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释放的谈判信号”,似乎已经坐实了美国正在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中国进行谈判的传言,毕竟美国在挑起的对华关税战中真的撑不住了。
果不其然,在美国国会举办的一场活动中,黄仁勋用一句实话逼得美国不得不认清现实,导致美国或将放弃旧制度,采用新的对华策略。
看起来黄仁勋是在帮着中国说话,为何有人说他不怀好意?美国接下来又会为即将到来的谈判拿出哪些筹码?
深陷困境的美国
冷冰冰的数字显示,美国经济因为毫无理由发起的关税战而付出代价:一季度GDP下降0.3%,通货膨胀率涨到5.2%。
国内经济情况不好,零售业和制造业经营困难,老百姓面临物价上涨,生活压力很大,民众都在抗议,要求政府停止征收“对等关税”,呼声越来越高,特朗普的支持率就越低。
盟友们也纷纷采取了应对行动,比如欧盟对美国的钢铁和大豆产品加征25%的关税,日本也暗示可能利用美国国债来增加谈判中的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对美国发出的谈判信号给予了积极回应,认真评估双方合作的可能性,并且强调中美贸易的互补作用和重要意义,为两国关系的改善创造了机会。
面对来自国内外多方面的压力,特朗普政府开始反思之前的政策,于是在4月底召开了闭门会晤,除了有官员出席之外,一些商业大佬也被邀请参加,而黄仁勋就代表美国芯片行业进行了发声。
芯片封锁的反噬
美国一直想通过限制芯片出口来控制中国,结果却适得其反,英伟达CEO黄仁勋与美国官员会面后坦言:中国企业的芯片技术进步很快,美国每次限制,反而刺激他们的技术升级。
中国企业积极应对挑战,他们利用“模型轻量化”技术,即使使用旧芯片也能训练出高效的人工智能模型,大大降低了成本,这表明,技术封锁并不能阻止中国企业前进的步伐。
美国禁止H20芯片进入中国市场,客观上为中国本土芯片公司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本土芯片企业因此受益,订单数量显著增加,市场占有率快速提高,迎来发展机遇。
寒武纪、壁仞科技等中国芯片企业崭露头角,在国际市场上与英伟达等芯片巨头展开竞争,展现了中国芯片行业的实力。
而且目前来看,英伟达处境比较特殊,它需要在中美两国的政策之间找到平衡点,这让它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由于H20芯片无法在中国销售,英伟达每年会损失超过55亿美元的收入,这对于公司的生存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困境,黄仁勋不得不积极行动,他亲自来到中国,与中国贸促会会长商谈,希望能找到新的合作机会,解决燃眉之急。
同时,回到美国后,他又积极与国会议员沟通,试图说服他们不要出台更严格的禁令,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他提醒美国政府,如果继续采取目前的限制措施,中国可能将建立起一套完全自主的人工智能体系,到时候英伟达的CUDA系统可能失去优势。
为了同时应对中美两国的政策压力,英伟达专门为中国市场生产符合规定的芯片,虽然这些芯片的运算能力有所下降,但是仍然保持了与现有生态系统的兼容性。
这种小心翼翼的平衡策略,如同在钢丝上行走,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稍有不慎就可能失去平衡,难以维持。
全球产业链的重构
美国的关税和技术限制,并没有如愿以偿地压制对手,反而促使各国企业开始寻找替代方案,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新洗牌。
ASML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在中国开设了16个分支机构,台积电也将一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到中国大陆,进一步加强合作。
更有甚者,英伟达在上海设立了人工智能模型验证中心,此举表明企业正在用实际行动回应美国的干预,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经营风险,也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更深层次的转变正悄然发生,如同地基松动,带来整体结构的改变,华为的昇腾芯片和欧拉系统结合,开始对现有市场秩序发起挑战,试图打破固有局面。
ARM公司选择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直接贴近并服务中国客户;甚至连美国高校的实验室也开始采购中国生产的芯片,表明他们对中国产品的性能和价格产生了兴趣。
曾经由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现在正受到市场这股“去政治化”力量的影响,并逐渐被重新塑造,技术和商业逻辑正在战胜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并充分发挥自身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上的优势,通过海量的数据来推动技术升级换代,效果显著。
在智慧城市建设、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电商直播等领域,中国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些领域的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正如黄仁勋所说:“与中国合作让我们更有竞争力。”这句话表明中国在全球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性,但也让一些人在听到了话中另一层意思。
虽然黄仁勋表面上是为中国说话,但根本原因还是为了英伟达自身的利益,如果美国限制应为下芯片的出口,那么必然会催生中国芯片领域的快速发展。
没有了依赖性,英伟达就将失去中国市场,甚至将来还要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因此也是在提醒美国政府,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培养出这样一个强大的对手。
不过这些都是猜测,因为英伟达芯片是否出口中国,中国也不会停下在高科技领域前进的脚步,毕竟我们吃够了没有技术的亏。
所以说,无论是美国政府高层,还是像黄仁勋这样商人,想要打垮中国的某个产业,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场痴人说梦的单相思罢了。
结语
是死守单边主义的零和思维,还是拥抱开放共生的市场规律?当黄仁勋们在中美之间踩钢丝,当全球产业链悄悄 “去美国化”,答案其实已经写在了市场的选择里:在技术与资本高度融合的今天,谁违背规律玩政治操弄,谁就会被时代狠狠甩在身后。
信息来源:
中国新闻网2025-05-01《黄仁勋最新涉华表态》
财联社2025-05-01《黄仁勋称美勿幻想AI领域速胜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