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我国历史上的壮丽的诗篇,长征的每一步都充满着艰难险阻。
然而有一场比飞夺泸定桥还凶险的战役,聂帅在提及此战时都表示,如果没有毛主席的果断和高瞻远瞩,那么当时这场战役很有可能就失败了,恐怕中国的历史也要改写了。
那么这是哪场战役呢?
在这场战役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天险腊子口
1935年9月,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们在战胜了雪山和草地之后,已是人困马乏,不少战士永远地留在了征途上。
就算如此,我们的战士们依然不能停歇,因为,随时要面对敌人的攻击。
由于长征让我军损失惨重,导致我军在之前制定好的计划难以执行下去。
于是,经过高层们的再三斟酌,一致认为,此时在陕甘地区建立根据地,不是很好的选择,反而应该继续北上,用我们老传统的游击战,来建立新的根据地。
战略方针有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很快就出现了,那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三条进路。虽然看起来有三条路,但是无论从哪一条路走,似乎都是绝路。
第一条路,就是直接穿过腊子口地区,然后一路北上,向着陕北前进。
腊子口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一个险要关隘。两侧的悬崖峭壁,垂直于地面的,关口整体是上宽下窄的布局,上面的宽度有30米左右,但是下面只有短短七米。
在悬崖中间就是腊子河,不仅水流湍急,而且深不见底,从河上面渡过去,那是极其困难的。
那儿只有一个横穿悬崖的吊桥,想要穿过腊子口,就必须要在这吊桥上打败死守的敌人。
第二条路就是顺着白龙江的方向向下行进。
但是这条路的前方就是胡宗南的主力部队,以我军当时的状况,和这支部队正面交战是根本不可能的,恐怕都会全军覆没。
第三条路就是向西绕过青海等地,穿过那个著名的魔鬼无人区,最后再朝着陕北的方向前进。
要想通过这条路,我军必须有足够的物资补给。但是我军当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补给,如果再这样长途跋涉的话,战士们的身体很快就会被拖垮,到那个时候,等待我军的估计也是绝路一条。
就在大家难以抉择之时,伟人当机立断,决定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穿过这天险腊子口,从此处突破,可能是我军最大的一条生路。
我军的动向,很快就被敌人知晓,而蒋介石也非常担心他的计划再次失败,所以想要一举将我军消灭在这最后一道关口。
于是命令14师的鲁大昌,直接调两个营堵在了腊子口吊桥处。不仅在外围布置了一个团的兵力,还修筑了无数个防御工事和碉堡,里面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很显然这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还有一个更坏的消息就是,胡宗南已集结部队,正在向着腊子口全速前进。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个插翅都难飞的绝境。
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他们的堵截精力都放在了腊子口木桥,将半路堵截我军的任务交给了当地的藏族土司,即使不能将我军歼灭,至少也给我军造成不小的麻烦。
但他们的小聪明,不仅没有制造麻烦,还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因为这个藏族土司是一个有抱负且明事理的人,他不仅没有理会鲁大昌的命令,反而命令他们的部队不允许攻击我们,还为了我军能加快速度,派人一路上修桥补路,还补给我们20万斤小麦。
让敌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藏族土司还会给我们出谋划策,帮助我们直接绕过敌军,让我们直接来到河谷谷口守军的前面,当敌人的哨兵发现自己的前后都有我军战士的时候,立即撤退了。
虽然眼下的危机已经暂时解除,可是腊子口的驻军已达三个营,单单一个腊子口就已经很吃力了,再面对如此之多的敌人,我们的将士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