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6日讯 随着新业态蓬勃兴起,以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为主的新就业群体,已经逐渐成为城市的新名片。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不断完善对新就业群体的关爱措施和权益保障,推动新就业群体深度融入基层治理,实现共治共享的“双向奔赴”。
在位于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的“环小蜂”骑手驿站,外卖员们边休息边等待电动车充电完成。驿站内配备了桌椅、微波炉、饮水机等设施,急救医药箱、针线包等应急用品一应俱全,温馨十足。
外卖员张世凯送完几个订单后车辆电力不足,就近来到驿站换电。张世凯告诉记者:“以前换电的地方比较远而且分散,现在不但有了集中换电的地方,还能歇歇脚,驿站还提供车辆检修的服务,节省了时间,也节省了费用。”
新就业群体具有劳动强度高、“四季无休、三餐不定”等特点。为此,威海市环翠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牵引,打造一批近在咫尺、可感可及的“友好场景”。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吸纳他们成为社区网格工作力量。越来越多的骑手、快递员成为了社区治理的“轻骑兵”。
威海市环翠区环翠楼街道东北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艳军告诉记者:“ 我们通过积分兑换、荣誉表彰等正向暖‘新’激励措施,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通过随手拍等形式,参与突发事件上报、‘公益跑腿’等活动,累计解决各类问题400余个。”
近年来,威海市环翠区在重点区域打造了50余处“小哥驿站”,同时吸纳 316家餐饮店作为“骑手餐厅”“暖新食堂”,提供10元套餐、7折优惠等专属福利。此外,建立“全区通兑、全家共用”信用积分奖励机制,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得积分,可在全区所有诚信超市兑换商品或服务,让他们更好感受城市温度、融入城市管理、助力城市发展。
威海市环翠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汤华超表示:“我们将坚持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围绕解决‘进门难’‘就餐难’‘充电难’等问题,继续打造一批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不断延伸劳动权益保障链条,增强新就业群体对城市的归属感、幸福感,引导新就业群体就近、就便参与社会治理,实现共治共享的‘双向奔赴’。”
闪电新闻记者 谭蓓 姜钰行 通讯员 环翠台 张号 吴一旦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