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特朗普再一次用关税开火。不过这次,他的目标不是中国产品、欧洲钢铁或墨西哥农产品,而是——电影。

就在周日,特朗普突然宣布将对所有在美国境外制作的电影征收100%的关税。在他的社交平台“Truth”上,这位总统指控他国政府“以联合方式提供激励政策”,吸引美国电影工作者外流。他宣称,这不仅是对美国经济的威胁,更是“国家安全危机”,甚至“信息战与宣传战的一部分”。



特朗普用全大写的字母总结说:“我们希望电影的制作,再次回归美国!。”

特朗普这突如其来的政策,即将印发电影行业内部的剧烈震荡。但这是振兴美利坚文化之举,还是又一场保护主义噩梦?

洛杉矶的电影梦,正在破碎

在宣布这一政策的背景下,是一组冷冰冰的数据,体现出当今好莱坞的焦虑。



根据洛杉矶电影局(FilmLA)发布的报告,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洛杉矶市影视拍摄总天数为5048天,较五年平均水平下滑了36.4%。其中,真人秀节目制作量暴跌56.3%,剧情类电视剧下降34.4%,喜剧类更是腰斩,下降幅度高达85.7%

这场崩塌不仅限于数字,它正逐步侵蚀着一个曾经光辉四射的产业之都。《黑道家族》制片人诺埃尔·斯特曼警告说:“如果我们不立即行动,加州的电影和电视行业将沦为下一个底特律汽车业。”



她是“留在洛杉矶”(Stay in L.A.)政治组织的活跃成员,该组织正发起运动,力图挽救本地创意产业的最后尊严。

全球抢人大战,加州节节败退

为何本土电影制作量骤减?答案之一,是“制作激励大战”。

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国家,已用低至好莱坞成本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吸引大批美国电影项目转场境外。而即便在美国本土,佐治亚州、路易斯安那州等地也推出了“豁免政策”,鼓励完整后期制作留在本地,抢占本属于加州的“最后一环”。

两届奥斯卡奖得主、音效总监凯伦·贝克·兰德斯指出:“现在不同了,连后期制作都被迁出加州。这不仅是岗位流失,更是整个生态链的崩塌。”

特朗普的“文化征税”,能否起死回生?

在特朗普眼中,这一政策是一剂猛药——用关税阻断外流潮,将制作链拉回美国本土,尤其是好莱坞。



特朗普警告道:“别国在利用激励措施吸走我们的故事和人才。”他责令美国商务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立刻启动征税程序。他将这场战斗拔高为“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的保卫战。

然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眼中,这一做法治标不治本。他们指出,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国的“阴谋”,而是美国本身缺乏足够的政策支持和财政鼓励。

加州出招,能否守住“星光之城”?

为对冲这一趋势,加州州长加文·纽森已提出一项预算提案,将州级电影拍摄税收抵免从3.3亿美元提升至7.5亿美元。此外,州参议员本·艾伦与州众议员里克·兹布尔还联手推动两项法案,为本地影视制作争取更多扶持。

兹布尔在立法听证会上疾呼:“这不是税收减免,这是就业保障。如果不这么做,我们最终的损失将远超今天的投资。”

尽管如此,连“留在洛杉矶”组织自身也承认,税收激励只是第一步。想要真正逆转局势,还需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观众——共同找回对本地文化产业的信心。

文化战的未来:保护,还是创新?

特朗普这一系列文化保护主义政策,如同其关税大战的延伸。但问题在于:对抗外流,是靠征税压制,还是靠本地创新和财政支持引导?

加州电影业的凋敝,不是某一项政策能逆转的。而如果未来几年,洛杉矶依旧无法扭转这一下滑曲线,或许真的会像斯特曼所警告的那样,“变成另一个底特律”。

好莱坞的星光,正走在十字路口。是黯淡,还是重燃,命运已进入倒计时。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