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2025年5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再次刷新下限,公开承认他曾向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提议派遣美军进入墨西哥“协助打击贩毒集团”。而辛鲍姆对此毫不客气,断然拒绝,并以一句掷地有声的表态回应:“主权不可出售。”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想把“邻国”当成自家后院予取予求。早在他上个任期期间,他就屡次威胁要动用军事力量“清除墨西哥境内的贩毒组织”,并将墨方“打击不力”作为口实,一方面推动国内安全议题升级,另一方面为干涉他国事务制造合理化话语。如今他卷土重来,再抛出“美军协助”这块政治糖衣,其本质依旧是“披着打击毒品的外衣、行主权干预之实”。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展现出罕见的坚定与清醒。她不仅拒绝了美国提出的所谓“援助”,更明确表示,绝不允许任何外国军队踏入墨西哥国土半步。她的回应直接撕开了特朗普外交言辞的“民主”伪装,也为拉美国家在面对美式强权时树立了榜样。

在提出军事介入之前,特朗普竟然还脑洞大开,提出要将“墨西哥湾”改名为“美国湾”。他以美国在该海域的“影响力”为由,大言不惭地宣称更名是“合理而必要的”。这一提议不仅在国际社会引发讥讽,连美国内部的媒体都不买账。墨西哥总统对此再次强硬回怼:“墨西哥湾的名称早已获得联合国承认,我们不会配合任何荒唐的民族主义游戏。”

一边派兵威胁,一边连地名都不放过,特朗普的“帝国幽灵”早已走火入魔。他的这些行为无非是为即将到来的选举造势,制造“安全危机”,描绘“敌人形象”,然后扮演“拯救者”。这是一套熟得不能再熟的政治戏码,早已在其第一任期中表演过无数次。而这一次的剧本,只不过换了个对象,从中国、伊朗、加拿大轮到了墨西哥。



墨西哥国内对此反应强烈。无论是左翼媒体还是保守派议员,几乎一致对特朗普的言论表达愤怒,称其为对国家尊严的侮辱、对主权边界的践踏。墨西哥议会有议员呼吁对美国展开外交抗议,甚至重新审视两国边境安全合作协议。

一位墨西哥外交评论员直言:“特朗普从未把墨西哥视为平等的国家,而只是一个可以肆意干涉、操弄的地缘棋子。”这句话,道尽了整个拉美世界对美国长达数十年的警惕与反感。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自身在毒品泛滥问题上的责任从未正视过。芬太尼为何能在美国成灾?除了少部分通过墨西哥渗透外,美国国内监管缺位、医保系统漏洞、药企利益操控才是根源所在。将责任全盘甩给墨西哥,不过是特朗普为政治甩锅所惯用的手法。喊打喊杀的是他,躲避监管与立法改革的还是他。对内懒政、对外施压,这就是“美国优先”的真实面貌。

而当特朗普试图通过“美军进墨”实现所谓的“边境安全”时,他实际上是在挑战整个拉丁美洲对美国干预主义的底线。一旦今天墨西哥默认了美军存在,明天美国就会在中美洲、安第斯山脉甚至加勒比群岛进一步扩展军事触角。这不仅会引发区域动荡,更会重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地缘博弈,华盛顿对拉美的“门罗主义”复辟。



拉美国家近年来逐步摆脱华盛顿主导的外交模式,寻求多极化发展路径。无论是巴西的“南美命运共同体”倡议,还是阿根廷、智利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深化,都是对单边霸权结构的有力抵制。在这种趋势下,特朗普的发言无异于在自毁外交信用。

美墨之间确实存在毒品犯罪等现实问题,但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平等对话与合作,而非军事威胁与主权否定。辛鲍姆总统的拒绝,不仅是对墨西哥的捍卫,也是对整个拉美世界的捍卫。特朗普所代表的,是一种旧时代的强权逻辑;而辛鲍姆所传递的,则是一种新型南方国家自主意识的崛起。

美墨关系未来走向如何,将取决于美国是否愿意真正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停止将邻国当作政治消耗品。在边界的那一端,墨西哥已经用行动做出明确回答:不是所有国家都愿意在选举年的剧本中扮演“背景墙”。

特朗普可以继续“谈论此事”,但他的话语早已失去信用。墨西哥,不会再退让一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