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时候,我在上海的郊区读书。地铁到人民广场要一个半小时,但那个时候我依然能在下晚课后背起书包就去一趟。在外滩吹风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这个城市好大,容得下我做任何事的人生。
我的确做了很多事……恋爱,失恋,考研,写东西,现在粉丝马上要满百万。从18岁被暧昧对象ghost而在地铁通道边走边哭,到后来在最意气风发的年纪决定定居上海,有一天在市中心坐在保姆车后排听歌,手机随机播放到一首R&B,歌词唱到:“赚到了第一桶金,我感觉「yes,that’s it」”。那时我轻飘飘,觉得我还能更好,而上海一言不发,默许了我可称狂妄的野心。
如今,车子开过外滩,再过一座南浦大桥,就可以抵达真正属于我的家。
就这样,我成年后的成长史跟上海紧紧连接。
而我领会到一件还蛮神奇的事是:人生其实没有什么别的智慧,熬就是了。庸俗点说,就像熬粥,从清汤开始,越熬越黏稠、越熬越美味。
18岁的我一无所有又愚蠢,但没有人想到后来一个叫自媒体的东西横空出世,而我作为一个从大一开始每天在寝室写日记的小女孩,搭上了第一班车。
秘诀就是苦熬,一开始没人看我的时候,我必须一年写几十万字,少一点点就怕被遗忘。放假、赶路、生病,我都在写。
定居也是靠熬。我一开始在上海也租40平的小loft,一梯几十户,衣柜都掉皮斑驳。那时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知道,我抠抠搜搜,但在这个城市有人住着月租十几万的房子——这无疑是对一个小镇女孩的暴击。
但魔幻、犀利,这本来就是上海。
去年年底,我和直男一起在上海买了第二套房。我们签合同的时候有一对和蔼的夫妻跟我们搭话,说他们要给刚上高三的儿子送一套一千五百万的房子。当时我们有一些窘迫——同一个小区,是别人的高三,但是是我们的三十岁。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至少,现在的我,比18岁时候横冲直撞的我更好。穿过许许多多的心碎,试图实现幻想,我也流过许多眼泪,最终我的30岁,稳稳地停靠在繁华的上海市中心。
「梦想远大」听上去是个过于磅礴的词了——但还是要梦想远大啊,朋友们。如果你不做梦,你怎么知道会不会实现?人生总是有无限可能。我18岁哪里想得到,上海这样的城市,有一天真的能和我有一些些关系?
一直渴望能过上某种生活,有朝一日就真的能过上那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