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五蹲在院门口吧嗒旱烟,晚霞红得反常。手机“叮”地跳出预警,他手指抖了抖——今夜有11级雷暴大风。前天晌午还热得穿单衣,地里玉米苗才冒头,这天气比翻书还快。



村东头李大爷早把晾衣绳收了,嘴里嘟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这五月天咋比秋老虎还凶?

”傍晚六点,天突然压下来,铅灰色云团像打翻的墨汁在翻涌。闪电劈开夜幕时,张三正往鸡窝里赶鸡,雷声轰隆隆碾过房顶,惊得老母鸡扑棱着乱飞。可头波雨却稀稀拉拉,跟预报的“短时强降水”对不上号,有人站在门口骂:“这老天爷,光打雷不下雨算啥本事?

”直到十点,风先动了。窗棂“咣当咣当”晃,晾在檐下的玉米种袋“呼”地飞起来,王五冲出去抓,差点被掀个跟头。“嘶——这风带刀呢!

”他看着院角歪倒的枣树,心疼得直抽气,去年刚挂果的树,经这么一折腾还能活不?气象大喇叭这时响了:“中东部地区注意!冷涡南下撞上暖湿气流,这会儿正是对流最猛的时候!

”村微信群里炸开了锅,半岛那边的老张发视频:碗口粗的杨树被风拧成麻花,屋顶瓦片噼里啪啦往下掉。

有人后怕:“幸亏听劝收了晒谷场的麦子,不然这会儿全得喂地皮!”可也有人嘀咕:“前两年也说有大风,最后不也没事?



庄稼人靠天吃饭,真要遭灾躲也躲不了。”这话戳了王五心窝子,他盯着地里东倒西歪的玉米苗,突然想起三年前那场雹灾,半亩地玉米全成了光杆,赔得血本无归。半夜十二点,雨终于泼下来。

闪电里,能看见田里薄膜被风扯得乱飞,像白色的鬼火在蹦跶。县农业局的通知来了:“低洼地块赶紧挖排水沟!大棚户加固钢架!

livestock养殖户关好圈舍!”王五摸黑给塑料大棚压上沙袋,雨水顺着脖子灌进衣领,他却顾不上冷——这茬菜要是毁了,下半年口粮钱都悬。

天蒙蒙亮时,风势弱了。村头老槐树断了枝桠,横在土路上,却没人抱怨,都忙着往地里跑。张三蹲在自家菜园叹气,三垄番茄苗全趴在泥里,茎秆折了大半。

“这咋整?

补种来得及不?”他揪下片蔫叶子,指尖发颤。



镇农技站的车来了,喇叭里喊:“别慌!

倒伏作物及时扶正,喷施叶面肥!

大棚受损的登记上报,政府有补贴!

”王五却盯着手机刷新天气预报:冷涡还在晃荡,明天半岛地区还有短时强降水。他突然觉得心里没底:现在预警越来越准,可老天爷的脾气还是摸不透啊。

去年邻县那场龙卷风,把整个大棚基地卷上天,后来听说买了农业保险的农户赔了七成,没买的只能自认倒霉。

“咱庄稼人,是该信天还是信人?”王五蹲在田埂上,望着灰蒙蒙的天,第一次觉得这问题比种地还难。村支书挨家挨户敲门:“都把防灾手册翻出来看看!



门窗加固不是面子工程,真出事后悔来不及!”他说得大声,可背后也有村民小声议论:“年年搞演练,真来大灾有用吗?还不如多修两条排水渠实在。

”这话传到王五耳朵里,他想起镇上新建的气象站,去年冬天那场倒春寒,提前三天就发了预警,自家小麦抢在降温前浇了水,损失少了一大半。“科技还是管用的,”他自言自语,“就是这老天爷,总爱跟人较劲。

”晌午,太阳偶尔露个脸,可空气里透着股潮气,像憋着更大的雨。王五坐在门槛上啃馒头,听着手机里专家解读:“冷涡、暖湿气流、大气不稳定,三个因素凑一块儿,就跟吵架似的,越吵动静越大。”他似懂非懂,却记住了关键的:“未来气候变化莫测,咱得学会跟坏天气‘打交道’。

”临了,专家补了句:“农业保险该买还得买,政府补贴后没几个钱,真遭灾能救急。”这话让王五动了心,去年他舍不得那几百块保费,结果雹灾自认倒霉,今年说啥也得咬咬牙。村口的大喇叭又响了,这次播的是农谚:“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将有大雨到。

老辈人的经验,加上现在的预警,双保险才稳当!”王五笑了,这话说得在理。老办法新手段,都是为了对付老天爷的“暴脾气”。

可他心里仍有个结:要是哪天遇上百年一遇的大灾,再好的预警和措施,能扛得住不?这念头一闪而过,他甩甩头,扛起锄头往地里走。



庄稼人过日子,总得往前看,能防一分是一分,能保一点是一点。

天边又聚起云团,这次看着没昨夜那么吓人,却也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王五走在田埂上,听着远处收割机的轰鸣,突然觉得,人和天气的较量,就像地里的庄稼——一茬接着一茬,永不停歇。

但只要人不偷懒,办法总比困难多,他信这个。末了,他对着灰蒙蒙的天嘟囔一句:“老天爷啊,咱庄稼人不怕你折腾,就盼着你折腾完了,给个好收成。

”这话,藏着万千庄稼人的心思,在风里飘着,飘向远处即将迎来新挑战的田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