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最近对中国释放了“谈判信号”,中方顺势回应,然而,这一切还没等到任何实质进展,特朗普就又来了一记“重拳”。
不到一天的时间,美国政府就取消了对华的“小额豁免”,这看似是一场“胜利”,实则却是自讨苦吃。
那么看似咄咄逼人的特朗普,真的能从中得到想要的好处吗?接下来,中方又将如何应对?
关税战“翻车”
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启动关税战时,他们信心满满,以为这一招能够轻松让中国屈服。
美国经济的体量在以前确实是大,市场广阔,特朗普还深信自己能用这种“经济拳头”轻松“打倒”中国,解决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可谁曾想到,这场关税战不仅没能伤到中国,反而把美国自己的经济搞得一团糟。
特朗普打算通过加征关税来制裁中国,结果第一季度美国的GDP数据一出来,直接下滑了0.3个百分点,创下了疫情以来的新低。
美国的消费者新闻和金融市场也没好到哪里去,三大股指几乎是同步下跌,总体下滑了8%。
而更糟糕的是,美债市场开始上演“倒挂”的戏码,收益率和利率互相纠缠,投资者心里直发毛。
最让普通美国百姓受不了的,恐怕就是商品价格飞涨,超市货架一度被抢购一空,民众几乎要抢着去买米和面。
看着自己的钱包越来越瘪,民众的情绪愈发高涨,开始走上街头抗议特朗普的内政外交政策。特朗普口口声声说要“让美国再次伟大”,结果搞出来的却是“让美国再次糟糕”。
面对这种种经济压力,特朗普政府的应对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他们开始耍起了“太极”,一会儿说要降低对华关税,一会儿又派高官放出谈判的风声。
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活像是一个没主意的棋手,每走一步都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但就是不敢大步向前。
特朗普本以为,按照之前的套路,中国会像从前一样,照着美国的节奏走,可是这次,他完全打错了算盘。
中国并没有像特朗普预期的那样感到慌张,反而选择了“以静制动”的策略,美国那边继续加征关税,气势汹汹,但中国完全不为所动,安然处之。
特朗普的每一次加码,仿佛只是给自己添堵,中国始终没有做出回应。
中国并没有再加码关税,也没有轻易妥协,只是把美国的行为当作一个数字游戏,置之不理。
特朗普在这种情况下感到非常难堪,继续加码关税吧,美国自己已经快承受不住;停手吧,又怕丢了面子。
最后,特朗普只能在“强硬”和“示好”之间来回摇摆,表现得既没有足够的强硬,也没有诚意。
看起来,他的策略已经开始出现了裂痕。
就在大家以为特朗普可能无法脱身时,中国也是顺势给了他一个“甜枣”吃,5月2日,商务部的发言人释放了一个信号,回应了美国方面近期主动放出的谈判讯号。
中国表示,正在对美方的这些信号进行评估,其实,从这种表态可以看出,中方并没有拒绝谈判的意思,给了特朗普一个台阶下。
中国日报网:商务部回应中美经贸对话磋商情况:美方想谈就应拿出谈的诚意
虽然中方的措辞谨慎,但“评估”二字透露出一种不急不躁的态度,表明中国不排斥对话,但也不轻易让步。
中国商务部表示,如果美方真心想谈,就应该拿出诚意与实际行动,首先纠正错误,取消那些单边加征的关税。
言下之意,特朗普如果真想结束这场关税战,就得拿出实际行动,而不是继续空口说白话。
这番话也算是为特朗普留了一个不失体面的撤退通道,至于特朗普是否能把握住这个机会,还得看他是否愿意接受现实,回到谈判桌前。
得寸进尺
中国商务部的回应其实给了美方一个谈判的机会,但特朗普似乎并不打算珍惜这个机会。
就在中方表态的24小时内,特朗普再次上演了一出“变脸”的大戏。
根据路透社等媒体的报道,5月2日,特朗普政府正式宣布取消针对“中国输美小额包裹”的关税豁免政策。
光明网:对华“小额豁免”取消,多国零售商停止向美发货
所谓的小额包裹,其实就是那些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商品。
简单来说,就是特朗普准备对从中国进口的这些低价商品下手了,像玩具车、布偶娃娃、儿童服饰等这些价格不高的小商品,今后也要开始加税了。
如果说之前加税的对象还是一些“高大上”的商品,那么现在特朗普的政策真的是将手伸向了民众的口袋。
要知道,这些小商品可直接影响到普通美国民众的日常生活。
大件商品可能离大家远,买一辆车、买一吨钢铁的可能性不大,但这些日常消费品却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
加税后,美国民众将不得不为同样的商品支付更多的钱,这对那些经济条件本就紧张的家庭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可想而知,这让很多美国人心里多了几分愤怒,也更加深了他们对特朗普政策的不满。
在美国,反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声音越来越大,很多商家和消费者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
有些商家甚至在商品小票上标明“关税附加费”,以此来提醒消费者这一政策带来的额外负担。
连亚马逊这样的大电商也开始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表现出厌倦,5月1日,华盛顿、纽约、芝加哥等多个城市的美国民众走上街头,发起抗议活动。
民众的抗议不仅仅是因为加税的直接经济压力,更是对特朗普政府一系列不合理政策的愤怒。
而特朗普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宁愿让国内民众陷入困境,甚至不顾普通百姓的生活。
光明网:美多地爆发集会抗议特朗普政府多项政策
这样的做法,实质上只会加剧美国社会的动荡,也会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感受到生活的艰难。
但这也反映了特朗普的本质,一个善于变脸的人,口口声声说着要达成协议,可一转眼,他又抛出了新的关税威胁。
他的做法,正如他的一贯风格,时而高调、时而低调,时而激进、时而温和,完全看心情。对于这种摇摆不定的政策,谁能相信他会兑现承诺呢?
自讨苦吃
有人猜测他这么做,是想永远保持主动权,毕竟,作为美国总统,如果总是按照中国的回应来做事,似乎会给人一种被动的感觉,也不利于美国在世界舞台上展示霸权地位。
所以无论中国怎么回应,特朗普依旧像个棋手一样,不按常理出牌,目的就是让外界永远摸不透他的下一步棋。
这样,他就能始终掌握主导权,维持美国的霸主地位。
但话说回来,尽管他能掌握主动权,可特朗普的做法却让他在美国民众心中失去了信任。
如今不仅是美国人民,连民主党都开始抓住机会对共和党发起攻击。
如果特朗普继续这么玩弄“变脸”战术,恐怕他不光是要失去民众的支持,就连自己党内的成员也会对他产生反感,最终可能会引发一场更大的风暴。
面对特朗普这种“组合拳”式的挑衅,中国始终没有动摇,依旧坚持着自己的立场。
5月2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立场是“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这句话很硬气,给了特朗普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不怕打,也不拒绝谈判,态度始终坚定。
而特朗普取消对华“小额豁免”政策,很多美国消费者也开始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由于关税上涨,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一部分人开始囤积中国货,另一些人则选择了消费降级,生活水平被迫缩水。
反正无论怎么变,美国的老百姓都在为特朗普的政策“买单”,这一系列的变化,表明特朗普的政策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虽然美国仍然掌握着一定的主动权,但特朗普却已经陷入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
一方面,关税的上涨让美国消费者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导致了国内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增加的军费又让财政赤字越来越大。
可以说特朗普的这场关税“大戏”,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收场,不仅让美国自身吃亏,也给全球经济增添了不少的不确定性。
谁知道,或许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真的快要迎来谢幕的一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