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36小时内要开战?莫迪授予印军自主权,中印外长即将会面。

环球网消息,日前深夜,莫迪召集国防与安全高层举行闭门会议,多家印度媒体披露莫迪已经授予印度军方"完全行动自由",这一授权被外界视为军事行动前的最后政治背书。

几乎同时,巴基斯坦凌晨发布紧急预警,称可靠情报显示印度可能在36小时内发动袭击,巴军所有作战单位已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近几日克什米尔边境的枪声从未停歇。环球网消息,两国军队已连续五天发生激烈交火。巴基斯坦声称击落了一架进入其领空的印度无人机,并指责印度侵犯其领空。

与此同时,印度则反过来指控巴基斯坦无端开火,并要求巴基斯坦公民尽快撤离争议区域。

在此次冲突中,印度不仅在军事上做出反应,还威胁要切断对巴基斯坦的水资源供应,声称将不再让印度河的水流入巴境内。

印度断水威胁绝非空谈。虽然专家分析立即断水存在技术难度,但只要印度启动分流工程,几个月后就能让巴基斯坦腹地的农田干涸。


要知道印度河下游流域滋养着巴国75%的耕地,一旦断流将直接冲击这个2.2亿人口国家的粮食安全。印度显然掐准了对手命脉——在2019年废除印控克什米尔自治地位时,莫迪政府就修订《印度河水条约》,为今日的水资源博弈埋下伏笔。

对于印度的这一系列举动,巴基斯坦表现出强硬姿态,严厉警告印度不要轻易尝试对其进行水资源封锁。

巴方表示,其拥有的130枚核武器绝不仅仅是摆设,并暗示若情况恶化,巴基斯坦将不排除使用这些武器的可能性。双方的交锋,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边境摩擦,步步逼近危险的临界点。

此外,印度海军"维克兰特"号航母战斗群在阿拉伯海的威慑巡航,陆军向克什米尔增派的T-90坦克集群,以及紧急签署的26架"阵风"战机采购合同,都在为"有限军事行动"铺路。

而巴基斯坦方面也已经完成三线部署:中国制造的SH-15自行榴弹炮在克什米尔实控线构筑火力网,054AP型护卫舰与印度航母编队形成海上对峙,歼-10C与F-16机群则在边境展开"三场同步军演"。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特意选择在内阁安全委员会会议前单独召集军事会议,这种程序上的反常暗示着决策层已形成动武共识。

回头来看,印巴真的会在36小时内打起来吗?

笔者认为,如今的这场冲突极有可能复刻2019年的普尔瓦马袭击事件的剧本。当时造成40名印度警察死亡的恐袭发生后,印度并未立即采取军事报复。而是在12天后印度空军才出动12架战机空袭巴控克什米尔地区。

这一时间差说明,印度在军事行动前需要进行充分的情报收集、外交准备和军事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军事冲突最终以双方各自宣布胜利而收场,印度宣称打击了恐怖分子营地,巴基斯坦则通过邀请记者实地考察来质疑印度战果的真实性。

现在的局势与2019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莫迪同样授予军方"完全行动自由权",这与2019年的表态如出一辙。

但在笔者看来,这其实就是一种政治姿态,既是对国内民意的回应,也是对巴基斯坦的威慑。


但真要打,乃至到全面战争,无论是印度还是巴基斯坦都是不愿意的,从巴基斯坦给中方打电话明确表达通过谈判解决争端的意愿就能看出,印巴双方都清楚全面冲突的灾难性后果。

所以笔者认为,2019年的冲突模式很可能重演:印度可能会在精心选择的时间点实施有限度的军事打击,巴基斯坦将做出对等回应,随后双方通过外交渠道逐步降级。这种"点到为止"的冲突模式,既能满足国内政治需求,又可避免局势失控。

此外,当前印巴局势中还有一个关键变量:正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外长会议。中国外长王毅接下来与印度外长苏杰生的会晤,可能成为化解危机的"安全阀"。

中国作为巴基斯坦全天候伙伴和印度最大贸易伙伴之一,既不能坐视盟友安全受损,也不愿看到"一带一路"南亚走廊陷入战火。

王毅外长很可能提出"双暂停"方案:要求印度停止军事动员,同时敦促巴基斯坦约束境内武装组织。这种策略在2019年印巴危机中曾见成效。

其实印度现在最需要的是个台阶。莫迪已经靠边境炒作赚足了民族主义选票,再闹下去真要擦枪走火,他那2.8万亿美元GDP的增长目标就得泡汤。

中国这时候递橄榄枝正合适,既彰显负责任大国形象,又避免家门口生乱。看看地图就明白,中巴经济走廊要是被战火波及,中国"一带一路"的棋局就得乱套。王毅那句"亚洲的稳定符合中印共同利益"可不是客套话,这是实打实的战略考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