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于谦:再造大明的“救时宰相”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被俘,瓦剌大军直逼北京。于谦力排南迁之议,拥立代宗,整军备战,最终在北京保卫战中击退敌军,延续大明国运两百年。

他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以铁血手腕稳定朝局,却在英宗复辟后含冤而死,堪称忠烈典范。

二、张居正:改革续命的“万历首辅”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一条鞭法”简化税制,使万历初年国库充盈、边防稳固。

他任用戚继光等名将,改革军事,被誉为“为大明续命五十年”。然而功高震主,死后遭清算,凸显明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三、王守仁:心学圣人的文韬武略

王守仁(王阳明)以文臣之身平定宁王叛乱,更创立“阳明心学”,提出“知行合一”思想,影响东亚文化数百年。

其学说突破程朱理学桎梏,成为明代思想解放的标志,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四、李善长:开国制度的奠基者

作为朱元璋首席谋士,李善长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战略,奠定明朝立国基础。

他主持制定《大明律》、规划都城南京,推动休养生息政策,却在晚年卷入胡惟庸案,结局凄惨。

五、杨士奇:仁宣之治的核心推手

历经四朝的“三杨”之首,杨士奇辅佐仁宗、宣宗开创“仁宣之治”。

他体恤民情,减免赋税,选拔贤能,其执政理念成为后世内阁首辅的典范。明英宗时期多次劝谏遏制宦官专权,忧国而终。

六、刘基:谋略无双的开国元勋

助朱元璋扫平群雄,制定“北伐中原”战略,建国后完善制度、整肃纲纪。

其天文、兵法造诣被神化为“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但晚年因直言遭猜忌,结局神秘。



七、徐阶:扳倒严嵩的权谋大师

隐忍二十余年,最终设计铲除权奸严嵩。任首辅期间提拔张居正、高拱,推行新政缓和矛盾,被誉为“严嵩之后最合适的执政者”。但其家族敛财问题也引发争议,晚年遭弹劾去职。

八、杨廷和:四朝元老的定海神针

历仕宪宗至世宗四朝,扳倒刘瑾、稳定正德乱局,更在嘉靖初年以首辅身份主持朝政四十余日,堪比“摄政”。大礼议中坚持礼法,不惜与皇帝对抗,最终黯然退场。

九、夏原吉:经济调控的“五朝管家”

从洪武到宣德,夏原吉执掌户部二十七年,主持疏浚吴淞江、治理水患,推行轻徭薄赋政策,为“仁宣之治”奠定经济基础。朱棣北征时直言财政危机,险遭处死,终以忠诚得赦。

十、海瑞:清廉极致的“道德符号”

以《治安疏》痛斥嘉靖帝崇道奢靡,抬棺上奏震动朝野。任地方官时打击豪强、推行均税,被誉为“海青天”。

其极端清廉成为明代官场的道德标杆,却也因不通权变屡遭排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