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45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6分钟


四月的北京,春意盎然。在北京顶尖学府环绕的中关村地区,教育创新的气息格外浓厚。校长派专程对在京参加培训的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党委书记徐勇进行了深度专访。在这场对话中,徐勇书记围绕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热点问题,从学校管理创新、核心素养培育到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冲击,分享了他的独到见解。

在教育的广阔天地中,徐勇书记凭借多年扎根一线教学实践与教育管理工作的深厚积累,深刻洞察到教育的本真所在。在他眼中,教育绝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发展与唤醒生命的神圣使命。每一位学生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拥有不同的特点与个性差异,而教育的要义,便是精准地发现这些差异,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助力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发现教育:让每个闪光点都成为燎原星火

PART.01

在绵阳南山中学的机器人实验室里,高二学生李同学正全神贯注地调试着他设计的“智能机器人系统”。这个曾经因沉迷游戏而让家长忧心忡忡的少年,如今已是学校科技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是徐书记的‘长板理论’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李同学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老师们没有否定我的游戏爱好,而是引导我将编程特长转化为创新能力,让我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价值。”

这一幕,正是南山中学党委书记徐勇所倡导的“发现教育”理念的生动写照。这位有着三十年教育实践经验的专家型书记,始终坚信教育的本质在于“发展和唤醒”——发现每个学生独特的个性禀赋,唤醒他们沉睡的潜能。在他看来,优质的教育应当为学生提供自由生长的沃土,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最终实现自主、自信、自强的成长蜕变。

“教育是怀着诚挚的情感,在发现学生的过程中去发展学生,在发展学生的过程中去成就学生,从而也成就教育者自身。”徐勇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这所百年名校历久弥新的育人真谛。在南山中学,“发现教育”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生动实践。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练就一双“发现的眼睛”,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握学生的成长关键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精彩舞台。




为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南山中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创新构建“型两”课程体系,其中“四型”包括夯实基础的核心课程、拓展视野的延伸课程、培养专长的研究型课程和丰富体验的活动课程;“两类”则划分为学术探究类和创新实践类。以创新实践课程为例,采用项目化学习方式,通过智能机器人设计、3D打印等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创新能力。目前,学校已开设87个学生社团,涵盖科技创新、艺术创作、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成为滋养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平台。

学校为学生们打造了多层次、立体化的科技创新活动体系:每年举办的校园科技节包含发明创造展、科研论文答辩、创客马拉松等十余项活动;“南山创客空间”定期举办工作坊,邀请院士、工程师等专业人士指导学生项目孵化;与科研院所、四川大学、电子科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机构合作建立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得以深入科研一线开展课题研究。近三年来,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国家专利26项,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300余人次。

学校花重资投入建设了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自然探究馆、跨学科创客中心、校园电视台等在内的12个主题学习空间。在这些融合了前沿科技的教学场所中,学生们以STEAM教育项目为载体,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校园电视台”项目中,学生需要自编自采自制、建立宣传渠道,这种真实情境下的跨学科学习,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徐勇书记常说:“教育就像播种,重要的不是整齐划一的生长速度,而是让每粒种子都能按照自己的 节奏破土而出。”在南山中学,这种尊重差异、激发潜能的教育理念,正让越来越多的同学们找到人生方向,让每个看似微弱的闪光点,都有机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严明细实真”:五字箴言铸就新时代教育典范

PART.02

南山中学这所肇始于1908年的巴蜀名校,历经世纪沧桑而弦歌不辍,从首批省级重点中学到国家级示范高中,再到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领型),其发展轨迹恰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生动缩影。在党委书记徐勇提出的“严明细实真”管理文化引领下,这所百年老校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南山中学的荣誉墙上镌刻着中国基础教育的辉煌印记:全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称号印证着其育人模式的先进性,全国基础教育发展成就30强校的殊荣彰显着办学实力。在竞技场上,男子篮球队问鼎耐高联赛全国八强的矫健身姿;与世界中学生机器人大赛总冠军的科技风采交相辉映;在育人阵地,连年斩获绵阳市教育质量评价特等奖的佳绩,与美术、体育、心理健康等领域的国家级示范称号相得益彰。这些成就背后,是学校将"追求卓越"的信念融入血脉的文化基因。

问到南山中学的校园文化密码,“校园文化就是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极致,把每件事都做到感动自己、无以复加。”徐勇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南山管理的精髓。“严明细实真”五字箴言构建起现代学校治理的完整体系:

严明细实真

“严”字筑基:学校建立“制度立方体”管理体系,实现“制度管人、流程管事”的科学治理;

“明”字赋能:打造“阳光治理”工程,通过校务公开、监督机制等多重机制,让权力在透明中运行;

“细”字着墨:从细微处入手,在细微处见文章,个性化的管理与教学方法,形成教育教学的精细闭环;

“实”字立标:将每件事都做扎实,将学业增值度、素质发展度、社会满意度作为衡量办学成效的硬指标;

“真”字铸魂:真是教育的大前提,倡导教育初心,通过师生成长共同体、名师工作坊,让教育回归“以心育心”的本质。

在这套管理体系的支撑下,南山中学形成了独特的“硬核成绩+软实力”办学特色。南山中学毕业生中,既有高考文理科状元,也有机器人世锦赛冠军,还有被世界名校录取的学术新秀。这种多元成才的生动图景,正是“严明细实真”管理文化结出的丰硕成果。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这所百年名校正以它的实践,为中国教育现代化提供着鲜活的南山方案。

思维革命:从知识传授到心智成长

PART.03

徐勇书记特别提到南山中学的“思维型课堂”改革。“知识会过时,但思维能力是学生终身受益的资本。”他分享了两个典型案例:一位以699分考入清华的毕业生将成功归因于学校系统的思维训练,而另一名过本科线的同学则直言个别课堂仍缺乏思维引导。

在南山中学2023届毕业季,以高考699分被清华大学录取的某位毕业生,被问及“南山三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学校对思维能力的系统性培养让我受益终身。无论是课堂上的开放式提问,还是项目式学习中的逻辑训练,老师始终引导我们突破标准答案,建立批判性思维框架。”

这一观点在与另一名毕业生的交流中得到反向印证。该位学生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20分,在离校前,徐勇书记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学生在思考了良久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个别课堂仍存在‘填鸭式’教学现象,有两位老师更侧重知识灌输而非思维启发。”两段截然不同的反馈,让徐书记更加坚定南山的教育方向:“当顶尖学子与中等生同时指向‘思维能力’这一核心要素时,说明它正是基础教育的关键突破口。”


据悉,南山中学近年来持续推进“思维型课堂”改革,通过跨学科课题研讨、学术辩论课程等创新形式,将思维训练融入教学全流程。徐书记表示,未来将建立更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确保思维培养成为每位教师的“教学自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带得走的能力"。

谈到思维革命,徐勇书记认为,AI时代其实最看重的是人的思维能力,人工智能是工具,人类智慧才是创造力的源泉。为了让学生们建立更好的思维体系,学校着力实现特色课程活动化、校本课程实践化。定期举办的科技节,通过科技发明作品展、科研论文答辩、木桥梁设计测试比赛、返回舱设计比赛、创客秀展示等多种形式搭建平台,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这些活动犹如一把把钥匙,激发出学生的科技创新潜能,调动起学生参与创客活动的热情,推动部分创意进一步完善并孵化出有价值的成果。学校还定期邀请专家前来讲学,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孵化、分组科学探究、学科竞赛、机器人设计与制作、技术设计与制作等活动。学生也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科研院所,拓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式和内涵。


在办学实践中,学校以数字实验室、自然科普馆、智联创客空间为依托,深入开展STEAM教育活动,着力实现功能教室主题化、学习空间场馆化。以基础科研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具体的STEAM活动项目中,学生们学会融合科学、技术、艺术、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锻炼综合思考和创新变革的思维。这不仅助力学生在高中阶段真正参与自主成长的过程,真实体会自主学习的力量,更让他们真实感受自我超越、积极向上的魅力,为塑造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育人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

PART.04

徐勇书记一直秉承,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装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焰。教育者要做的,是让每个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光,并让这光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

作为语文教师出身的校长,徐勇深谙中华教育智慧的精髓,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破解现代教育的困境。面对部分家长对社团活动可能影响学业的忧虑,他并未简单妥协或强硬推行,而是援引《学记》中的箴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教育的真谛在于“引导而非强制,激励而非压抑,启发而非灌输”。他倡导"适度留白"的教育哲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培养自身内驱力"社团活动不是学业的敌人,而是成长的催化剂,"徐勇书记说。

在应试压力依然存在的当下,徐勇书记始终强调:“获得好的分数很重要,但是获得好分数的过程更重要。如果一个学生是很快乐、很自在的状态获得了高分数,那么在他未来学习的生活中,他一定对学习更有热情,走得更长远。”为此,学校接入了评估体系,通过大数据追踪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感受与发展潜能,让教育归“人”的成长本质。徐勇书记反复强调,他希望南山中学的老师和学生,是心中有人、手中有术、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的人。


从1908年创校至今,南山中学始终勇立时代潮头,在坚守教育本真的同时不断突破创新。学校的高考成绩常年位居全省前列,名校录取人数不断创造新高,但更令人瞩目的是其多元成才的“立交桥”模式:机器人队三度斩获世界冠军,男篮连续两年跻身全国八强,85门校本课程构建起“基础+拓展+卓越”的课程链。在南山中学,科技创新实验室里的键盘敲击声、美术馆里的水墨丹青、体育馆里的呐喊助威,与教室里的朗朗书声共同谱写着素质教育的交响曲。

2024年秋季学期以来,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相继授予绵阳南山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传统的985高校全部授予南山中学优质生源基地学校。

这些荣誉与认可,不仅是对南山中学办学质量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学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理念的最佳诠释。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南山中学将继续以开拓者的姿态深耕教育沃土,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中培育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让这座跨越百年的教育丰碑始终闪耀着与时俱进的光芒。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