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打开手机,刷刷某博某书,每个平台都是在喊着生育率又跌了。
官方数据公布的结果是:2024年,中国出生人口大约954万人,十年前呢?一千六七百万。再早一点,八九十年代,动辄两千多万。
这落差,说实话,不用学统计学都能看出,出生人口像坐滑滑梯,嗖一下子就下来了。
有人捶胸顿足:完了,完了,这国家要没了!
也有人一副吃瓜心态:少点人,房价是不是能便宜点啊?
更有人佛了:爱谁生谁生,我就是不生,怎么着?
生育率跌成这样,到底是好是坏?
我们先来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因为他们的数据很有代表性。
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头大,他们的生育率一路掉,掉到今天,全日本平均一个女人生不到1.3个孩子。
结果就是,东京、京都这些地方,看着还热闹。
可日本乡下,直接开启“鬼城”模式,一栋栋房子空着,杂草比人高,小学一个班三个学生,医院、邮局能撑一天是一天。
政府急了,发钱,给房子,甚至还搞相亲推送,像点外卖一样推人给你,就想提高点生育率。
但是没什么用,年轻人都往城市跑,但大城市生活又卷又累,谈恋爱都成奢侈品,别说生娃了,连见面都困难。
一句话总结,日本人口缩水30年,生活水平确实没变差多少,可是人和人的孤独感,变成了肉眼可见的灾难。
村上春树说过一句话:“孤独不是选择,而是必然。”
当你周围连个打招呼的人都没有,才知道,这话真不是矫情。
也许有些人可能会想,人口少了不是挺好吗?因为资源多了,人均房子车子都多了,竞争小了,躺着不香吗?
这听着很合理对吧?
再来看看新加坡。
新加坡地方小,资源有限,所以一早就非常重视人口策略,不敢多生,但也不敢少生啊,可新加坡生育率还是常年全球倒数第一。
政府为了鼓励生娃,政府给钱、给补贴、给育儿假,能想到的招儿都使了,但是大家就是不生,新加坡就开始引进人口,吸引移民。
为什么呢?人少了资源不就多了吗,怎么还要引进人口呢?
套用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一句话:“我们如果不提高生育率,可能连国家都保不住。”
一个国家维持运转需要的人力资源是有数的,缺了补不上,可以用外来人口来补,可能一段时间会有些好处。
可是,外来人口多了,文化冲突也会多,社会问题也会随之爆发。
所以这个问题很复杂,不是简单的人少=资源多这么直白。
生育率下降的长远影响
可能还会有人说,现代科技那么发达了,AI、机器人那么厉害,不生娃怕啥?将来让机器人养我们。
机器是很聪明,也不用休息,充充电就能继续工作。但问题是,机器不是人,它不消费,不交税。
这个地球怎么运转起来的?——经济,经济从哪儿来的,大头就是消费,其他的还包括一些税收之类的。
所以机器人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活人才行。
但有些人反驳说,生孩子太累太贵太不划算了,因为从怀孕那一刻开始,身体、事业、生活节奏全被打乱。
一胎顶掉五年青春,二胎三胎简直是极限挑战。
而且,现代社会,卷得不要不要的,养娃成本飙到天上去,房子、学区、补习班,哪一样不是吞金兽?
孩子成了奢侈品,而不是生活必需品。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丁克,甚至空巢,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可你不生,我不生,等这一代人老了,谁给你递水?谁给你推轮椅?谁帮你扛大米?
指望机器人?机器人也得用电,用芯片,还得保养,那一套套的维护系统,也得有人来搞;
哪怕再先进再全能的机器人,也还是需要人去发明去制造的。
所以,生育率下跌,短期看,好像没什么大碍。
日子照样过,地铁照样挤,外卖照样送,但长期看,这是一场悄无声息的倒计时,等到真正感受到的时候,想补救,可能已经来不及了。
要是未来真的有一天,人口掉到5亿,生活真能变好吗?
好的可能性是有的,坏的可能性也是有的,好坏并存的可能性也是有的;
科幻小说里给人类打造的未来有一些是琳琅满目的,也有些是荒芜毁灭的。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是决定未来是什么样子的标准。
-The End - 作者-李眉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