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亚娜
年轻人带宠出行,成为了一种出行潮流。在上海潮流地标武康路,不仅能看到穿着时髦潮流的猫猫狗狗在街拍,甚至还能偶遇网红萌宠“卡皮巴拉”。
家住长宁区的铲屎官Lucy几乎每天都会带着自家毛孩子“来财”去海粟文化广场遛弯,“天气好的时候,能在草坪上看到各种各样的可爱狗子,逛累了还能带着‘来财’去隔壁派特鲜生吃一顿鲜食自助餐,再到楼下电力宠物超市买点衣服。” Lucy表示。
“真羡慕沪上铲屎官们。” 北京的铲屎官雯雯上周去了趟上海,被当地的宠物友好环境所震惊。她告诉剁椒Spicy,虽然近些年北京很多商场都开始主打“宠物友好”空间,但具体实施下来还是不太方便,北京人养狗“偷感”太重了。“每次带着狗狗出去玩都要提前打电话询问场地是否让携带宠物,有一次带着狗狗去海淀某公园遛弯,被保安撵着跑了一路。”
深圳打工人Emy家有一只三岁的金毛“耶耶”,从事外贸工作的她平日工作压力不小,遇上周末节假日带着“耶耶”打卡各种宠物超市是Emy日常解压方式。“自己点外卖抠抠索索,满减优惠券叠加完还要对比三家,带‘耶耶’出门给他买上百块零食衣服眼都不眨,自家孩子必须得吃好的。”Emy提到。
当代一线城市年轻人养宠,已经逐渐突破物种界限对“毛孩子”情感投入堪比养娃。
养宠人对宠物消费需求不断升级背后,宠物经济正在加速重塑消费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继住房、教育、医疗后的又一核心家庭支出。在资本市场,宠物行业被誉为“第二母婴行业”,吸引众多热钱涌入。“宠物友好”这一标签,更是成为了各大城市争相布局的核心战略,北京、上海、深圳等30余个城市出台“文明养宠”条例,打造“宠物友好”城市名片。
全国各大商场打起了宠物的生意,纷纷引进宠物品牌、贴上“宠物友好”型商场的标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宠物友好型商场数量已突破百家,以“高品质”体验为引,纷纷引进热门宠物品牌,销售宠物活体、宠物用品、食品,提供宠物洗护、寄养等一站式服务。
图/ 剁椒Spicy摄
北京朝阳区潮流地标朝外THEBOX商场,就将黄金一层位置给到了“MARSMART火星宠物超市”,一家占地高达500平的重体验、重IP、集合式宠物零售门店。
图/ 剁椒Spicy摄
上海长宁区的潮流艺术新地标C PARK Haisu海粟文化广场则吸引了电力宠物百货公司、Pet&Fresh派特鲜生入驻,前者集结了上百个高端宠物用品品牌,后者创新性将宠物“现制鲜食”概念大型推广开来,并掀起了宠物零售“人化”变革,发力自有品牌,构造起折扣化零售新业态。
深圳南山区来福士广场的SUPAW HUB 将咖啡厅、宠物乐园、零售区等多种业态融合在一起,将自然山野与水泥钢筋的城市生活结合起来,共筑了一个420平米的“人宠共生”空间;前些日子,深圳福田iN城市广场在历时一年半的年轻化改造升级后,迎来了首家华南区火星宠物超市,皇家宠物食品公司将全国首家宠粮实验室以“店中店”形式开进了这家宠物超市……
除了北上广之外,成都、武汉、杭州、苏州等潮流年轻人聚集城市的宠物商业形态也值得关注。如,成都的帕帕拉兹宠物亚洲旗舰店、杭州的宠胖胖、武汉的超级鸟局、苏州的狗道宠物DOGWAY等。
政策友好、资本青睐、消费市场需求激增之下,宠物行业也在快速变革,从传统刚需服务到智能化、精细化、情感化跃迁。
由于生活方式、主力商业形态、消费习惯等的差异性,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宠物业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以北上深为例,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北京宠物行业业态整体更强调品牌调性和年轻化体验,以高端零售和会员制为驱动;而国际化都市的代表上海依托国际化和强政策推动,以情感消费和多元化场景、产品创新为主,宠物业态更注重“大而全”的商业综合体打造;包容性更强也更开放的深圳宠物行业,则以服务便捷性和智能化为要素,宠物业态聚集于社区化空间打造和即时零售服务创新。
虽然各大城市都在争抢“宠物友好”典范,但向来擅长引领潮流趋势的上海显得尤为突出。作为中国宠物友好型城市的领跑者,上海开创性地搭建了情感需求与商业创新共振的生态系统。上海宠物零售业态正经历从传统商品销售向全场景体验式消费的跃迁,从单一商品销售向"情感+体验+服务"的生态闭环进化。
商业创新层面,30余家商场通过智能气味管理系统划分宠物友好区域,苏河湾万象天地更以宠物时装秀、障碍赛等创意活动,将萌宠经济转化为百万级客流引擎。
上海宠物业态更超前,是多位宠物行业人士的共识。
一方面是在概念引进上的“超前性”。以宠物“现制鲜食”为例,综合多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新鲜/冷冻宠物食品是现阶段极少的市场规模和销售额均保持高速增长的品类之一。
尤其是在宠物零售发展较为超前的北美市场,美国宠物用品协会(APPA) 在其《2024 年狗和猫报告:全国宠物主人调查的战略见解》调研中提到,新鲜宠物食品形式在宠物父母中越来越受欢迎。美国宠物鲜食赛道已经跑出了Freshpet这样的估值高达7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40亿元左右)的上市公司,2024年,Freshpet净销售额达到9.75亿美元(约合70.29亿元人民币)。
在国内市场,养宠人对于宠物饮食的需求也在发生变革。吃一顿20块的外卖犹犹豫豫,给毛孩子买一份39.9元的三文鱼塔塔毫不心疼,国内养宠圈正在掀起一场宠物饮食升级革命,从“吃饱”到“吃好”,铲屎官们对宠物食品的营养搭配和安全性的关注越来越高。采用了“人用”级别的新鲜食材、高水分含量、科学营养配比的现制鲜食,成为了养宠人心中纯天然、无添加且营养丰富的优质宠物饮食选择。
宠物现制鲜食迸发出的商业潜力有目共睹,但行业则多数处于观望状态,涉及到生鲜品类的生意关系到选品、冷链存储、即时零售运输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强大的生态资源供给。虽然行业发展迅猛都看在眼里,但也因为风险系数较高、市场教育尚且不够成熟,劝退了一众入局者,行业早期普遍以“小而美”的商业模式运转。
作为上海宠物行业的代表,盒马创始人侯毅创立的Pet&Fresh派特鲜生如一条鲶鱼般搅动了整个市场格局。
图/ 剁椒Spicy摄
剁椒Spicy在一个工作日下午实地探访了坐落在上海长宁区C PARK Haisu海粟文化广场,当天虽然飘着蒙蒙细雨,但依旧未能阻挡铲屎官们遛狗的热情。
位于广场一层开放式街区的玻璃墙体上,被涂满了萌宠简笔画,红黄配色的派特鲜生logo十分显眼。跟随剁椒Spicy前后脚进入店内的是,一位牵着萌犬的年轻女性,未等主人反应过来,萌犬已经径直奔向了“精致狗饭”专区挑选口粮。店员告诉剁椒Spicy,平日里这个时间来店里遛狗的人流量要更高。
派特鲜生接近200平方米的门店,按照干粮、湿粮、生活用品等划分开来,品类十分齐全,引进了300+款量贩零食和一线宠物品牌商品。不仅有宠物干粮、湿粮、猫条、罐头等传统产品,还有一些受欢迎的创新品类,现制现售鲜食、冷藏鲜食、面点主食及烘焙糕点等。
在剁椒Spicy看来,区别于其他宠物零售集合店,派特鲜生的差异化体现在打出了“现制鲜食”的全新概念为噱头,“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零售业态,以及折扣化、零食量贩模式。
图/ 剁椒Spicy摄
在社交媒体上,派特鲜生作为网红宠物店出圈的流量密码正是位于店门口的鲜食工坊。该工作坊采用了现制现售模式,陈列了牛肉、三文鱼、秋葵、冻梨等近20种食材,消费者可像挑选“麻辣烫”一样自选称重(24.9元/500g),种类繁多的猫饭、狗饭刺激着每一个到店萌宠的味蕾,纷纷驻足试吃。冷藏柜的现制鲜食种类也不少,价格地带普遍在十元左右,如单价低至5.9元的猫咪HPP鲜粮,5.9元、9.9元地带的宠物烘焙甜品等。
以打造宠物界“盒马鲜生”为flag,派特鲜生的另一大特色是将盒马3公里30分钟配送的即时零售体系引进到了门店,消费者可以在线上小程序等即时零售平台下单。
此外,派特鲜生还借鉴了折扣化、零食量贩模式,前者对标盒马,后者效仿好特卖、嗨特购等折扣超市。剁椒Spicy关注到,一些知名品牌的基础宠物干粮和湿粮,在派特鲜生确实以更低的渠道价贩售,比如某品牌100克宠物粮电商价16元,而派特鲜生可以做到低至5元。
图/ 剁椒Spicy摄
此外,派特鲜生门店的核心空间被量贩宠物零食散装陈列区占据,这部分产品均为派特鲜生自营。借鉴了零食量贩店的小包装、高复购率的运营策略,将规格控制在100g/包、200g/包,平均客单价在1-3元。
如,单件1.5元9.9元十件的派特鲜生自营猫条承包了整整一排货架,以口感风味和功能性为划分,如,“高含肉量”的肉慢慢系列涵盖了鳕鱼鹌鹑、金枪鱼扇贝等口味;主打“呵护肠胃”的水灵灵系列则以鸽肉亚麻籽为原料配方……这种小包装零食贩售的模式,在折扣零售业态中较为常见,不仅减少了单次进食造成的浪费,又成功缩减了包装成本,优化了运营效益。
图/ 剁椒Spicy摄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门口冷藏柜的多样宠物食用汤包,是派特鲜生与巴比馒头共创的宠物食品线,售价也较为亲民,如一款狗狗肉包的售价为9.9元10个。今年以来,“人用”食品品牌开创宠物线也是一大趋势。
公开资料显示,派特鲜生将在2025年将继续上海市场,计划开设100家直营店,以宠物友好社区店、传统Mall店、高密度社区店等三种形式扩张,单店投资约50万元,预计12—18个月回本,未来或探索直营+加盟模式向全国扩张。
图/ 剁椒Spicy摄
如今,派特鲜生已经成为周遭养宠人士的日常社交场所。在剁椒Spicy驻足的一个多小时,店内人流量开始多了起来,一只身材高挑杜宾犬的出现,引来店内消费者驻足围观。“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店员表示,一些猛犬甚至会自助进来购物,走到货架上将喜欢的零食叼到收银台,示意主人付费。逛派特鲜生门店几乎已经成为周遭宠物们每日必打卡的项目。
相比于北京、深圳等城市,上海宠物零售门店多以占地上千平的超级大店为主,无论是从空间感、商品丰富度、服务多样性还是场景多元化都要更胜一筹。
而作为国际化都市,上海人无论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度还是潮流引领上都较为超前,因而不少品牌选择将首店落在上海。
派特鲜生首店所在地海粟文化广场的“宠物友好”业态,就是上海宠物行业构建多元化人宠共生空间的典型代表。
海粟文化广场于2023年9月正式开园,占地约 1.65 万方,整个项目由东区的四幢建筑和西区占地2400平米的公园绿地组成。海粟文化广场算不上繁华商业地带,但也吸引了不少大公司入驻,4A 广告公司电通 dentsu 、李宁集团长三角总部、樊登读书。除了丰富商业形态外,海粟文化广场紧邻刘海粟美术馆、 iag 艺术院线,艺术氛围也十分浓厚。
作为社区半径内的公园,海粟文化广场附近的社区生态十分紧密,临近该广场的延安西路地铁站周边绿地,曾是上海遛狗圈内知名的“大狗基地”。放眼整个上海,像海粟文化广场这般拥有开放式街区的商业综合体并不算多。在海粟文化广场之前,位于苏河湾的万象天地,徐汇滨江的西岸梦中心,曾被养宠人视作沪上宠物友好商场天花板,前者是静安区的知名地标,后者是徐汇区的铲屎官聚集地。
在下沉式半露天状的苏河湾万象天地,入驻商场的餐饮店铺普遍都标注了“欢迎毛孩子”的招牌,针对带毛孩子就餐的顾客还贴心提供了饮用水和水煮鸡胸肉等小零食,牵引绳、挂钩等宠物用品。位于万象东里“天后宫”的草坪上,时常聚满了各种时髦小狗。该街区还会不定时举办一些宠物主题快闪店,吸引铲屎官们前来社交打卡。
徐汇滨江梦中心的商业生态则小资艺术感更浓厚,不仅坐拥穹顶艺术中心和西岸大剧院两座高规格世界级艺术场所,还汇聚了城市滨水市集、滑板公园、运动潮流、滨江氛围餐饮等多个业态和品牌。“大而全”的电力宠物超市、适合小型犬用品的Tagi.、主做宠物鲜食蛋糕以及烘焙肉干的One Seventh等宠物零售门店聚集于此,为毛孩子们提供多元化购物体验服务。
图/ 剁椒Spicy摄
“宠物友好”理念在这类商场周边融入地淋漓尽致,如在海粟文化广场,公共宠物饮水碗随处可见,在下沉阶梯广场还配备了宠物专属设施,地下车库里更是为宠物配备了专属爬梯和电梯等友好硬件设施。除此之外,开在这类商区的大多数餐饮门店也都是宠物友好型店铺,不仅允许携宠就餐,一些店铺还为宠物提供了专属菜单。
逢年过节,在海粟文化广场的绿地草坪上还会不定期举办宠物主题实际活动,为铲屎官和萌宠们搭建起宠物社交场,宠物消费业态水到渠成般融入其中。开在海粟广场地下一层的“电力宠物百货”,早已是圈内知名的网红宠物打卡地。
在剁椒Spicy探访的当天,一位从派特鲜生满载而归的铲屎官,在走出派特鲜生后径直走向了斜对面的下沉广场。这里是另一家网红宠物集合零售店“电力宠物百货”的所在地。
图/ 剁椒Spicy摄
电力宠物超市占地600平米,由零售与服务两部分构成。整个门店陈列更像是百货商场,以主题陈列区、座位休息互动区、主粮区、玩具区、服饰区、箱包窝垫和大型用品区等品类为区分,按照品牌专区的形式进行了陈列。
同样是宠物零售集合店,主阵地位于北京的火星宠物超市是集“重体验、重IP、集合式”三位于一体的零售门店,无论是从店内陈列还是品牌入驻形式来看,电力宠物百货都更像是一家买手集合店。
以品牌为区隔的陈列模式,给入驻品牌留出了足够的设计空间。从某种程度来看,入驻电力宠物百货的品牌更像是在宠物市集上的摊主,通过在自己品牌专区打出与整体门店色调相匹配的标语和物料,向进店消费者讲述自己独特的品牌故事和产品价值。店内店员多聚集在收银台位置,人数并不多,也不会主动上来与客人攀谈,更多是顾客、萌宠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氛围十分融洽。
图/ 剁椒Spicy摄
电力宠物百货超市是中国首个宠物百货商超,曾做到年营收超2000万,店内所售商品涵盖了上百个与宠物生活方式相关的潮流大牌与潮牌,其中不乏LV、Tiffany等奢侈品牌的宠物用品。据了解,电力宠物百货的产品陈列会通过定期更新,以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通常来说是每隔1-2月更新一次,上海这家门店在比较勤快的时候一个月会更新2次。
剁椒Spicy到店之际,两位铲屎官正带着萌宠在门口休息区互动交谈。除了宠物用品、服饰、主粮和零食外,电力宠物超市还与其它商业进行合作,推出了宠物皮毛护理、美容、寄养等服务。
电力宠物百货的另一侧入口链接着一片小型下沉广场,亦有不少消费者带着自家萌宠驻足于此,互相攀谈交流。
“宠物友好”的空间设置,为海粟文化广场沉淀了一波成熟养宠用户基础。派特鲜生联合创始人徐竹君曾在采访中提到,“上海养宠人群中,60%是90后和00后。我们不仅卖宠物食品,更提供社交空间,满足情绪价值。”选择将首店开在此地,派特鲜生看中的正是其丰富的宠物社区业态。
此外,上海不仅是国内宠物零售线下门店争相布局的主力城市,也吸引着多个外地,乃至海外的宠物公司入驻。
从武汉走出的“超级鸟局”于2023年在上海百联西郊购物中心开出了上海首店,整个场地占地超4500平,搭建了两层空间的“宠物露营综合体”,一层以猫狗为主,一层主要是鸟类和异宠,提供商品零售、洗护美容、宠物医院、体验互动等服务,该门店开业3天,接待客流5万+人次。
成立于苏州的狗道宠物DOGWAY,也将其门店开到了上海多个热门商区,位于虹口区凯德虹口商业中心B座1层的狗道宠物是其在上海的首家旗舰店,占地1000平方米,而后其又在上海松江区松江印象城开出了第二家门店。
一家诞生于日本,专业设计并生产宠物用品的创意型公司Kashima也选择将亚洲首家线下门店开在了上海金融街购物中心。该品牌首款产品“杯面宠物窝”一经问世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以“kashimaX蜡笔小新”系列产品成功实现了破圈。
这家门店设计以蜡笔小新为主题元素,产品涵盖了宠物窝、睡袋、猫隧道、巴士独特造型的猫抓板、以及模仿小裤裤设计的猫薄荷发声玩具和车载座椅等,引发年轻人争相打卡。
当前,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体验式消费,正成为上海市各大商业地产项目发力的重点。今年1月,2025上海国际宠物文化节正式启动,联动各区多家头部商业购物中心进行“适宠化改造”并开展全年系列活动,如准备宠物推车、屋顶宠物花园、设置宠物专属电梯等,打造宠物消费文化IP。目前,上海市徐汇区的西岸梦中心、杨浦区的百联又一城购物中心等商业地产项目都引入了宠物相关业态。
吸引派特鲜生、电力宠物百货等大型宠物零售业态进驻的更大动力,是整个上海宠物经济迸发出的巨大潜力。
根据《2024-2030年中国宠物店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中国宠物店数量预计2027年达34.23万家。上海作为宠物经济高地,其宠物店密度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并衍生出"宠物+咖啡""宠物+零售"复合业态,场景密度优势下,部分商圈甚至出现"宠物店包围母婴店"。
近年来,上海已经出现了不少宠物友好空间,包括餐厅、咖啡厅、酒店等业态,还有城市公园和绿地、商业综合体、景区等场景……
由此可见,在探索“宠物友好型城市”建设的路上,上海已经成为了国内市场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