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每天一本好书籍



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情,也习惯在饭桌上识人。

往往一桌饭菜,几双筷子,推杯换盏之间,一个人的品性、修养、格局,在不经意间就会显露无遗。

有人狼吞虎咽,只顾自己;

有人细嚼慢咽,照顾他人;

也有人挑剔抱怨,也有人心怀感恩。

罗曼·罗兰曾说:“细节之中,往往流淌着人性的暗涌。”

有人说过,饭桌之上,烟火气里藏乾坤。

很多时候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恰恰就是一个人最真实的模样。

01

对待服务人员的态度——教养的最低处

朋友曾分享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公司聚餐时,一位同事因为服务员上菜稍慢了点,他就当场冷脸呵斥:“你们这样子的效率,不如趁早关门算了!”甚至还扬言要去找经理投诉。

而当时服务员已经道歉了,但他还是不依不饶,搞到整个包厢的气氛降至冰点。

后来,这位同事在工作中也常常因为小事去苛责下属,稍有不满就大发雷霆。

有一次,团队里因为很多人受不了他,纷纷向老板辞职了,不仅导致当时的项目分崩离析,而他也因为这一次事件,给老板开除了。

有时候一个人,在饭桌上对服务行业者的态度,往往就能照见一个人对弱者的尊重与共情。

居高临下者,往往内心藏着傲慢;

温和包容者,往往骨子里必有慈悲。

陈道明说过一句话:“教养是根植于心的善良,无需提醒的自觉。”

通常一个人的教养,不在于他对上司的恭敬,而在于他对陌生人的态度。



02

点菜时的姿态——自私与利他的分水岭

很多时候点菜,看似是小事,实则更能看懂到一个人。

有人拿起菜单,专挑自己喜欢,全然不顾他人忌口;

有人抢着点招牌,只为显摆自己“懂行”;

也有人会为对添一碗热汤,轻问一句:“这个你能喝吗?”

往往点菜就是欲望的试金石——

自私者,以自我为中心,点菜只顾偏好,甚至强行替别人做主;

利他者,懂得平衡需求,让每双筷子都夹到其中的欢喜。

曾看过一对情侣吃饭,男生点了一桌辣菜,完全不顾别人感受,而女生跟他小声说:我最近胃不好,吃不了辣,能不能换一点清淡的,男生却回:“这家店招牌就是辣,很好吃的,如果你不吃真的可惜了。”

当我第二次回到餐厅,我问老板后面怎么样了,老板和我讲,他们吵了一架,女生哭着跑了出去,估计是分手了。

这个事情就可以体现出来,一个人在饭桌上的谦让与体谅,不是虚伪的客套,而是内心的从容。

那些在点菜时能照顾他人感受的人,生活中也必定是个温暖的人。

03

结账时的反应——利益面前的人性底色

朋友给我分享一件事:

有一次她参加同学聚会,众人是推杯换盏、豪气干云,可结账时却有人借口离席、有人装醉沉默,唯独同学老张主动买单说:“下次你们请,我记着账呢!”

后来老张创业,当时资金周转困难,当朋友以为那群同学不会借钱给他,可那群同学却二话不说,纷纷鼎力相助。

这一件事我们就能看到,饭桌之上,往往利益面前,贪婪者现形,而厚道者闪光。

很多时候,主动承担是情义,推诿算计是凉薄。

《论语》里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顿饭钱,

照见的是金钱观,但更能照见的是为人的境界。



04

饭后闲聊的话题——格局的隐形标尺

饭后的闲聊,往往比正餐更能看透一个人。

有人高谈阔论,三句话不离自己的成就;

有人低头刷手机,对旁人的话题漠不关心;

也有人轻声问一句:“最近累吗?有什么我能帮的?”

有时候言语的温度,就决定关系的深度。

炫耀者,活在虚荣的牢笼;

冷漠者,困于自我的孤岛;

关怀者,方能走进他人心中。

卡耐基曾说:“一个人的成功,15%靠能力,85%靠人际关系。”

而人际关系的根基,正是藏在一句真诚的关心里。

饭桌见人品,深交看细节

通常一餐饭的时光,足以窥见一生的修行。

那些在烟火气中仍能保持谦卑、传递温暖的人,才是我们生活里最值得珍藏的风景。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愿我们擦亮双眼,在饭桌上识人,在细节中择友,与真诚者同坐,与厚道者共饮。

让每一顿饭,都成为滋养心灵的盛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