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号称造车“四小龙”之一,结果三年烧光84亿,如今却沦为笑柄!

造车新势力“拜腾”到底是经历了什么,才会引得全网的抵制,甚至最后央视亲自下场批评。



实际上拜腾汽车创始团队的阵容相当豪华,如果单看初创团队的阵容的话,怎么也不可能想到它会倒闭。



创始人是宝马i8的缔造者毕福康,而拜腾汽车的总裁则是来自英菲尼迪和宝马的高管。



技术人才加营销人才的组合,而且还都是来自汽车名企,怎么看怎么也联想不到会落得现在这个境地。



并且更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拜腾汽车还是最早的造车新势力,早年间刚刚创立的时候还和“蔚来、小鹏、威马”并称为“造车四小龙”!



但是现在来看这个称号真是无比的讽刺,如今的四小龙也只剩下了“蔚来、小鹏”这俩欢喜冤家还在硬挺着。



这个结局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2017年2月拜腾汽车横空出世,一出世就引得了各大车企的投资。



“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实力雄厚的车企还纷纷向拜腾汽车派工程师指导,可谓是备受关注期待。



而更有意思的是,拜腾创始人毕福康对于汽车的研发投入上也是毫不吝啬,可谓是下注了血本。



在2017年创立之初就立马和南京经开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准备投资110亿,建设自己的FMC制造基地。



而且拜腾汽车还计划工厂的年汽车产能达到30万台,如此宏伟的计划轮谁听了都得振奋半天。



不过更加宏伟的计划还在后面,拜腾的名气虽然远不如“蔚小理”,但是人家拜腾最高峰时期曾经有29位VP,可谓是高管云集。



不过这么多的高管,每年光是年薪加一起也算是一笔巨款了,这笔账实在是不敢算。



而且早在拜腾成立的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的时候,拜腾实际上就已经获得了一汽集团和宁德时代的B轮融资。

可以说各大投资机构各大车企对于这个“新势力”都非常的看好,并且在同年拜腾还和一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但是就算是如此高调的造车之路,最终也难逃被破产清算的命运,车辆研发制造上投下了大量资金,庞大的运营成本导致拜腾资金链断裂。



2017年2月宣布造车,但是仅仅辉煌了两年,2019年拜腾就面临困境,创始人毕福康辞职,员工工资被拖欠,工厂也全面停工。



拜腾汽车手下的员工纷纷举牌站到公司楼下讨要说法,但是昔日人潮汹涌的大楼现在却是人走茶凉!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短短两年拜腾烧光了84亿,结果最后连个像样的量产车都没能拿出来,等来的不是量产而是破产。



其实说实话,像这种PPT车企也不算少见了,此前的乐视汽车直到现在还停留在PPT上。



不过不得不说,拜腾的“烧钱”速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北美研发部门只有300人,结果零时一年5000万人民币。



这么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得吃400元的零食,如此豪横的大手笔令人诧异,而同时期拜腾投入到研发的费用却不足15%。



如果拿拜腾和其他的造车新势力来比较,其实也不算入局晚,但是为啥却沦落到这个下场?

说到底还是花钱大手大脚,拜腾在创立后期的宗旨实际上已经变了,不再是用心研发好车,而是研究如何花钱。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拜腾的衰败其实早就能够看出迹象,拜腾的创始人和CEO几乎没有在南京的工厂待过。

两人则是成天在北美的总部待着,国内工厂的一切决策都需要北美的总部审批,最后再一层一层传达。



如今繁琐的工作流程也就导致了工作进度非常缓慢,进而导致所有人都不想再干活,心里只想着能混一天是一天。



这也正是拜腾成立之后直到破产清算一辆量产车都没有造出来的原因,拜腾的结局可谓是惨烈。



不过也和拜腾的高管团队管理上有着巨大关系,不仅仅是人,企业也有得“富贵病”。

对于拜腾来说,即使曾经有着非常闪亮的光环,还拥有曾经的盛大计划,最终都没能改变它的结局。



所以说即便有顶尖的技术团队,有强大的资本支持,自己没有将资金花到研发上最终还是不会走向成功。



很多人说,拜腾失败的原因是把钱烧到外部形象上,重视外部形象而忽视了核心技术,可能这才是它失败的真正原因。

参考信源:
消失的身影:十年广州车展的离场者
新浪财经 2024-11-17
再次“被破产”,拜腾汽车如何把一手好牌打烂?
蓝鲸财经 2023-06-2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