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一辆天蓝色的美国小轿车,晒着炽热的北京阳光,晃晃悠悠地开出了第五研究院的大门。

车里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归国不久的钱学森。

这天,他刚开完一个关乎国家命运的会议,聂荣臻亲自送他到门口,目送着那辆车远去。

旁边的秘书范济生,心里还美滋滋地想着,这回肯定能得到聂帅的夸奖。

但聂荣臻脸色一沉,盯着那耀眼的蓝色车影,冷冷地问:“这就是我让你选的车?”

范济生挺起胸膛,回答得斩钉截铁:“是,全国就两辆。”

聂荣臻没多说废话,只留下一句:“赶紧换成黑色,赶紧。”

1950年代的北京,虽然新中国刚成立没几年,但暗地里可不太平。

特务、间谍、反动势力,哪一样不是虎视眈眈?尤其是像钱学森这种人物,简直是敌人眼里的头号猎物。

蓝色的车,款式又稀罕,颜色又扎眼,简直就是告诉世界:“目标在这儿呢!”

在那个年代,低调才是最硬的铠甲。

聂荣臻不是一般的军人,早年特科出身,干的就是暗战勾当。

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明白。

那天之后,范济生立马换了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黑色轿车,车上人来人往,谁也不好认。

看似小动作,实际上,是在刀尖上给钱学森套了层防护。

可惜,防得了一时,防不了一世。

1964年的一个晚上,钱学森像往常一样,结束了实验室的工作,回到家。

他家里不比别的专家,炊事员、保姆、秘书,一个不少,都是为了安全。

饭桌上,老婆蒋英和儿子钱永刚已经等着了,红烧肉的香气飘满了屋。

钱学森洗完手,刚坐下,鼻子一动,眉头直接锁死。

他盯着碗里的肉,几秒钟,突然大喊:“别吃!菜有问题!”

刁九勃,这个从朝鲜战场上捡了条命回来的保镖秘书,听见动静冲了进来,动作快得像一阵风,三下五除二把饭菜收了个干干净净,封存送检。

结果一出来,全家人背后都冒凉气——那菜里,真下了毒,还是致命的剧毒。

厨师,是内鬼。

一审讯才知道,厨师回老家探亲的路上,被敌特逮了个正着。

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最后为了家里老小的性命和一大把花花绿绿的美钞,咬牙答应了下来。



毒药,是特务亲手交给的,菜,是亲手下的。

这事儿一捅到聂荣臻那儿,他当场拍了桌子,眼神比寒冬的北风还冷。

他明白,这不是单纯的投毒,这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暗杀。

幕后,不出意外,指向了海峡另一边。

台湾当局早就对大陆的“两弹一星”工程急得跳脚了。

钱学森,作为核心人物,自然成了头号清除对象。

这次毒杀未遂,不过是第一步。



聂荣臻马上下令:防线再加一层,钱学森家里日常吃的、喝的、用的,每一样东西,从采购到做熟上桌,都得有人专门检验。

为了这事,还特意从军队调来了老化验员段恩润,带着一台蔡司高倍显微镜,一顿饭能化验十几次。

从那天起,钱学森家里变成了半军事化管理。

每一粒米,每一片菜叶,都得过段恩润的手。

段恩润在钱家一干就是六年,没休过一天假,没请过一次病假,连过年都守在化验台前。

那个年代,日子过得紧巴巴,物资紧张,连部队首长的食堂都吃得清汤寡水,可是钱家,保证每天三餐安全,菜码齐全,质量过关。

不是特权,是责任。

国家押上了未来,押在了钱学森身上。

这些保护措施,看着琐碎,其实每一环扣着性命。

再说回那辆天蓝色轿车。

当年换车决定下来,很多人还不理解,觉得聂荣臻太小题大做。

可真要是没有那一换,万一哪天路上被盯上,车一炸,或者一枪打过来,后果不堪设想。

保护钱学森,不只是保护一个科学家,是保护中国的脊梁。

随便哪个环节出问题,国家都得掉一块肉。



钱学森自己也不是没意识到危险,但他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心无旁骛。

聂荣臻这边,替他挡风遮雨,把所有能想到的风险统统掐灭在萌芽里。

再说刁九勃,那个贴身保护的钱学森的“影子”,从进门到出门,寸步不离。

坐车,开会,回家,连散步都在旁边半步跟随。

他不是简单的保镖,是走过生死线的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关键时刻能拿命护人。

后来,随着“两弹一星”一个接一个的成功消息传来,世界才真正认识到钱学森的分量。

可在那背后,是无数个夜晚警惕的守卫,是无数次看似小题大做的安排。

聂荣臻的谨慎,不是胆小,而是对国家负责,对未来负责。

如果没有那辆换掉的黑色轿车,没有那封存的饭菜,没有那无声的保护网,今天的中国科技地图,可能就要改写了。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钱学森已经年过八旬,回忆起当年的日子,情真意切地说了一句话:“怀念那个时代,尊敬聂老总。”

这不是客套话,是打心底里涌出来的感情。

那种在风雨中互相撑持的岁月,刻进了骨子里。

不是每个人都能遇到这样的人,也不是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信任和担当。

讲到底,那个年代的人做事,讲的是一个“死心塌地”四个字。

保护钱学森,不是任务,是信仰。

今天回头看,蓝色车子换成黑色,看似一件小事,却是无声的战斗,是无数无名英雄用心血织起的一张大网,护住了国家的未来。

每一步都走得厚重而笃定,没半点花架子。

《聂荣臻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

《钱学森传》,人民出版社

《新中国保密与反特战线纪实》,解放军出版社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科学出版社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