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赶海园3000斤蛤蜊实力“宠粉”,“好客山东·齐鲁1号”旅游列车实现“车票+景区+酒店”联动,琅琊古城实景演艺重现千年风华,尼山圣境XR技术打造“山河社稷图”……

“好客山东”敞开大门,八方宾客纷至沓来,齐鲁大地高朋满座。

“五一”假期前四天,全省重点监测的200家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216.5万人次,同比增长8.0%;营业收入10.9亿元,同比增长8.2%……

这场亮眼的文旅盛宴,不仅折射出经济回暖的蓬勃生机,更展现出消费升级时代文旅融合的无限可能。山东文旅系统通过构建“惠民+科技+文化”多元立体场景,以创新供给打破传统旅游边界,释放出强劲的消费动能。

惠民场景的持续扩容,为文旅消费注入源头活水。山东各级文旅部门深谙“惠民”与“提质”的辩证关系,通过发放消费券、开通景区直通车、推出特惠套票等组合拳,降低了大众消费门槛的同时,提升了服务品质。济南15条景区直通车线路巧妙化解停车难题,淄博景区学生免费政策精准撬动亲子市场,东营文旅卡实现“一卡畅游”的消费自由,这些举措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2025年,山东将联动金融机构推出不少于5000万的文旅消费减免优惠,在优惠放送、活动组织、产品供给、环境营造方面持续发力,营造人人参与、全民宠客的浓厚氛围,千方百计让游客在山东玩好、吃好、住好、买好,畅游齐鲁、乐GO山东。

科技创新场景的应用,重塑文旅体验的时空维度。当传统山水邂逅现代科技,千年文物终于“开口说话”,文旅消费最终展现出令人惊叹的“化学反应”。尼山圣境全新打造的大空间XR沉浸式互动剧场项目——“山河美术馆系列之山河社稷图”,完美串联、立体呈现华夏上古神话、中国四大名著与现实名胜古迹,在大幅提升游客视觉震撼的同时,与无人机表演等景区夜游项目联动构筑起更为完善的科技文旅产品;潍坊十笏园文化街区“状元文化周”推出科举考试模拟、汉服巡游,同步开放“非遗数字实验室”,青少年通过3D打印复刻杨家埠木版年画,实现“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启蒙;乐陵影视城的沉浸式剧本杀打破虚实界限,泰安《中华泰山·封禅大典》通过数字技术实现千年穿越……

科技创新让光影叙事将地域文化符号转化为夜间IP成为可能,既延续了国潮基因,又迎合了现代时尚,以科技强化了文化记忆点,推动夜间经济从“灯光秀场”到“文化磁场”“亮化工程”向“文化地标”升级,立体多维地加深旅客的身心体验。

文化场景的深度开掘,激活地域文旅的独特魅力。山东各地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消费势能,创造出“一地一品”的文旅IP。从《跟着团长打县城》的火爆“出圈”,到天蒙景区大型行进式沉浸式实景互动演艺《沂蒙山小调》带动千人大合唱,临沂市让红色文化从“展板陈列”变为“沉浸式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聊城水上古城、东阿阿胶城、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等各大景区推出戏曲快闪、古风巡游、沉浸演出等丰富多彩的项目,18项特色活动联动城乡,让游客收获多重文化体验;台儿庄古城既有历史的厚重,集纳了运河、宗教、抗日故事等元素,特别是古墙上斑驳的375个弹孔成为重要的爱国教育题材;也有闲适中的惬意,小桥流水,青石小巷,多样的美食小吃和各种演出,成为游客身心修养的佳地。2024年,台儿庄古城游客量突破800万人次,比肩泰山景区接待游客861.97万人……这种文化消费的蓬勃生长,推动山东文旅展现出多元而充满活力的面貌,完成从“流量”向“留量”的跃升。


透过山东“五一”文旅答卷,我们清晰看到文旅消费升级的三大趋势——惠民政策正在从简单让利向系统化服务升级,科技应用从视觉震撼向深度交互演进,文化挖掘从资源展示向价值传递转变。这些创新实践形成的“山东经验”,为全国文旅消费提质提供了有益借鉴。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9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12%,文旅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7%左右,印证了文旅产业作为经济新引擎的重要地位。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深耕多元消费场景,山东必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文旅动能。(文/刘国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