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的夜,浓雾如墨,狂风裹挟着高山的寒意,在海拔千米的越城岭山脊上咆哮。2025年5月3日的深夜里,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正在这片险峻山林中悄然展开……

“我在深山里迷路了!”


天湖图

20岁的山西青年小李,从网上获悉全州县天湖及真宝顶风景迷人,借着“五一”假期,远道抵达全州县天湖景区,露营一晚后于3日早上从天湖渡假村出发,沿驴友提供的导航路线,穿越越城岭山脊,计划好4日从南宝顶往才湾新村返回,正好回学校上课。


山路情况图

然而,一条错误的导航路线将他引入险境----密林蔽日、沟壑纵横,手机信号时断时续,小李徒步至打狗岭附近时迷失了方向。

眼看天色渐暗,山雨欲来,气温下降,孤立无援的他颤抖着拨通报警电话:“我在天湖深山里迷路了,快救救我!”

逆险而行,寻找“生命捷径”

5月3日下午5点半,全州县公安局接到报警后,迅速启动应急救援机制,公安、蓝天救援、消防应急火速集结。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才湾派出所正在值班的天湖警务室民警王运建迅速带领辅警,与闻讯赶来的唐威等5名警务人员汇合,来到最靠近打狗岭的才湾镇南洞村委。

此时全州蓝天救援队的6名队员也携带山地搜救设备赶到。民警试图用无人机探查被困人员的位置,由于两地坐标海拔高度差太大,加上山顶浓雾弥漫,未能成功探查到被困人员的位置。

向当地村民了解是否有从南洞上山的近路,村民忧心忡忡:“那条上山的路也需要3、4个小时,但荒了20多年,早被荆棘吞没了……”山高林密路远难行,但救援人员并未退缩。


救援人员使用无人机查看路况

无人机腾空而起,强光穿透迷雾,却因海拔落差与极端天气屡屡受挫;地图导航显示绕行需3个半小时......熟悉天湖情况的王运建和有着高山救援经验的唐威商量,决定启动第二方案,绕路到打狗岭山脉的另一边,也就是从大皮山寻路上山。

可是导航显示要经过资源县梅溪镇,时间需要3个小时。王运建凭借对地形的熟稔,硬是在真宝顶山脚下找到一条“生命捷径”,将时间压缩至2小时。

“看到光,就有希望!”

深夜22时,救援队抵达资源县大皮山村。手电筒的微光指引着方向,队员们踩着湿滑的乱石,在近乎垂直的陡坡上攀爬。


救援人员进山搜寻

一个小时左右,救援人员抵达了越城岭山脊。因山高又遇极端天气,民警用无人机继续探查,却因山顶风速大又有绕流,还有大雾干扰,搜寻无果的情况下,救援人员顶风在浓雾中沿着山脊继续向小李提供的位置打狗岭摸索着前行。

山脊狂风呼啸,浓雾中能见度不足两米,手电光柱如萤火般渺小。“小李,你在哪?”“小李,坚持住!”呼喊声被风声撕碎,无人回应。

此时,全州消防应急救援人员也到达资源县,考虑到黑夜地形不熟和接续救援问题,就在采石场等候接应。


救援人员利用无人机进行搜索

凌晨零点,微信上显示,救援人员与小李已经距离很近,但却无法对接。

于是,找到一处相对平坦的山地,无人机再次升空,强光灯划破黑暗中的迷雾。

“打开你的灯光!”电话那头,民警嘶哑着嗓子喊道。1米、5米、10米......1公里外,一点微弱的白光在灌木丛中微弱地闪动----终于找到了!

暴雨中的生命接力

4日凌晨零点30分,救援人员在狂风呼啸的山脊攀援1公里,最终在一片陡坡上发现了蜷缩的小李。他的衣裤湿透,脸色苍白,冷得发抖的身体裹着棉衣,头缩在围脖中,冻僵的手里紧紧攥着手机。

当两边灯光相聚,见到民警的那一刻,小李激动万分向救援人员奔过来,抓着民警的手语无伦次。

“没事了,我们带你下山!”大家在确认小李没有受伤后,前后陪护,一步步撤离危险地带,返回停车点。然而,暴雨突至,电闪雷鸣,山路瞬间化作泥潭,大家刚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


警务人员搀扶游客下山

山间风大雨大浓雾弥漫,能见度极差,担心塌方和山路泥泞车轮打滑,王运建决定走安全线路。他一边叮嘱大家注意安全,一边指挥队员们避开塌方风险,从资源县城绕道回全州。


救援圆满完成

5月4日凌晨5点半,警车冲破雨幕,驶入全州县城。宾馆温暖的灯光下,小李哽咽着鞠躬:“没有你们,我可能……”话未说完,唐威拍了拍他的肩:“好好休息,平安就好。”

暴雨未歇,而越城岭的浓雾中,那抹藏蓝的身影已悄然隐去,继续守护下一程山海。

这场从天黑到天明,风雨中12小时的生死营救,是忠诚与使命的写照,迷雾中升起的无人机灯光,黑夜里紧握的双手,山脊上逆风前行的背影----人民警察用无畏与专业,在险峰绝地间筑起的是永不褪色的生命防线。

▌文字:曾卫玲

▌图片:才湾派出所、110警务大队

▌编辑:赵姗

▌校对:赵能亮

▌审核:蒋先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