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印度人,网上总是以调侃居多,尤其是印度人极其爆棚的自信,让人啼笑皆非的同时,也感到莫名其妙。



印度的经济、工业、军事甚至国际影响力都远不如中国,但是,他们却表现出了远超中国的自信心,大有一副“天老大,印度老二”的作风。

那么,印度的爆棚自信心究竟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他们的迷之自信这么离谱呢?

印度的自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其中与印度的传统——印度教有很大的关系,当然,除了民族性格和宗教之外,印度自建国以来一路打出来的战绩,也是印度爆棚自信的重要来源,甚至没有之一。

一直以来,我们对印度总有居高临下的鄙视,包括军事实力方面。当然,我们也有足够的底气,因为,1962年,中印曾直接在战场上对决过。



结果大家都知道:占尽优势的印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打的落花流水,要不是地理劣势,当时中国正处于困难时期,印度方向又是中国的战略次要方向,中国完全能把印度打的连它的前宗主国都认不出来。

所以,因为硬邦邦的战绩和中国5000年大国历史底蕴,让我们对于印度总是不自觉地带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但是,站在印度的角度,他们的自信其实很有根据。

比如,这次因为恐怖袭击引发而来的印巴冲突,印度的态度就极为强硬,对巴基斯坦的种种措施堪称咄咄逼人,甚至直接威胁切断巴基斯坦最重要的河流——印度河的上流水源。



然而即便如此,巴基斯坦也只能仓促应对而已,顶多在被威胁到核心利益时发出战争的威胁。

但这种态度,更多的是防御而不是进攻,是被逼到墙角后的无奈反击。

印度对巴基斯坦这个有核国家尚且如此态度强硬,可想而知印度在南亚次大陆有多么的威风,多么的说一不二。

印度的这种威风和霸道,就是一仗仗打出来的。

印度是1947年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完成独立的,独立建国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但是,在与新中国差不多的历史之中,印度对外的战争,却比中国多了许多。



比如,仅与宿敌的巴基斯坦的大规模战争,就打了整整三起。其他的零星战斗和边境冲突数不胜数,而在与巴基斯坦的战争中,印度始终居于上风。

巴基斯坦最好的战绩也不过是平局,而且,因为始终居于上风,印度不但肢解了巴基斯坦,让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如今的孟加拉国。而且,在印巴冲突的焦点——克什米尔,也占据了更多的土地。

因为,如果以宗教信仰划分克什米尔的话,伊斯兰教在克什米尔是占优的——愿意融入了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徒,远多于印度教徒。

但实际情况是,印控克什米尔占据了整个克什米尔的3/5,巴基斯坦占据了2/5。



对待有核国家巴基斯坦尚且如此强硬,且不断取得胜利,印度对其他国家,更是每次都取得碾压式的胜利。

比如,在收回葡萄牙殖民地果阿地区时,印度直接动用武力,面对印度的优势兵力威胁,原本属于西方列强一分子的葡萄牙,甚至连像样的抵抗都不敢。

比如,印度曾驻军马尔代夫,入侵锡金并直接将其吞并,出兵斯里兰卡等等。

比如,有2000多万人口的尼泊尔,印度教徒已经超过尼泊尔总人口的80%,已经几乎被印度人换种,沦为成为印度的附庸。



不丹更惨,直接被印度逼迫签订了《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条约规定,不丹对外关系要直接接受印度的指导,经济军事都受到印度的控制。可以说,这就是印度控制下的一个附庸国。

所以,印度自1947年建国以来,对外发动的数10场战争,除了对中国的战争失败之外,在南亚次大陆的所有军事行动。均取得100%的胜利。

对外百战百胜,而且,国家的体量、经济规模、军队人数、武器装备都碾压般的领先其他国家。这如何不让印度人感到骄傲以至于变得无比自信呢?

这个世界其实始终没有变过,一直是我们老祖宗总结的那样:畏威而不怀德。

一个国家想要足够的威信,一个国家的民族和民众想要足够的信心,大棒的威力是极其重要的,甚至是不可替代的。



没有对外战争的胜利,没有展示拳头和肌肉的实力,没有将你的对手真正的打疼打怕,他们就始终存在侥幸心理。

而印度建国之后,对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军事行动,就验证了这一点。通过对外不断的战争和胜利,使得任何一个试图挑战印度、不服印度的国家都被迫熄灭了这个心思。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南亚其他国家都只能接受印度的霸道,而印度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之中,极大的鼓舞印度国内的信心和国家荣誉感,粘合了国内各民族,使得原本地理名字的印度,越来越成为一个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国家。

所以,在地理位置相对独立的南亚次大陆,印度堪称唯一的霸主,再加上印度教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印度人爆棚到极致的自信,也就不难理解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