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有才/素材,伊河生活/整理,部分故事情节虚构处理,勿对号入座】

1999年的一天,郭参谋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话筒里传来部长熟悉的声音: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他赶到部长办公室,部长不解地问:你找我啥事……郭参谋懵



了,他这才意识到上了赵学友的当。

赵学友是和我一起入伍的战友。

1978年12月,我和高中同学赵学友参军到部队,后来一同分到研究所管理保障部(相当于师级部队的后勤部)军需科。

当时,我分到了研究所机关食堂,当了一名烧火做饭的战士,而他虽然和我同在军需科,但他却是军需仓库的管理员,他所管理的仓库里,堆放着全所干部战士的军装。

我们是老乡,又在一个科里工作,时间一长,我们俩人成了平时交往最密切的人,炊事班的战友都知道我们俩人关系铁。

作为老乡和同学,我对赵学友蛮了解的,他这个人学习成绩一般,但有一个特点十分显眼,就是很擅长模仿人说话。

上学的时候,他模仿班主任老师说话,逗同学们玩,有时候,也模仿我们几个人相互取乐。

没想到参军到了部队上,他的这点特长很快就显露了出来。

一天,我刚刚回到班里,却发现他和几个战友正捂着嘴笑,我一进屋,他们立马就不笑了。

我觉得这里面有鬼,而且他们的脸上笑意清楚地写明了刚才的笑肯定和我有关。

我问赵学友:你们刚才说我啥了,可是赵学友就是不说话,另外两个战友哪敢把话挑明,找了个借口笑着离开了房间。

直到第三天,我才从其中一位战友那里听说,赵学友趁我不在宿舍,学我和科里刘助理说话的样子。

原来,头一天刘助理找我了解一件事情,可刘助理个头较高,我才一米六多一点,平时和他说话,都是仰着头,由于我说话鼻音重,吐字也不是很清楚,刘助理听得费劲,因此,我当时的状态有点滑稽……

不巧的是,这一幕被赵学友看到了。因此,上午他到炊事班来找我玩,我那一会儿出门办事,他在宿舍和另外两个战友聊天。

聊着聊着,他们竟然聊到了那天我和刘助理说话时的样子。

结果,赵学友当着两个战友的面,学我那天和刘助理说话的样子,连说带比划地模仿我声音……战友说,赵学友学我说话,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如果不是当面听他说,一准会以为说话的人是我。

更好笑的是,赵学友还从语调、形体上模仿我,逗得屋里的几个人哈哈大笑。

其实战友不说,我也知道他在模仿我。

研究所科研任务很重,之后几年里,和我赵学友曾作为试验后勤保障组的人员,



数次随科研人员远赴西北大漠参加课题试验,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我们和科研人员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到了后来,我们和研究所的干部战士都熟悉了,我们两个又先后在其他机关、科室、连队有了更多的熟人,有的关系也处得很好。

赵学友喜欢打篮球,他敢打敢冲,技术也还可以,因此一上场十分活跃。

在球场上,刚转志愿兵不久的他和年龄相仿的科研处(相当于师级部队的司令部)技术科的郭参谋,就成了和我一样亲近的好朋友。

周末,我们几个人曾关住门,在宿舍通宵打扑克,当地人叫勾吉,有时也偷偷喝酒……

在我们入伍的第七年发生的一件事,在研究所被传成了令人好笑的故事。

一天,郭参谋办公室的电话响了,郭参谋迅速拿起话筒,里面传来部长熟悉的声音:“小郭,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

这一段时间,郭参谋正为房子发愁,他的媳妇就要来探亲了,可他还和另外一名单身干部挤住在筒子楼的单人宿舍里……

他想趁这个时候,要一套机关干部住房,他知道营房科还有住房,但这事需要领导审批,因此他把这个想法先报告了科长……

如今,接到管理保障部部长亲自打来的电话,郭参谋十分激动,心想,莫非房子的事情有眉目了?

部长是研究所的部门领导,也是党委常委,郭参谋训练有素,凡是到首长办公室,都带着保密本,随时记录首长指示。

他站在部长门口,轻轻地敲响部长办公室的门,喊了一声报告,屋里传来了“请进”的声音后,他推门走进了部长的屋里。

他站在房间中间,轻声问:“部长,你打电话叫我上来,有什么指示?”

正埋头在文件上签字的部长,抬起头愣愣地看着郭参谋:“小郭啊,我没给你打电话啊!”

郭参谋之所以当机关参谋,一是他学历高,二是反应快,他一听部长这么说,意



识到这里面可能有问题,虽然不清楚哪里出了问题,但这时不能让首长和自己都尴尬。

这位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灵机一动想到,常委会刚刚明确首长带队下基层蹲点一个星期的事情,碰巧的是部长是第五小组的组长,而郭参谋恰好是这个小组的联络员。会议明确联络员要随时听取所在小组带队首长指示,做好机关和基层研究室的沟通协调工作……

郭参谋汇报说:“政治部已经下发了下基层的工作计划表,我过来请示一下,咱们这个小组啥时候下到研究室去,我好和他们联系?”

部长对郭参谋说:“这两天没有会议,我先把这几天的工作安排一下,你先联系一下研究室再说!”

“是,您还有其他指示没?”“没了,你先忙吧!”郭参谋这才从容地离开部长办公室。

郭参谋刚回到办公室,电话又响了,他拿起电话,那头传来了赵学友的笑声:“郭参谋,刚才你去哪了?”

郭参谋当即醒悟过来,赵学友的模仿在研究所几乎到了人人皆知的地步,显然刚才部长并没有给他打电话,那么,给他打电话的,无疑就是赵学友了。

郭参谋气愤地说,你小子开玩笑,也不分场合和对象,我倒罢了,部长的玩笑你也敢开,他可是你顶头上司啊。

此时的赵学友倒很聪明,虽然他刚才捏着嗓子,给郭参谋打了那通电话,但这个时候承认,无疑会让他在郭参谋面前矮上一头。

于是,他没接郭参谋的话题,而是哈哈一笑转到了郭参谋要房子这件事上,说如果找到了房子,他负责帮他粉刷屋子,保准把屋子弄得清清爽爽的,欢迎新嫂子的到来。

郭参谋一看赵学友不承认,而这件事自己已经化险为夷了,也没有造成不好的后



果,想想也就算了。

不过,自从这件事后,赵学友吸取了教训,凡是涉及到工作和首长或者敏感一点的事情,他再也没敢乱模仿了。

年轻人开玩笑要有度,更要分场和时机,切莫弄巧成拙!

青年人聚集的军营,有许多或捧腹或青涩的玩笑,构成了我们难忘的多彩记忆。

【素材来源于提供者,因为可以理解的原因,文中主人公化名处理。图片源自网络,联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