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感受茶道师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感悟他们的德行、入道和出道的哲理。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办公室批准、国务院国资监管委举办、中央事业单位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指导、厦门市易解茶经文化产业研究院承办、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鼎力相助的全国首届初、中级茶道师培训,将于5月14~16日和5月21~24日分别在成都开设茶道师课程,传播茶文化和领悟东方哲学魅力, 促进中国茶道的传播与传承,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茶道源远流长,以唐代陆羽《茶经》为标志先后出现了唐代煎茶道、宋代点茶道、明代瀹茶道、闽南工夫茶道及近当代泡茶法,而唐宋时期流传到朝鲜、日本列岛的中华茶道支流又分别形成了韩国茶礼和日本茶道,与中华茶道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推动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茶道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千年的智慧结晶,茶道即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被视为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之举。“茶道”,陆羽在《茶经》首篇“一之源”中就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精行俭德”贯穿整部《茶经》,是倡导“茶道精神”之精髓。“精行俭德”可从两个层面理解。“精行”就是做事要精益求精去做;“俭德”提醒大家要有节俭的美德。儒家讲究“客来敬茶”,佛家称“茶禅一味”,道家以茶养生。陆羽吸收儒道佛三家思想并融为一体撰写出《茶经》。可以说,茶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它符合中国人从物质到精神的内在需求。


茶文化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逐步走向世界,并向全世界展示东方独特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情调。2022年,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入选联合国非遗代表作名录,正说明中华民族通过茶文明体现出来的生活方式、生活美学得到世界的充分认识和尊重。


茶不仅是中国的一张独特名片,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中国有悠久的饮茶历史、深厚的茶文化根基、丰富的茶叶分类、先进的茶学科技、广博的茶器茶具……也有最深邃的茶道精神。当下是中国茶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虽然全世界一天饮用的茶超过30亿杯,但茶人们仍需时刻谨记“精行俭德”,制茶者要精益求精地研制茶,坚守质量安全,让饮茶更健康。


参训通过语言讲解、空间打造、品茶仪轨等形式,学习中国茶道传播中国茶道;践行文化自信;中国茶道让制茶有技术亦有茶道、让茶艺有美丽亦有茶道、让评茶有数据亦有茶道、让茶具有实用亦有茶道、让空间有茶品亦有茶道。初级茶道师,年满18周岁、从事茶文化推广相关工作即可报名参训;中级茶道师,年满26周岁,从事茶文化推广相关工作6年以上并持有茶相关职业三级或以上等级证书即可参训。经理论与实践考试合格,并提交相关材料,通过专家综合评审可获得商业饮食服务业发展中心颁发的行业初级、中级茶道师证书。


(本图文来源:茶旅世界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