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剑桥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中心副主任/中药药师

中华中医药学会药膳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委会标准化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青年委员,《临床营养网》签约营养师等。

擅长:运用食疗学、营养学方法,调理各种偏颇体质状态和亚健康状态,例如:怕冷、倦怠、便秘、超重/肥胖、孕前调理、产后调理等。

门诊地点: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营养门诊726室。

『立夏』

立,建始也

夏,假也

假,即大的意思

物至此时皆已长大

故名立夏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之第七节气 立夏

夏季从立夏开始,历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夏季是许多农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以及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立夏节气一般开始于每年的5月5~7日。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立夏 · 三候

一候蝼蝈鸣|据说蝼蝈是一种褐黑色的蛙,此时能听到它们在田间池塘边鸣叫;

二候蚯蚓生|蚯蚓长眠地下,夏天雨水逐渐丰盛,可以看见蚯蚓从泥土中钻出来;

三候王瓜生|春生夏长,夏日一来,万物开始疯长,王瓜(土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食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这是夏三月的养生指导,此时是天气向下地气向上,阴阳交合,雨水充沛,草木茂盛,给果实孕育提供了最佳条件;人在天地之间,应该遵循自然规律:晚点睡早点起,不要厌恶长夏的物候特点,出去活动活动,看看美好的自然风光,使心情愉悦,符合天人相应的养生之道。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人就容易出现阴阳失调,发生疾病。

养心|清心火,多食赤苦食。

《素问·六节藏象论》称心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心,若受高温的影响容易心火旺盛。按照中医五行理论,把食物颜色和味道分为五类,每一类对应于一个脏腑,如酸、苦、甘、辛、咸五味和青、赤、黄、白、黑五色分别对应肝、心、脾、肺、肾。因此,夏季可适量添加苦味食物和赤色食物。苦味食物如苦菊、苦荞麦、苦瓜等,赤色食物如红小豆、红薯等。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人的心理、情绪与躯体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例如,进入夏天有人会觉得周身不适,伴有失眠、烦躁等症状,更有情绪激动者,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的情况,这就与心的承受度有关,提醒我们要在立夏之初,做好情绪调节,“养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调肺肾|兼顾肺肾,多食补肾、养肺食物。

按照五行理论,肾水克心火,心火克肺金,如果夏季心火旺则可以反侮肾水,或乘肺金。因此,要注意调养肺肾,肺气虚容易出现呼吸系统疾病,肾气虚容易出现生殖系统疾病,也可以避免心肾不交导致的失眠。立夏在养心的同时,要兼顾多食补肾(如牡蛎、桑葚、黑米等)、养肺(如白扁豆、杏仁、银耳等)类食物。

未病先防|清淡饮食,预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夏日温度逐渐升高,汗出较多,体内津液容易亏虚,血液粘滞则心脉容易堵塞不通。故立夏之时,可晨起小口啜饮清水一杯,早餐适量添加洋葱等舒张血管、降低血粘度的食物,晚餐可适量饮用红酒,以畅通气血。日常饮食应以低脂、低盐、多维、清淡为主。

推荐节气膳食:荷豆陈皮麻鸭汤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鸭100克,藕30克,火腿20克。

食药物质:荷叶(鲜)5克,白扁豆5克,陈皮5克。

2. 制作方法

1)麻鸭切块后用开水烫煮后捞起备用。

2)鲜藕去外皮,切成滚刀块。

3)火腿出水备用。

4)鲜荷叶洗净,切成方形,用开水烫过迅速入冰水浸泡。

5)白扁豆洗净,开水浸泡至软。陈皮浸软切丝。

6)在沙罐内加清水烧开,加入鸭块、藕、火腿、荷叶、白扁豆、陈皮、姜片等食材,烧开后加入酱油、白胡椒粉、白酒、盐等调料,去浮沫,改小火,盖好盖子,炖 60 分钟至鸭肉脱骨后出锅。口味咸鲜。

3. 功效: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健脾利湿,行气和胃。

4. 适用人群:湿热交蒸,脾胃虚弱者。

5. 食用方法:一人份,可在节气内常规食用。

6. 膳食点评:机体因天热消化液分泌减少、饮食应以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荷豆陈皮麻鸭汤中的荷叶善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白扁豆是健脾利湿、消暑之佳品。更加入善补阴益气、和胃消食、利水解毒的麻鸭,以及健脾燥湿、行气和胃的陈皮,共奏清热消暑、健脾祛湿、益气生津、和胃消食之功,清而不泄,补而不滞,为夏季食疗养生之品。

立夏·食治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又称“春尽日”,气温大体呈现逐渐攀升之势,但由于正处在春夏之交,时常出现反复。较大的温差变化,加之雨后闷热潮湿,且昼长夜短,易导致睡眠不足,极易引发心脑血管、消化系统等疾病。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1. 失眠

立夏处于春夏之交,此时阳方盛而阴未衰,阴阳交迫,互相搏结,气候多变,进而对人体的阴阳平衡产生影响,导致阳盛不能入阴,阴阳失交,引发不寐。就是失眠。临床表现为入睡困难,或者睡后易醒,醒难入睡,梦多,睡后不解乏等。治疗上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

失眠患者日常可食用清心安神、清肝泻火类食品,如芹菜、莲子、菊花、百合、蜂蜜、金银花、山栀、丹皮等,可熬粥、泡茶、拌凉菜等。同时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如豆类、奶类、谷类、蛋类、鱼类、冬瓜、菠菜、苹果、橘子等,要保持营养均衡。失眠患者睡前两小时内不宜进食,不宜大量饮水。晚餐忌吃过于辛辣、肥甘厚味食物,避免食用酒精类饮料、咖啡、可乐以及茶饮料、浓茶等兴奋性食物。

推荐药膳:桑葚百合蜜膏

1. 材料准备

主要食材:桑葚500克,百合100克,蜂蜜300克。

2. 制作方法简述

将桑葚、百合煎煮60分钟,取出药汁备用。可反复煎煮2~3次,将药汁混合,小火熬浓缩至粘稠,加入蜂蜜调匀,装入瓶中。每次1汤匙,沸水冲化饮用。

3. 功效: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4. 食用方法:可在节气内常规食用。

5. 适用人群:心肾不交失眠者。主要证候为,心烦不寐,入睡困难,心悸多梦,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2. 天行赤眼

春主气为风,夏主气为暑,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春夏相交之时,风热毒邪侵淫于目引发本病。天行赤眼是白睛赤脉突然布绕、畏光流泪涩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具有流行传染特点的眼科常见病证。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结膜炎,或流行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

临床表现为初起眼内痒涩,渐即患眼沙涩,灼痛怕光,眼睑欲睁不起,泪出如汤,眼眵(眼屎)黏,白睛赤脉布绕等。治疗上以清热散邪,解毒凉血为原则。

结膜炎/角膜炎患者忌食辛辣、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宜吃凉性、寒性或平性等清热解毒类食品,如芹菜、苦瓜等。宜增加优质蛋白、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量,如鸡肉、全麦面包或麦片等,尤其是胡萝卜、绿叶蔬菜、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结膜炎/角膜炎患者应避免饮酒及辣椒、生姜、胡椒、洋葱、茴香等辛辣刺激饮食,避免如鱼、虾、鸡蛋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禁食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推荐代茶饮:

1. 材料准备

食药物质:白菊花5克、金银花5克、茯苓10克、灯芯草2克、淡竹叶3克。

2. 制作方法

将上述材料加入沸水焖泡约10分钟,可反复冲泡至味淡,每日一剂。

3.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

4. 食用方法:眼干、眼涩,畏光流泪,眼眵(眼屎)多、黏表现之人群。

二十四节气食疗养生

应季药膳速查速用

零基础易学

专业营养师指导

——《24节气顺时药膳》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 2025 年 5 月 5 日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397371 名。更多信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