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日,哈尔滨音乐厅交响乐厅开启了声华盈庭、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之旅——“春天的约会”城市艺术季系列活动之一,以“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为主题的姜万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由哈尔滨交响乐团倾情呈现,于学锋执棒。


以“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为主题的姜万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音乐会由三部管弦乐作品《庆典序曲》《鸿雁主题随想曲》《中国狂想曲第一号》和两部协奏曲组成,其音乐凝聚着独属于姜万通自己的创作智慧与风格。作品立意纵横古今,既有对华夏音韵的回溯,又有以当代技术表达为枝叶开新,在体现个人创新维度的同时,也让听众真切感受到他所表露出来的音乐文化理想。

一、欢歌启幕:《庆典序曲

音乐会以《庆典序曲》为开场曲目。号角阵阵,鼓声隆隆,主题以紧拉慢唱的方式,将节日气氛的炽热与隆重的仪式融于一体,不但让音乐的欢欣传递到听众心里,更以浓烈的音响音色点燃了全场热情。对比抒情主题的呈现,让观众感受到细密的琴弦震颤,如同闪烁的礼花,木管组则在间补、交接中以灵动的短句演奏,宛如庆典上空浮动的欢歌,令喜庆的声浪继续蔓延。接下来,铜管乐器以嘹亮、奔突的动力直奔高潮,加之打击乐器的豪迈凸显,与整个交响乐队之间交相辉映,掀起一波又一波听觉狂潮,也使得现场的听众在震撼与喜悦中,直接感受到春风扑面而来,在声浪翻涌的欢腾与光影流转的热烈中定格高光。


以“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为主题的姜万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二、鸿影长歌:《鸿雁主题随想曲》

作为中国交响乐里程碑式的《鸿雁主题随想曲》,以蒙古族民歌《鸿雁》为基调,巧妙融合传统音乐韵味与现代作曲写作技法,将草原长调的悠远意蕴与交响乐的宏大叙事相融合,构建起贯通传统与现代的又一经典力作。

乐曲将蒙古族擅长的、长大气息的歌调与西方交响乐的立体思维熔铸一炉,在保留原始民歌内核的同时,运用多调性碰撞与多重织体的游走,将鸿雁迁徙中孤独与自由的幻化,转化为宏大的音乐叙事。如弦乐组以绵延的弓法铺陈出广袤草原底色,木管乐器如林间清泉般澄澈的音色穿插其中,低音弦乐的震颤模拟旷野的孤寂,主奏乐器所表露出来的追忆和自发心灵的倾诉,都能够以多重彩线勾勒出鸿雁跨越天际,穿越历史的音响画面。

《鸿雁主题随想曲》,已然称为继上世纪60年代《梁祝》进入世界华人乐坛后,以更为饱满的情感与细腻的写法,成为代表新世纪中国交响音乐登顶国际舞台的标识性作品之一。此次演出为管弦乐版本。

三、陇韵秦腔:《西北谣》

随着鸿雁的飞离,萨克斯管协奏曲《西北谣》登场。乐曲以西北大地为创作蓝本,将信天游的苍凉婉转、秦腔的豪迈奔放和粗犷呐喊,连同丝绸之路上摇曳的驼铃,尽数融汇协奏曲之中,也成为萨克斯管在国内外常演常新的代表曲目。在演奏过程中,似乎让你看到作曲家本人背着行囊,游走在大西北广袤的土地上。特别是他在华彩段落里的独白,既有如泣如诉的悲歌,也有孤烟下微风的吹拂,还有高坡上嘶哑的呐喊,将西北大地的辽阔与柔情娓娓道来。


青年萨克斯演奏家 张记晨

同时,作为萨克斯管演奏中国民歌,尤其是高亢尖利西北民谣,不仅实现了中西音乐的相互交融,还突破了这种乐器表现的风格边界,以独特的金属音色诠释东方旋律的婉转与悠扬,并通过融入信天游的节奏律动和秦腔的高亢韵味,以及特有的粗犷与豪迈情怀,为作品打上了鲜明的大西北风格印记。


以“音乐万通·律动风雅颂”为主题的姜万通管弦乐作品音乐会

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萨克斯演奏家,张记晨的演绎亦为本场音乐会的又一亮点。他音乐表现流畅,技术娴熟,不但与管弦乐团配合默契无间,就是在他每一次气息输出和每一瞬间的指法变换,都能完美表达出作曲家想要体现的创作意图。

四、关东逸韵:《第二钢琴协奏曲》

上半场的余韵尚未散尽,下半场就以气势磅礴的宏大叙事奏响了《第二钢琴协奏曲》。乐曲以东北地区民歌以及二人转为音乐素材,将其发展为典型的三个乐章的协奏曲,淋漓致尽地表现了关东人民的欢乐与幽默,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此时,舞台灯光直接聚焦在钢琴家张放身上。他以沉稳、精湛的演奏技术以及成熟的音乐感染力征服了现场的听众。


旅美钢琴家、天津音乐学院钢琴系教授 张放

在第一乐章《东北风》中,张放将西方古典钢琴演奏技术与作品中所要表达的中国风情,在他以预先设计的演奏路线上行走,即:先呈示后铺展,再层层叠加,完美地诠释出作品的美学意境。特别是从张放指尖流淌出来的密集音群与大幅度的跨键演奏,恰似奔腾的骏马在黑白琴键上纵横驰骋。

同时,张放试图通过这种极具张力的演绎,将东北地区裹挟冰雪的烈风,在起伏、错落的演奏中化作可以感受到的人文景象,加之高叠和弦迸发出来的张力和强弱交替出现的秧歌鼓点,将白山黑水间的人文情怀展现得尽善尽美。

到了第二乐章《文咳咳》和第三乐章《武咳咳》时,琴声文武交织,一会低语诉情,一会妙趣横生,一会激昂高歌,整部协奏曲在虚实相间的美学遨游中,让观众收获了丰盈的沉浸式体验。

五、凯旋收场:《中国狂想第一号》

《中国狂想曲第一号》的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与西方交响乐的结构,形成一种独特的音乐语言风格。乐曲将老八板和秧歌的音乐素材与富有张力的管弦乐交织,展示了中国音乐的深厚底蕴,其中,既有气势粗犷的吹打,也有温婉柔润的歌唱,极大地体现了中国音乐的丰富性与多元性,仿佛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一次全新表达。

在指挥家于学峰多次谢幕后,又返场加演了一首《华夏天地歌·东北民歌·五更调》。

结 语

在“春天的约会”这场盛大音乐会中,无论是青年演奏家张继晨对作品的解读,还是钢琴家张放所赋予协奏曲的中国韵味,以及管弦乐队全体演奏家们的完美表现,都与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直接相关。特别是指挥家于学锋凭借对整体乐队的驾驭能力和对作品的阐释能力,都能让这场“春天的约会”活动获得圆满成功。


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 姜万通博士

作为本场音乐会的作曲家姜万通,依托深厚学院派底蕴深耕多年,历经岁月打磨与沉淀后,创作出的作品不但体裁各异、风格多样,还能以其宏大叙事的笔调来激发听众的精神穹顶,或是以温润细腻的笔触抵达听者的内心,从而,为人们带来一波又一波带有鲜明中华印记的视听体验,且已成为中国音乐在国际乐坛上发声最为响亮的杰出群体中的一员。(供稿人:姜超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