讨者的卑微,而是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淡定与智慧。
"阿姨,谢谢您这两年来对我爸的照顾。"李思辰真诚地说道。
阿芬摆摆手:"应该是我谢谢你爸爸才对,要不是他,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里漂泊呢。"
李思辰注意到,阿芬说话时偶尔会用一些商业术语,这与普通老人截然不同。
他悄悄问父亲:"爸,阿芬阿姨以前是做什么的?"
李师傅简单介绍了阿芬的背景,李思辰恍然大悟:"难怪,我就说她不像普通的……"他没有继续说下去。
"不像普通的乞丐是吧?"李师傅笑着接道,"我当初也是这么想的。人不可貌相,阿芬她有本事,只是运气不好。"
李思辰点点头,对阿芬更加尊敬了。
03
第三年的初夏,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餐馆平静的生活。
那天早上,李师傅照常准备食材,突然感到胸口一阵剧痛,冷汗直冒,身体不受控制地倒在地上。
阿芬听到动静,立即冲进厨房,看到李师傅痛苦的样子,马上意识到情况严重。
她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同时安抚李师傅:"李师傅,您别着急,救护车马上来,一切都会好的。"
救护车很快到达,将李师傅送往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李师傅是心脏病发作,需要立即手术。
"需要家属签字。"医生拿着手术同意书说道。
阿芬急忙联系了李思辰,但他在外地,至少需要几个小时才能赶到。
情况紧急,阿芬当机立断:"我来签字,我是他的家人。"
手术进行了四个小时,终于成功。
当李师傅被推出手术室时,阿芬守在门口,看到他苍白的脸色,眼泪不禁夺眶而出:"李师傅,您醒醒,您一定要好起来啊!"
李思辰赶到医院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幕:阿芬坐在病床旁,握着父亲的手,眼睛红肿,显然哭过。
"阿姨,您先回去休息吧,我来照顾爸爸。"李思辰轻声说道。
阿芬摇摇头:"我没事,你爸爸醒了,我就放心了。"
她看着李思辰疲惫的样子,"你刚赶来,先去吃点东西吧,我在这守着。"
李思辰感激地点点头,去医院食堂买了些吃的。
回来时,他听到病房里传来父亲和阿芬的对话。
"阿芬,餐馆怎么办?"李师傅虚弱地问道。
阿芬拍拍他的手:"您别担心,我已经贴了告示,说店里临时歇业几天。您安心养病,餐馆的事情交给我。"
李师傅叹了口气:"这一病,不知道要耽误多久。"
"身体要紧,餐馆随时都能重新开张。"阿芬安慰道。
李思辰推门而入:"爸,阿姨说得对,您先把身体养好。"
李师傅看到儿子,眼圈红了:"思辰,你来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芬和李思辰轮流照顾李师傅。
医生说李师傅需要住院观察至少两周,之后还要在家休养一段时间,不能做重体力劳动。
"那餐馆怎么办?"李师傅忧心忡忡。
阿芬思考了一会儿,说道:"我可以先把餐馆开起来,您放心,我会照着您的方子做菜,保证味道不变。"
李思辰皱眉道:"阿姨,您一个人能行吗?"
阿芬自信地笑了笑:"别看我年纪大,这点活还是能干的。再说了,您爸爸这些年教了我不少东西,我都记在心里呢。"
李师傅看着阿芬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那就麻烦你了,阿芬。"
就这样,在李师傅住院期间,阿芬一个人扛起了餐馆的重担。
每天早上,她都比以前更早地到店,准备食材,打扫卫生。中午和晚上的饭点,她一个人忙前忙后,既要炒菜,又要招待客人。
邻居们得知李师傅生病的消息,纷纷前来帮忙。有的帮着收拾桌椅,有的帮忙打包外卖,大家齐心协力,让餐馆得以正常运营。
一个月后,李师傅终于出院回家。阿芬特意做了一桌子菜,给他接风洗尘。
邻居们也都来捧场,餐馆里热闹非凡。
"李师傅,您可要保重身体啊,这段时间阿芬可是把餐馆打理得井井有条。"
一位老顾客说道。
另一位顾客附和道:"是啊,阿芬做的菜和您的味道一模一样,我们都吃不出区别来。"
李师傅看着阿芬忙碌的身影,心中满是感激。
他明白,如果不是阿芬,餐馆可能已经关门大吉了。
"阿芬,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晚上收工后,李师傅真诚地感谢道。
阿芬笑着摇摇头:"您别这么说,您当初收留我,给我饭吃,我现在不过是尽点绵薄之力罢了。"
随着李师傅的康复,餐馆的经营逐渐恢复正常。医生叮嘱李师傅不能过度劳累,阿芬便主动承担了更多的工作。
她不仅帮忙采购、做菜,还负责管理账目、处理顾客投诉等事务。
李师傅渐渐发现,阿芬的管理才能远超他的想象。
在她的经营下,餐馆不仅没有因为他的生病而衰落,反而生意更加红火了。
"阿芬,你真是我的福星啊!"李师傅由衷地感慨道。
阿芬笑着摆摆手:"都是您教得好。"
李思辰因为工作原因不得不回到大城市,临走前,他特意感谢阿芬:"阿姨,这次多亏有您,我爸才能这么快康复。餐馆的事情,还请您多多照看。"
阿芬点点头:"放心吧,我会照顾好你爸爸的。"
李思辰离开后,阿芬和李师傅的关系更加亲密。
李师傅不再把阿芬视为一个需要帮助的老人,而是当成了家人和合作伙伴。两人配合默契,餐馆的生意蒸蒸日上。
04
进入第四年,餐饮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附近新开了几家连锁餐厅,装修豪华,菜品种类丰富,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巷子里私房菜"的生意开始受到影响,客流量明显减少。
"这几家新开的店,确实有些影响。"李师傅皱着眉头,看着几乎空荡荡的餐厅,忧心忡忡。
阿芬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李师傅,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做一些调整?"
李师傅抬头看她:"什么调整?"
阿芬解释道:"我观察了那几家新店,他们吸引年轻人的不仅是新颖的装修,还有一些适合年轻人口味的菜品。
我们可以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增加一些新菜品,或者对现有的菜品做些创新。"
李师傅有些犹豫:"我们家的菜谱都是祖传的,改了味道就不是我们家的特色了。"
阿芬理解地点点头:"我明白您的顾虑。我们不必改变传统菜品的做法,可以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品种。
比如,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一些轻食、融合菜等。"
李师傅思考了一下,觉得阿芬的提议有道理:"你说得对,我们确实该跟上时代的步伐。"
于是,在阿芬的建议下,"巷子里私房菜"开始进行一系列调整。
首先,他们对菜单进行了更新,在保留招牌家常菜的同时,增加了一些健康轻食和创新菜品。其次,餐馆内部进行了小规模装修,增加了一些现代元素,但依然保持了传统家常的温馨氛围。
"这个'五香排骨沙拉'不错,既有我们传统红烧排骨的香味,又加入了新鲜的蔬菜,健康又美味。"李师傅尝了一口阿芬设计的新菜品,赞不绝口。
阿芬笑着解释:"现在年轻人都讲究健康饮食,这道菜既满足了口味需求,又照顾到健康因素。"
除了菜品创新,阿芬还建议餐馆开通外卖服务。
她联系了几家外卖平台,将餐馆的菜品上架。这一举措立竿见影,很快就带来了新的客源。
"没想到外卖这么受欢迎!"李师傅看着源源不断的外卖订单,惊喜地说道。
阿芬点点头:"现在很多上班族没时间做饭,也没时间出去吃,外卖成了他们的首选。我们做的是家常菜,正符合他们的需求。"
随着一系列调整的实施,"巷子里私房菜"的客流量逐渐回升。
许多年轻人被新菜品吸引,走进这家看似普通的小餐馆,尝试后便成了回头客。
老顾客也对餐馆的变化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新增的菜品丰富了选择,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喜爱的传统美食。
李师傅感慨地说:"阿芬,要不是你,我可能还在那里死守着老一套,眼睁睁地看着生意一天天变差。"
阿芬摇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您的开明态度和对传统的坚守,才是餐馆能够平稳过渡的关键。"
1天, 一位年轻的食评人来到餐馆,点了几道新推出的菜品。
用餐结束后,他对李师傅和阿芬竖起了大拇指:"这家店真是让我惊喜,传统与创新的结合恰到好处,难得一见。"
几天后,这位食评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篇关于"巷子里私房菜"的推荐文章,引来了不少慕名而来的顾客。
餐馆的生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甚至需要提前预约才能有座位。
"阿芬,这都是你的功劳啊!"李师傅感激地说道。
阿芬笑着摇摇头:"我只是提了些建议,真正做出改变的是您。许多老板都固守成规,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但您不同,您愿意尝试,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李师傅摆摆手:"别给我戴高帽子了。说实话,如果不是你这几年来的付出,我可能早就关门大吉了。"
"您别这么说,是您当初收留了我,给了我栖身之所和饭吃。"阿芬真诚地说道,"我永远记得您的恩情。"
李师傅笑了笑:"我们之间,早就不是什么施与受的关系了。这些年来,你帮了我太多,我才是该感谢你的那个人。"
在阿芬的悉心经营下,"巷子里私房菜"不仅恢复了往日的辉煌,还迈上了新的台阶。
李师傅看着餐馆一天天好起来,心中既欣慰又感激,他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阿芬的智慧和付出。
05
第五年初,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餐馆平静的生活。
市政府宣布将对整个街区进行重新开发,所有商铺必须在三个月内搬迁。
"什么?要拆迁?"李师傅拿着手中的通知书,脸色苍白。
阿芬也被这个消息震惊了:"咱们的餐馆开了几十年了,就这么要搬走?"
李师傅叹了口气:"这家店是我爷爷那辈开的,已经传了三代。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看着它一点点发展壮大。现在突然要搬走,真是……"他哽咽了,说不下去。
阿芬拍拍李师傅的肩膀:"别着急,我们先找找有没有合适的新地点。"
接下来的日子里,阿芬和李师傅四处寻找新的店址。
他们走遍了附近的几个街区,咨询了无数房东,但要么是位置不好,要么是租金太高,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现在的房租太贵了,我们的餐馆利润有限,承担不起。"李师傅忧心忡忡地说道。
阿芬也皱起了眉头:"是啊,如果租金太高,就算开起来也很难维持下去。"
眼看着搬迁的期限越来越近,李师傅和阿芬的心情愈发沉重。
餐馆的老顾客们得知消息后,也纷纷表示遗憾。
"李师傅,您这店要是搬走了,我们上哪儿吃这么正宗的家常菜啊?"一位常客叹息道。
李师傅勉强笑了笑:"我们正在找新地方,希望能尽快重新开业。"
话虽如此,但适合的新店址依然遥遥无期。眼看着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李师傅的脸上愁云密布。
每天晚上收工后,他都会独自坐在空荡荡的餐馆里,看着这几十年来家族积累的一切,心痛不已。
一天深夜,阿芬收拾完厨房,看到李师傅又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发呆,便走过去坐在他对面。
"李师傅,别太担心,会有办法的。"阿芬轻声安慰道。
李师傅抬起头,眼中满是疲惫:"阿芬,我们找了这么久,都没有合适的地方。现在只剩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芬沉默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最终鼓起勇气说道:"李师傅,有件事我想跟您商量。"
"什么事?"
"我这些年存了一些钱,虽然不多,但如果加上您的积蓄,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买下一个小店铺,这样就不用担心高租金了。"阿芬建议道。
李师傅摇摇头:"谢谢你的好意,阿芬。但是现在的房价那么高,我们攒的钱根本不够买一个像样的店铺。
再说了,就算凑够了首付,每个月的贷款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阿芬正想再说什么,李师傅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李思辰打来的电话。
"爸,我听说你们那边要拆迁,是真的吗?"李思辰的声音充满担忧。
李师傅叹了口气:"是啊,通知已经下来了,最多再有一个月就得搬走。"
"那找到新店址了吗?"
"还没有,附近的店铺要么位置不好,要么租金太高。"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李思辰说道:"爸,要不您就趁这个机会退休吧。
这么多年来,您辛苦了大半辈子,也该休息了。我在这边工作稳定,可以负担您的生活费用。"
李师傅苦笑一声:"思辰,你知道吗?这家店不仅是我的生计,更是我们家族的传承。
你爷爷、太爷爷都在这里付出了心血。如果就这样关门,我实在对不起祖先。"
李思辰叹了口气:"我理解您的感受,爸。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必须面对变化。"
挂掉电话后,李师傅的情绪更加低落。阿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但她也无计可施。
又过了几天,一个更坏的消息传来:
由于工程进度调整,搬迁的期限被提前到了两周内。
"两周?这怎么可能来得及!"李师傅拿着新的通知,整个人都傻了。
阿芬的脸色也变得凝重:"时间确实太紧迫了。"
李师傅踉跄地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
"完了,这下真的完了。几十年的心血,就要这样付之东流了。"
阿芬看着李师傅绝望的样子,心如刀绞。
她知道,这家餐馆对李师傅来说意味着什么——那不仅是一个谋生的场所,更是一份家族的荣誉和传承。
当晚,阿芬久久不能入睡。
她躺在简陋的出租屋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李师傅近日来憔悴的面容。
这五年来,李师傅待她如亲人,给了她生活的希望和尊严。
如今,她多么希望能够回报这份恩情,帮助李师傅度过难关。
翻来覆去,阿芬终于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轻手轻脚地起床,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破旧的盒子,仔细擦拭了一下,然后放在桌上,静静地看了许久。
06
第二天一早,阿芬比平时晚了一点到店。
李师傅已经在门口等着她,脸上的忧虑更甚往日。
"李师傅,我有点事想跟您商量。"阿芬正色道。
李师傅点点头:"你说吧。"
阿芬深吸一口气:"我离开一天可以吗?明天一定回来。"
李师傅有些惊讶:"你要去哪里?"
阿芬犹豫了一下,没有直接回答:"请您相信我,只需要一天时间。"
看着阿芬坚定的眼神,李师傅没有再追问:"好吧,你去办你的事情,餐馆这边我来照顾。"
"谢谢您的理解。"阿芬感激地说道。
当天,阿芬早早地收拾完工作,匆匆离开了餐馆。李师傅看着她远去的背影,心中充满疑惑,但他选择了信任。
第2天, 李师傅一个人在餐馆忙碌着。
中午饭点过后,他坐在空荡荡的餐厅里,看着墙上几十年来积累的老照片和奖状,心中充满了不舍。再过不到两周,这一切都将成为回忆。
"李师傅!"阿芬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李师傅抬头一看,只见阿芬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木箱,脸上带着掩不住的开心。
"阿芬,你回来了。"李师傅站起来,走向门口。
阿芬点点头,把木箱放在桌子上:"李师傅,这是我想给您看的东西。"
李师傅好奇地看着这个陈旧但保养完好的木箱:"这是什么?"
阿芬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慢慢打开了箱子,里面的东西让李师傅目瞪口呆,顿时愣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