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不是获得新东西,而是重新认识旧事物

成佛无需改变世界,只需改变看待世界的眼光。当你以‘初心’观照万物,平凡即非凡。”

铃木大拙以上两句话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大意是开悟并不需要去改变外部世界,而是要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以新的眼光重新认识旧事物,发现现有事物和情境的非凡。


事物和情境的真正意义不仅被概念、标签和社会价值观所遮蔽,同时也被自己的执着和分别所遮蔽。

当我们打破这些束缚,回归没有被世俗的欲望、偏见和繁杂思想所污染的初心,就能够达到心灵的解脱和思想的自由,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当我们的觉知纯净时,每个当下都将焕然一新。原本看似平凡无奇的世界,会因为我们纯净的初心而变得非凡。

人人都有佛性、本自具足。开悟的关键在于“明心见性“,当打破束缚、去除遮蔽,本心自然就会显现。


人们觉醒的主要阻碍、痛苦和焦虑等负面情绪的根源都在于深陷二元对立的牢笼。在现代社会,各种概念、标签和价值观的命名伴随着分类(如“美/丑”和“善/恶”等),引发二元对立,不仅割裂了事物本然的一体性,也引发了人们的执着和分别。

人们痛苦和烦恼的根源在于执着于自己的立场和期待,来判断眼前情境的好坏顺逆,心生爱憎分别。

铃木大拙认为,真正的自由不在改变世界,而在超越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现代人总试图通过改造环境获得幸福、不少却如同追逐海市蜃楼的旅人,反而遮蔽了本自具足的佛性。

部分修行人执着于人云亦云的各种开悟的境界,陷入“文字相“,心有所住,产生新的执念。


拟心即差,动念即乖。当人们试图通过思维、概念或外在目标“寻找更好的自己”时,实际上将“自我”对象化了,制造了“寻找者”与“被寻者”的割裂。这不仅成为人们的执着和潜在痛苦和焦虑的根源,而且也阻碍了人们本心的自然显现。

对此,铃木大拙强调:禅的本质是回归平凡自然,而非刻意追求神奇玄妙。禅的敌人是执着,甚至对‘开悟’的执着。”刻意追求“自我”或“觉悟”,如同追逐水中月影,越用力越不可得。


道心之中就是空寂,它不是来自思想,而是来自觉察,它是没有冥想者的真正冥想。

克里希那穆提也认为:“内心没有过多的杂念、欲望和纷扰,呈现出一种空灵、宁静的状态,这才是与道契合的心灵状态或境界。当不再有刻意的追求和努力,是一种完全自然、自发的心灵状态,这才是真正与“道”合一的冥想境界。“

外部情境如何,不在情境本身,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感受。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决定着一切。

当我们彻底超越二元对立时,内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放下所有的执着和分别、放下一切的抗拒和挣扎。这时,我们就能摆脱概念和标签的束缚,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重新认识眼前的事物和情境,在平凡中发现非凡,并将平凡展现出非凡。从而摆脱痛苦和烦恼,到达寂静的彼岸。


行住坐卧皆道场、劈柴担水无非妙道。当人们超越二元、打破束缚、重新赋予事物积极的意义时。日常看似平凡、单调甚至苦闷的活动将展现出非凡,将重构为培育灵感、提升能力和精神修炼的道场。

铃木大拙以上的言论告诉我们,修行并非是刻意向远方追寻非凡或神奇玄妙,而是超越二元对立,回归没有被污染的初心,用新的眼光看待世界,重新认识日常身边的旧事物。人生的幸福和开悟也在“平凡即非凡”的转变过程中不经意的来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