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沉没的详细内部记录已发布。报告描述了该舰如何被大火和浓烟吞没,安全系统如何失灵,内部结构如何倒塌,以及船员如何从舷窗跳出自救.



2022年4月13日下午,莫斯科号邮轮被两枚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击中并起火。一天后,该船沉没。俄罗斯当局称,396名船员已撤离,一名水兵遇难,27人失踪。



失踪船员之一德米特里·叶戈尔的父亲整理了一份极其详细的档案,记录了导致沉没的事件以及沉没过程。其中包括幸存者的第一手资料。当时,这艘船的状况非常糟糕。

档案显示,战前不久,约有100名经验丰富的合同制水兵被从“莫斯科”号巡洋舰上调离,调往其他岗位。他们的职位由83名应征入伍者接替,其中包括什克雷贝茨的儿子德米特里·叶戈尔,他们正式被视为学员。

这些应征入伍的士兵不仅缺乏经验,而且初次上舰,因此本不该被派往战区。尽管如此,莫斯科号还是多次在乌克兰领海内长时间停留,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入侵第一天攻占蛇岛。



该舰的航海日志记录了多次因发现乌克兰飞机和来袭火箭炮而引发的战斗警报。黑海舰队舰艇被命令不得进入距海岸30公里以内的区域,但巡航导弹袭击的威胁被忽视了。

当时,正如船长的技术报告所记录,该船的雷达和反导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效能降低。2022年3月7日,右舷的Osa-MA2防空导弹系统探测到一架疑似无人机,当时距离它仅7公里。



莫斯科号于2022年4月10日离开塞瓦斯托波尔执行最后一次任务。4月12日,该舰奉命“守卫并保卫”敖德萨天然气田,该气田距敖德萨市140公里,距敖德萨地区最近的海岸线约93公里。该气田完全处于乌克兰导弹射程之内。

同日午夜,“莫斯科”号已抵达距离天然气田5公里以内的地方。尽管面临导弹威胁,但“莫斯科”号没有其他船只护航,只有“埃普龙”号救援船在附近。4月13日上午,船员在船上进行了演习。

档案称4月13日14:20,该船探测到距离仅4公里的来袭导弹。由于距离太近,船员们来不及反应,几秒钟后,导弹击中了莫斯科号,高度在水线以上3.5米至4米处,就在上层甲板下方。



第一枚导弹破坏力最强,击中了“巡洋舰的中部(8号舱室),厨房和船员餐厅位于爆炸中心”。全体船员原定于下午2点在餐厅集合,听取演习结果。但由于餐厅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洗碗和清理,会议被推迟。如果是这样的话,大多数船员很可能会在此丧生。

第一次导弹袭击还严重损毁了轮机舱和控制船舶电力系统和应急响应的损管站。导弹在上层甲板上伏尔甘P-1000反舰导弹系统后方下方不远处爆炸。



第二枚导弹击中了船尾 12 号和 13 号舱室的交界处,位于一门 AK-630 高射炮下方,鱼雷发射管旁边,非常靠近 S-300F 堡垒防空导弹系统的发射器。

导弹袭击的结果是“舱壁、舱口和门被破坏、堵塞和变形。船体结构和甲板出现裂缝,梯子和平台倒塌。船的主走廊被碎片堵塞,导致任何人都无法通过它离开厨房或餐厅,并且“机舱内的梯子被扯断.

爆炸震动了整艘船,但上层甲板和上层建筑的人员只听到“两声强烈而沉闷的爆炸声,表明导弹在船体深处爆炸”。

靠近撞击点的人经历了一阵剧烈的爆炸。一名当时在厨房和食堂的男子形容当时的情景是“一连串的火焰冲进来,我甚至都没听到爆炸声。”

对船员来说非常幸运的是,当时撞击点附近的武器系统中的弹药均未爆炸。如果爆炸,船无疑会迅速沉没,大部分船员也会随之沉没。

虽然第二枚导弹在船尾引起的初始火灾很快被扑灭,但食堂的大火烧毁了船的大部分,直至船头的 3 号隔间,以及船尾的大部分区域(直至 14 号隔间)。

由于船体结构遭到大规模破坏、倒塌和变形,浓烟几乎毫无阻碍地蔓延到各个地方。甲板上布满了裂缝和裂痕,烟雾因此不断蔓延。

像“莫斯科”号这样的光荣级舰艇,其上下层(居住甲板)的整个长度上都布满了连续的走廊。这导致火势和烟雾迅速蔓延。由于爆炸导致舱壁弯曲,舱壁无法密封。



即使在上层甲板,“烟雾本身也非常浓重(相对于空气而言),看上去是黑色的,有大片的烟灰‘薄片’,所以下面基本上没有气垫(可以呼吸)。”烟雾太浓了,人们甚至看不到甲板上的救生筏。爆炸现场附近的一些人员当场死亡。其他人则“在几乎零能见度的条件下,试图爬上上层甲板,穿过坍塌的船体和一堵有毒烟墙时丧生”。还有一些人掉入海中,死于体温过低或溺水。

乌克兰于2022年5月发布的音频记录了导弹袭击后,船上一片混乱。可以听到一名莫斯科号船员鸣着紧急警报,用无线电呼救。“这是莫斯科号,”他说道,“船体在水线以下有两处破损。”

“它侧翻了。与舰桥的通讯被切断,没有动静。它正在侧翻,并且倾斜。倾斜30度……没有推进力,我们正在尽最大努力开始营救船员。”

船上的军官们组织了紧急救援小组来灭火,并向弹药库注水。然而,Shkrebets 表示,灭火系统部分失灵,船员们只能“用水桶打水”来试图扑灭火焰。

这可能是由于第一枚导弹爆炸造成的损坏,该导弹可能炸毁了消防水管。1982年,英国皇家海军谢菲尔德号被导弹击中后也发生过类似的漏水事件,同样导致人员不得不用水桶取水。

机舱和主损害控制站的人员发现自己被困在浓烟中,“因为那里的所有舱壁和舷梯都被摧毁了。” 左舷备用指挥所的所有人都已经死亡。

用绳索将受困人员救出的计划因过于危险而被否决。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被告知通过舷窗逃入海中。其中35人获救,但5人在获救前因体温过低而在9摄氏度的海水中死亡。

由于火灾、爆炸和失控烟雾的共同影响,紧急救援队无法进入许多受影响区域。许多人可能被困在食堂、走廊或附近的空间,并很快因窒息死亡。撤离过程非常危险。一群水兵在能见度为零的情况下,组成“人链”,从厨房和餐厅的后部撤离。“不知何时,有两个人‘脱钩’了,从此再也没人见过他们……”

合同制(专业)水兵留在“莫斯科”号上,而应征入伍的士兵和伤员则由救援船“埃普龙”号和护卫舰“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号接走。这两艘船一直停留在“莫斯科”号附近,直到第二天沉没。
当地时间18:52,哥白尼哨兵雷达卫星拍摄了这三艘船的图像,显示“埃普龙”号靠近“莫斯科”号,“马卡罗夫海军上将”号也在不远处。由于“莫斯科”号当时正在航行,因此这很可能与导弹袭击地点相当接近。





在长达八个小时的时间里,船员们拼命抢救这艘船。他们用水管灭火,试图扑灭船尾的火,最终成功了。船员们从船尾14号舱室出发,一路推进,到达10号舱室后就再也无法前进了。

高温和浓烟阻碍了消防员的前进。此时,“硬铝舱壁已经开始熔化,甲板(26毫米厚的钢板)也变形了。” 当火势蔓延到氧气和弹药供应处时,情况进一步恶化。

氧气瓶开始在船内爆炸,“火焰开始(在某些地方)窜至上层甲板(通过裂缝和断层)”。火势蔓延至上层甲板的一个房间(“1号地窖”),该房间存放着AK-630旋转炮的30毫米弹药。

尽管试图向房间注水,但由于灭火系统故障,部分失败,炮弹还是在22:30左右开始爆炸。存放深水炸弹的储藏室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火神P-1000导弹发射管下方燃起了熊熊大火。

设备短缺和故障导致灭火和疏散工作更加困难。莫斯科号航空母舰上的IP-46防毒面具使用的是1966年至1984年间生产的滤毒盒,使用寿命长达7年。其中许多都失效了。

“一名海军学员说,当他从烟雾中爬出来时,只有第三发子弹走火——前两发子弹包里的子弹都有故障。但他是一名海军学员,受过训练,所以他没有失去理智。”

“而且,这些应征入伍的水兵从未亲手接触过这些防毒面具,考虑到它们存放了几十年,其中状况良好的数量非常有限。”
船上的便携式呼吸器也被发现存在故障。

机组人员“开始打开存放这些物品的箱子(这些箱子由制造商的质量控制部门密封,除非发生紧急情况,否则禁止打开)。

“甚至特别委员会也检查了工厂封条的完整性。结果发现其中约有30%缺少口罩!?”

莫斯科号上只有12套消防服可用,分别位于船尾、船体中部的损害控制中心和船头应急哨所。由于其他区域无法进入或被毁,只有船头的4套消防服可以使用。

截至19:56,已有256人从莫斯科号撤离,包括应征入伍者和伤员(数据显示,此时约有170至200名船员伤亡)。受损的巡洋舰于20:25被护卫舰“埃森海军上将”号拖走。

与此同时,莫斯科号巡洋舰继续向左侧倾斜。在上层甲板上保持平衡已经很困难了。导弹造成的弹孔越来越接近海平面。导弹弹孔的高度;最初是3到3.5米。到4月13日晚,只有30到50厘米了。

21:38,船队高级军官下令,船上所有未参与灭火的人员撤离。撤离工作于21:56完成。“莫斯科号”上仅剩下约80名船员参与灭火,此时火势已吞噬了整个机舱。

22:45,黑海舰队司令下令剩余船员弃船,最终结束了对“莫斯科”号的救援。大火威胁着P-1000导弹以及船上的鱼雷和深水炸弹。由于30毫米弹药爆炸,船头不再安全,因此幸存人员被聚集在[船尾]直升机停机坪上,在直升机库的掩护下,有组织地准备弃船。



“埃森海军上将”号于23:00解开拖带,与“马卡洛夫海军上将”号和“埃普隆”号一同撤离至安全距离。至23:38,莫斯科号撤离工作完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