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州区以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为目标,围绕力量盘活、机制融合、平台整合,强力推进区、乡镇、街道(社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体化运行,为肃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锚定规范建设靶心 激活综治实战效能

走进肃州区综治中心,各功能室布局井然,指示清晰明了,群众正在有序咨询。肃州区结合实际,推动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心理服务中心、警务服务中心、民生服务中心、防范校园欺凌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中心、劳动保障维权服务中心、见义勇为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多中心合一”,协调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集中入驻,整合资源力量,入驻专业工作力量35名,形成工作合力,汇聚数据信息,有效发挥综治中心矛盾纠纷“集散地”作用。目前,中心干部和各入驻单位工作人员正在对42件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进行跟踪化解,对20名重点人员进行动态关注和疏导服务。



构建多元解纷矩阵 高效化解矛盾纠纷

肃州区积极推动落实“三调对接”,建立综治与法院“双向交叉”入驻、警情矛盾“双流转”、疑难信访矛盾联合化解等创新机制,建立综合调解室10间,从社会层面吸纳专职人民调解员19名,培育金牌调解员7名,确保每一件矛盾纠纷都按照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信访行政三级办理、诉讼、法律监督“七步走”的法治化“路线图”规范办理解决。

同时,肃州区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双轨并行的多元诉求受理模式。线下以群众现场反映、“三调对接”流转、网格排查上报、部门单位报送、上级部门交办等收集矛盾纠纷,线上通过2812340专线受理、“肃州管家”爆料、12345热线投诉、网络监测等多种渠道汇集群众诉求,做到矛盾诉求一扇门反映、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运行、一揽子解决,让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顺着指示牌指引,步入一间调解室。室内,调解员正在调处一起经济债务纠纷案件。2014年12月,翟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好友蔡某借款10万元,并出具了借据,约定了还款期限。然而,还款期限届满后,翟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诿,迟迟不肯还款。蔡某多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只能寻求法律帮助。按照诉调对接机制流程,肃州区法院将该纠纷流转至肃州区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第一时间召集当事人进行调解。通过“安抚情绪、了解诉求,释法明理、明晰责任,换位思考、寻求共识”三步调解法多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翟某分期偿还借款10万元,蔡某放弃利息诉求。

这样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有效破解了“法院案件多、派出所警情多、信访问题多、基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少”的“三多一少”现象。1—3月,肃州区综治中心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80件,涉及标的金额1500万元,为当事人节省律师费、诉讼费约120余万元。全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12.2%、41.2%,一审民商事诉讼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4.6%,信访总量下降12%,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提升服务吸附能力 夯实基层治理底板

肃州区积极构建“综治中心+网格+信息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依据区域特点、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合理划分636个基础网格,涵盖住宅小区、商业街区、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场所,同时,选聘了403名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基层工作的人员担任网格长。网格长常态化入户走访、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收集社情民意、服务保障群众,实现“一网共治、一格护安”。“在配齐专职网格长的基础上,依托“四网融合”,组织“三官一师”开展上门送法、流动法庭、指尖调解、在线讲法等便民服务。综治中心持续开展“网格收集安全稳定数据情报预警预测走访交流”活动,截止目前,共计开展8场次,收集各类矛盾纠纷和隐患问题线索142条,联合各部门、单位解决问题收集的各类矛盾纠纷及隐患问题126件。及时宣传“有矛盾纠纷就找综治中心”,这一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成为肃州百姓的一个共识,进一步提升了区综治中心的吸附能力。这得益于肃州区把综治中心建设作为主动创稳的底板工程,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实现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百分之百全覆盖。在工作实践中,肃州区各级综治中心积极探索创新,总结提炼好经验、好做法,打造了具有肃州特色的“党旗红+网格蓝”社会治理品牌,《“三前移”模式多元解纷,夯实主动创稳底板》《解决百姓“闹心事”搭起干群“连心桥”》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



综治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行不仅提升了肃州区社会治理效能,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更为肃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平安防线。

来源:肃州区委政法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