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亿商场明目张胆蹭胖东来

五一期间,浙江海宁一家叫 “胖都来” 的商场开业,砸了 30 亿请叶璇、丁勇岱等一堆明星撑场,一下搞出千万级曝光。

但大家发现这名字跟河南的胖东来太像了,明显是蹭热度、玩山寨!



胖东来马上取证发了律师函,结果对方早注册了 “胖都来”“淘都来” 等商标,还传老板姓 “都”,而且在当地有些势力!

这波山寨操作有点硬刚的意思,正版和山寨的大战要开始了?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胖都来算是侵权吗?



名称相似性与 “蹭热度” 嫌疑

“胖都来” 商场一开业就引发了不少人的议论。

因为它的名字和河南知名的 “胖东来” 太像了,只差一个字,读音几乎一模一样,很多人第一眼看到都以为是胖东来开到浙江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名字有故意蹭热度的嫌疑,被不少人指责是投机取巧的碰瓷行为,觉得这种做法格调不高。

有网友甚至调侃说,照这个趋势,以后说不定会卖 “雷碧”“白事可乐” 这类山寨商品。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出大家心里的担忧,怕这家商场只是靠模仿名字博眼球,实际上在商品品质和服务方面没有真本事,只是表面光鲜。

更让大家感到意外的是,叶璇、丁勇岱、姚刚这些演员,还有 “三德子” 扮演者等不少平时有口碑的明星,竟然通过现场出席或者录制的方式为 “胖都来” 站台。



这让很多人觉得不解甚至失望,不明白这些老戏骨为什么会选择为一个充满争议、疑似 “山寨” 的品牌宣传,担心他们这样做会对自己的公众形象和社会评价产生不好的影响。



胖东来的发展历程与行业地位

河南胖东来的故事得从 1995 年说起,一开始它只是街边一家小小的烟酒店,谁也没想到,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它能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传奇。

这背后靠的是对品质的严格把控和对服务的用心琢磨。



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他们花数百万建了专业的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实验室,每批蔬菜瓜果都要检测合格才能摆上货架。



他们推行 “无理由退换货”,哪怕商品拆了包装、用了几次,只要顾客不满意就能退。

还设立 “委屈奖”,员工要是被顾客误解受了委屈,企业会给他们安慰和奖励,这些实实在在的做法让顾客觉得贴心,也让同行纷纷效仿。



到了 2023 年,胖东来单店每天平均有 3 万多人光顾,会员复购率高达 89%,也就是说十个顾客里近九个都会再来。

这样的成绩可不是靠砸钱打广告,全靠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好口碑。



2019 年,“胖东来” 成了全国有名的商标,法律保护覆盖了超市、百货、餐饮等 45 个大类,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很多企业靠明星代言博眼球不同,胖东来从来没请过明星,他们觉得与其把钱花在请明星造势上,不如用在提升商品和服务上。



把超市打扫得干干净净,货架摆得整整齐齐,让顾客逛着舒服。

给员工开高工资、交全额社保,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地用心服务。



甚至花心思研究怎么把水果切得好看、把商品的标签贴得规范,这些细节上的 “较真”,其实都是在修炼 “内功”。



而胖东来真正让人佩服的,是创始人于东来倡导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

在他看来,做企业不只是为了赚钱,更要让员工有尊严、让顾客得实惠。

二十多年来,他们始终坚守品质和服务,不搞虚头巴脑的套路,这种诚信、厚道的经营理念,还有对员工和顾客的尊重,慢慢形成了胖东来独特的精神内核。



别的企业或许能模仿它的名字、照搬一些服务措施,但刻在胖东来骨子里的那份对人的真诚和对商业本质的坚守,却是很难复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在消费者心里站稳脚跟,成为难以超越的行业标杆。



法律层面分析

从法律方面看,判断 “胖都来” 有没有侵权,得看《商标法》里的规定。

我国《商标法》明确说了,如果没经过商标注册人的允许,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的商品上,用和别人注册商标差不多的名字或者标识,还容易让消费者搞混,那就属于侵犯商标权的行为。



现在 “胖都来” 和 “胖东来” 这俩名字,核心的字就差一个,“胖” 字一样,后面 “都来” 和 “东来” 读音、字形都很像。

而且两家都是做零售商场的,卖的东西、提供的服务都差不多,消费者第一眼看到 “胖都来”,很容易以为和 “胖东来” 有关系。

所以从法律上来说,满足商标侵权的条件,很有可能被认定为侵权。



以前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 “茶颜观色” 奶茶店因为名字和 “茶颜悦色” 太像,让消费者分不清。

最后法院判 “茶颜观色” 赔偿了 170 万元,还让他们停止侵权。



这次 “胖都来” 的情况和这个案例很像,而且 “胖东来” 在 2019 年就已经是中国驰名商标了,法律保护的范围特别广,涵盖了 45 个大类的商品和服务,保护力度比普通商标更强。

所以要是 “胖都来” 真的故意用相似的名字来蹭热度,导致消费者混淆,法院很可能参考之前的案例,判定他们侵权。

到时候 “胖都来” 不仅要赔钱,可能还得改名、道歉,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胖东来维权目的与公众舆论倾向

胖东来这次积极维权,其实不只是为了打官司。

更关键的是想通过法律途径让消费者清楚,“胖都来” 和自己完全是两家不同的企业,别把两者弄混了。



他们更担心的是,如果 “胖都来” 借着名字相似的幌子,卖质量不好的东西、不好好对待员工,或者做出坑害消费者的事。

时间长了大家会把这些负面印象和胖东来联系起来,把他们三十年好不容易建立的好口碑给毁了。



而现在网上的舆论几乎一边倒支持胖东来。

有人说连名字都抄袭,还能指望商品和服务有多好。



还有人担心如果不遏制这种打擦边球的行为,以后会有更多企业靠模仿别人名字来博眼球,正经做品牌、用心做产品的企业反而会吃亏。

大家都觉得,保护像胖东来这样的原创品牌,其实也是在保护消费者自己的权益。

要是市场上全是这种山寨货,消费者买东西时都得小心翼翼生怕认错品牌,那整个商业环境就乱套了。



商业启示

商业竞争里有个很好的例子,就像珠宝行业的 “周氏家族” 品牌。

周大福、周生生、周大生这些名字里都有 “周” 字,乍一看好像有关系,其实每家都是独立的品牌,而且各自有不同的发展方向。



周大福历史久,主打传统工艺和高端市场,很多人买贵重金饰会首选它。

周生生更偏向年轻化,设计时尚新颖,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

周大生则走性价比路线,用相对亲民的价格让更多人能买到精致的珠宝。



你看,虽然名字相似,但它们通过工艺、设计、定位上的差异,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市场空间。

不仅没有互相竞争得头破血流,反而一起把珠宝市场的蛋糕做大了,这就是良性竞争的样子。



商业世界里,一时靠蹭热度或许能赚点快钱,但要想长久赢得消费者的心,必须得有自己的真本事。

就像盖房子,光在门口挂个漂亮的牌子没用,只有把地基打牢、把房子盖得结实,才能经得起风吹雨打。

毕竟,消费者记住的永远是那个独一无二的品牌,而不是某个模仿别人的 “影子”。

所以说,企业与其在名字上玩文字游戏、搞 “碰瓷”,不如静下心来修炼内功,打造别人复制不了的核心竞争力,这才是商业长久发展的正道。



信息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