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佛大学Suzuki T、Fukui S等学者在权威医学期刊JAMA子刊发表研究认为,少量喝酒竟然能降血脂!
这和我们平时科普宣传说喝酒完全有害的观点完全反了,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先看下这个研究的简介。
该研究团队对57,691名参与者长达10年的追踪数据显示,原本不饮酒者若每日摄入1标准杯酒精(约含10g纯酒精),其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俗称"坏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俗称"好胆固醇")水平则有所上升。
然而,这一发现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端起酒杯"养生"?且慢,请先看对这个科研项目的仔细分析。
对该项研究的质疑
网友对这个研究非常感兴趣,有的表示赶紧喝一杯压压惊,有的立即提出质疑如下:
1)单一指标没有参考意义。研究1的结果是每日少量饮酒血脂低,没有提到其他健康指标的变化,例如对食道、胃的损伤等等。
2)是否存在这种可能:完全不饮酒者中内向性格、不爱运动锻炼的人更多,社会化程度低,更少有朋友找他们喝酒,这样健康保障更少。
3. 居民调查和临床试验会存在差距,如果能证明酒精的益处,那就需要做动物实验了,不但如此,还需要综合酒精造成的肝肾损伤,评估综合收益,另外,还需要确认最大化收益的饮用量,这些都有待大量动物实验验证
关于饮酒与健康的权威解读
世界卫生组织(WHO)始终强调"酒精安全剂量为0"的立场。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酒精导致3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数的5.3%。
"当前研究仅揭示统计学关联,尚未建立生物学机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指出,酒精代谢产物乙醛会损伤DNA,而酒精引起的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急性效应,可能抵消其长期获益。值得注意的是,个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差异巨大:东亚人群中约36%存在乙醛脱氢酶2基因缺陷,这类人群即使少量饮酒也会显著增加食管癌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给出的建议更具现实指导意义:成年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葡萄酒150ml、38度白酒50ml),女性减半。该指南特别强调"特殊人群零容忍"原则——孕妇、乳母、儿童青少年、慢性病患者应完全禁酒。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研究表明,若将每日饮酒量控制在15g以内,可避免12.6%的酒精相关疾病负担。这提示我们:比起争论"喝多少有益",更紧迫的任务是降低整体酒精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Suzuki T, Fukui S, Shinozaki T, Asano T, Yoshida T, Aoki J, Mizuno A. Lipid Profiles After Changes in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 Undergoing Annual Checkups. JAMA Netw Open. 2025 Mar 3;8(3):e250583. doi: 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