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吖,我是慕姑娘!

一个热爱旗袍、热爱乒乓球、热爱写作阅读、热爱文学,努力发光发亮的单亲妈妈!

作者丨耶雅亿

编辑丨慕霂

雅亿出奇愤怒了。热搜上的一则新闻,一位身穿白色T恤的大妈,被美国警察用手铐锁着带出。

她近乎绝望地怒吼道:养你40年,还不如养条狗!



这名被美国警察戴上手铐的中国妈妈,今年58岁。年轻的时候,她努力工作,不惜代价将女儿送到了美国。女儿获得了美国国籍,成为了一名美国公民,接连生下了三个孩子。

美国的保姆费,贵得惊人。

这个女儿说要妈妈过来玩一下,还给她办理了旅游签证。

妈妈来了之后,女儿把三个孩子全交由她带,还要做饭,被困在美国当保姆一样用,很多家务都摊在这个58岁的母亲,她多年没有与女儿长期相处在一起,母女间的生活习惯、代际关系,产生了很深的裂痕。

可能是因为更年期缘故,母亲终于忍受不了,情绪爆发。女儿也崩溃了,大声地叫嚣着你去死。

母亲的情绪进一步失控了,她狠狠地掌掴了女儿一个巴掌,女儿电话报警,她以家暴之名,要求警察将母亲带走。

警方迅速赶到现场,二话不说,将这个中国大妈以家暴的名义铐上带走,她连拖鞋都来不及换。



好令人深思啊——母亲动手打自己的女儿对不对?不对。她肯定在沟通、情绪方面有问题,而且这方面软弱遗传给了女儿。

但女儿的做法,更不对。网友点评:





为什么雅亿不认为这个中国大妈是在“家暴”女儿呢?

因为她的出发点还是希望解决问题。

这个妈妈,已经竭尽所能托举女儿出国读书。

她没有义务再继续给她带娃了。

高晓松曾经说过一句话: 留学生最极致自私的表现就是,有利于我的时候就讲中国的文化,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和亲人讲西方的文化。

1

中国文化里的孝道

不能被抛弃


我记得腾讯视频里一个访谈:



节目组邀请了7组家庭,来参与一个对话。



主持人先问7个年轻人:“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会生一场大病?”



他们的回答是,没有,真的没有,我现在还没想过这个问题。



接着,节目组又问:“如果你得了重病,费用超过多少,你会放弃治疗?”



年轻人的答案是:“一百万,八十万,一千万,能治还得治......”



有些干脆说:“甭管多少钱,(在治病上)反正都会,都会花......”



节目组同时采访父母。

问了他们同样的问题:“如果你的孩子得了重病,费用超过多少,你会放弃治疗?”



这个母亲说:“卖房子,卖地,再不行,我捡废品,我也得管他。”



这个父亲说:“明知道不可治愈,也愿意尝试一下。”



第三家父亲说:“花多少钱无所谓,只要能治好他的病。”



第四、五家父亲说:

“有一线希望,我也得给她治了。”

“甭管花多少钱。”



第七家妈妈说:“要真是这样,我肯定,卖房子,卖地,我也要救我儿子。”



看到这里,已经有孩子哭了。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真情处。



这样质朴又深沉的爱面前,人都潸然泪下。



父母对孩子的爱,还远不止于此。

这个温柔的母亲忽然坚定地说,除了钱,房子,“拿我命换都可以的。”



这个妈妈一想到孩子可能重病,就崩溃了,边流眼泪,边说:“换什么,都没关系。在我身上,取!”



记者又问了父母一个问题:

“如果你们自己得了重病,会花多少钱?”



他们的答案是:一二十万,最多20万,二三十万也就,20万吧......



“如果到了晚期,那就放弃。”



“不治!”

“我不治了!”

“那我肯定不治。”

“早晚你得走,治来做什么。”

“能不给孩子添麻烦绝对不添。”



“真的,我说我老了以后,真的不让我儿子受这苦。”



这是父母平时不会说出口的深情。



看完这个纪录片,雅亿深深思考——身为老人,怎么就这么难呢?特别是很多人被慢性疾病折磨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很容易就燃起“我老了、这辈子快完了”的想法。

雅亿的婆婆经常说,苦啊,苦到闭上眼睛的那一刻,我这辈子才苦完。

她的生命还没有找到信望爱,对她而言,生命就像一棵栽种在苦情中的树木,越老越苦。雅亿的小flag,就是效法路得,给婆婆的人生加点甜。当然,有了小孙女后,她的情绪好了很多。

2

孝顺父母,是福德之基

带应许的命令


父母,是我们小辈们人生的一块田地,我们在这块福田上种下什么种子,子孙后代就会收获什么果实。

老人是根,是一个家庭的气象。

放眼望去,谁家中老人安泰喜乐,小辈们一团和气,事业就容易成功;如若谁家的老人受苦受累,后辈们也就无福可受,甚至会有莫名的灾祸临到。

作家毕淑敏在《孝心无价》中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可以从容尽孝。可时光都是残忍,我们因为种种原因错失了与父母相处的机会。

有一天,在我们猝不及防中,他们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走了,留给我们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和自责。

所以,这个把母亲送入美国警察局的事情,让人感到气愤不平。

3

做“无龄感”老人

智慧地与子女立界限

雅亿的生命中,也遇到很多可爱可敬的老人,她们都有一个特点:以奔跑的方式在过每一天。

有人说,你们年纪这么大,为什么不养生?为什么拼命在服务?为什么不过一过慢生活呢?她们会铿锵有力地回答:与其等死,不如奉献。给予他人爱,比自己索取爱,更有福气啊。

雅亿也参加过这些老人的葬礼。

灵柩被众人簇拥,人都怀念她们在世的时候所做的美好之事,真是又得胜又美好,死亡的毒钩不能钩住她们高尚的灵魂。阴间的权势不能吞噬她们的信心。

这份力量又真又活。让我们看到,人可以在最后一口气息时依旧祝福他人,可以在死了之后仍旧说话,仍旧激励我们这些仍活着的人走同样美好的道路。

这些可爱老年人的“无龄感”,来自于强大而丰富的内心。因为信,而珍爱每一天,用豁达之心直面岁月的流逝。这种“不断上行”的过程,是一种历经挫折又迂回向上的精神成长——阅尽人世,我们却仍保持对生活的好奇和渴望;受过伤害,我们却依旧投入地去爱和被爱。

既然都要老,那就孝敬老人,给子孙营造好的家风。既然免不了衰老,那就让我们的心灵因为服务人而充实丰盈起来。找到信望爱的源头,回到生命的根基之处,我们才能像孩童一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忘记病痛与年龄,越活越年轻,将春天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