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年正月初九,河南开封城外飘着鹅毛大雪。一队宋军士兵哆哆嗦嗦地爬上城墙,突然有人指着城门楼尖叫:“金匾!金匾还在!”众人抬头望去,那块写着“靖康之耻”的青铜匾额,在积雪中泛着冷光,它已经在这里悬挂了107年。
领兵的将军翻身下马,亲手抡起铁锤。
三声闷响过后,铜匾轰然坠地,城下三万将士突然齐刷刷跪倒,哭声震天。这位砸匾的将军名叫孟珙,他收复的不仅是汴京故都,更是一代宋人刻骨铭心的耻辱记忆。
可今天提起南宋名将,人人皆知岳飞,却鲜有人知这位真正踏破金国都城的大将。
就连2018年央视拍《南宋》纪录片时,编导在座谈会上都问:“孟珙是谁?我们资料库里怎么只有两行介绍?”这背后的历史迷雾,还得从一桩离奇的“历史遗忘案”说起。
被史书藏起来的战神
翻开《宋史·孟珙传》,开头就让人心惊:“以孤军抗金,大小百二十战,未尝败北。”这个襄阳出生的将门之后,23岁带着八百家兵驰援枣阳,用火攻烧退十万金兵;32岁在蔡州城下与蒙古结盟,亲眼看着金哀宗自焚;44岁更是在江陵城头,用“三层弩阵”击溃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
但如此辉煌的战绩,却在后世史书中被压缩成薄薄三页纸。
同时期岳飞传记足足二十八页,连秦桧都有十二页。更蹊跷的是,明朝编《续资治通鉴》时,孟珙击毙蒙古大将塔察儿的战役竟被删去,这场战役让蒙古人整整十年不敢南犯。
历史学家王曾瑜研究发现,这与南宋末年的政治斗争有关。
孟珙扶持的宋理宗,后来宠信奸臣贾似道,而贾正是害死孟珙挚友余玠的元凶。等到修史时,当权者自然要淡化孟珙的功绩。就像孟珙在遗折里写的:“臣一生为国,却不想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
岳飞的“完美人设”与孟珙的“复杂真相”
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在《乞出师札》中写道:“迎还二圣,恢复中原。”这八个字成了他流传千古的精神图腾。
相比之下,孟珙的军事报告就显得“不够热血”,他在联蒙灭金前给朝廷的奏折里,冷静分析:“金人如受伤猛虎,蒙古似新生饿狼,当使其两败俱伤。”
这种现实主义作风,让孟珙在后世文人眼中少了悲情色彩。
更关键的是他的结局:岳飞含冤风波亭,孟珙却以枢密使身份善终。历史作家当年明月说得好:“悲剧英雄更容易被记住,孟珙就像考满分的优等生,反而没人关注。”
还有更隐秘的文化因素。
岳飞的“精忠报国”符合儒家忠君思想,而孟珙曾公开批评宋理宗:“陛下用宦官监军,此取败之道也。”这种“刺头”作风,自然不受后来修史的理学家待见。元朝编修《宋史》时,干脆把他和叛将刘整编在同一卷,可谓杀人诛心。
影视剧与历史
2015年横店影视城有个著名段子:某编剧想拍孟珙的故事,投资方看了眼剧本直摇头:“没有爱情线,没有奸臣陷害,连个红颜知己都没有,这怎么拍?”确实,对比岳飞与秦桧的忠奸对立、韩世忠与梁红玉的侠侣传奇,孟珙的人生太过“干净”,他终生未纳妾,妻子王氏是普通农妇;最大政敌史嵩之还算不上大奸大恶;就连最辉煌的蔡州之战,也是和蒙古人联手打的。
这种历史复杂性,成了传播的致命伤。
某个导演曾说:“拍《大明王朝1566》都差点赔掉裤子,谁敢碰孟珙这种需要历史知识储备的题材?”更残酷的是,孟珙收复汴京那年,金国早已日薄西山,远没有岳飞北伐时的悲壮感。
当然还有就是古代民族矛盾太复杂了,现在重新拿来说搞不好就被喷!
影视剧要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而不是“趁你病要你命”的胜利者。
故纸堆里的复活者
1991年,湖北枣阳出土孟珙部将的墓志铭,上面刻着“孟公治军,卒日给米一升,钱五十文,寒冬加棉袄”。同时期岳飞部队的待遇是“日给米八合,钱三十文”。考古队长老马感叹:“原来孟珙才是宋朝最厚道的老板。”
2016年,台湾学者发现孟珙的军事著作《蒙鞑备录》孤本,书中详细记载蒙古骑兵战术。
英国军事史专家戴维德看到译本后惊呼:“这比马可波罗早六十年!孟珙应该是世界级军事家!”
最震撼的是2020年开封旧城改造时,工人在州桥遗址挖出孟珙立的纪功碑。
碑文记载:“绍定六年正月,破金兵二十万于此。”当地老人回忆,小时候听评书,说书人讲到这段总要加句:“岳王爷在天之灵,终于等到雪耻之日!”原来在民间记忆里,孟珙始终被视为岳飞精神的继承者。
被遗忘的他
孟珙真正的历史价值,在于他开创的军事体系。他在襄阳创办的“忠顺军”,实行“兵农合一”制度,士兵闲时种田,战时出征,军费自给自足。这套制度比戚继光的“戚家军”早三百年,更是清朝八旗制度的雏形。
更超前的是他的情报系统。《鹤林玉露》记载,孟珙在蒙古高层安插眼线,连窝阔台哪天换马鞍都知道。
1236年江陵之战,他提前三个月获知蒙古行军路线,这才有了“三战三捷”的奇迹。现代国安专家研究后惊叹:“这是12世纪的全域监控系统!”
可惜这些创新随着南宋灭亡而消失。明朝王守仁在龙场悟道时,可能想不到他推崇的“知行合一”,早在孟珙的军校里就是必修课,每个军官都要通过沙盘推演考核才能带兵。
站在襄阳古城墙上,夕阳把孟珙雕像的影子拉得很长。导游正在给游客讲解:“这位就是南宋的守护神...”突然有个孩子问:“那他和岳飞谁厉害?”导游卡壳了。
或许我们不该比较英雄,而要反思历史记忆的选择性。
当我们在杭州岳王庙献花时,也该去襄阳孟珙祠看看。那里有副褪色的对联,恰是这位无名战神的最佳注解:“百战山河血未冷,千秋功过碑自明。”下次再听到“靖康耻,犹未雪”时,请记得有个叫孟珙的将军,真的把这份耻辱埋进了历史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