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官员在场上没有给美国半点面子,直接“无视”了美方高官的一番表演。



美官员抹黑中国的言论被欧洲各国默契无视

这次翻车的主角是美国能源部代理助理部长汤米·乔伊斯。他在峰会上把矛头直接对准了中国,声称“中国主导了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欧洲如果加速绿色转型就是“把对手的利益放在自己人民安全之上”。

他说得有多难听?“清洁能源政策是危险的”,“欧洲国家会被中国胁迫”,等等之类的老调重弹,一听就知道是典型的美式舆论攻击——既不提供解决方案,也不承认现实进展,只会泼脏水、挑矛盾。

这番话说完后,全场安静。据知情人士透露,美国的发言几乎没人回应,被现场“冷处理”。不仅如此,美国对中国的指责也没有引起欧洲任何国家的附和。

换句话说:美国想拉欧洲一起“围堵中国”的算盘,失败了。

欧洲官员为何不给美国面子?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在清洁能源方面,中国的实力和发展都是有目共睹的。

欧洲这些年在新能源、气候问题上一向走在前面,自然对全球绿色供应链的发展一清二楚。光伏、电动车、电池、新能源储能这些领域,中国不仅价格有优势,更重要的是——技术上已经全球领先。

欧洲不是没想过“去中国化”,但事实是:目前离不开中国。中国制造让清洁能源变得可负担、可推广,欧洲国家民众是真正从中受益的。这一点,各国政府心里都很明白。



特朗普的高关税政策让欧洲各国颇为失望

尤其是在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飙升的背景下,中国的产品稳定又高效,欧洲正需要大量引进。美国这时候跳出来泼脏水,简直像是“既不卖饭,又要人饿肚子”,只会引发反感。

另外,有意思的是,嘴上说着“绿色转型危险”,美国却在这场峰会上拼命推销自己的天然气和石油。这就像一个卖烟的,跑去养生讲座上指责别人喝茶不健康——毫无说服力。

美国的本质就是在搞“能源霸权”的老套路,一方面攻击中国搞绿色能源是“陷阱”,另一方面又要欧洲继续买美油美气,根本不是真心为欧洲考虑,而是借“安全”之名推销产品、控制市场。

这种伎俩,欧洲人已经看透了。最重要的是,欧洲现在是真的开始不信任美国了。

特朗普此次重返白宫之后,先是挥舞关税大棒,对进口到美国的德国汽车、法国奢侈品重新加征关税;再就是继续在碳边境调节等议题上“敲诈”盟友;在俄乌问题上也不断模糊承诺,让欧洲对自身安全更加不安。

在这种背景下,美国现在已经不是那个“欧洲唯一依赖的伙伴”了。更何况,在绿色转型这件事上,欧洲国家自己有计划、有路径,有中国这个最重要的制造支撑,不需要听命于美国的“石油商人”。

这场小插曲看似只是峰会上的一次外交交锋,实则透露出一个重大信号:中欧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不仅不可避免,反而可能进一步深化。



中欧清洁能源合作一直在稳步推进

回顾近几年,中欧清洁能源合作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国是欧洲最大的太阳能板、风电设备、电动车电池供应国;而欧洲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目前,双方还在继续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碳交易机制对接。

这些合作不仅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经济价值,也帮助欧洲更快实现了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

而美国呢?除了嘴上喊着“绿色转型”,自己却仍是全球最主要碳排放国之一,页岩气、煤炭出口一刻不停,还对清洁能源产品设置高关税。这样的“合作者”,欧洲当然不会真信。

面对美国的污蔑和挑拨,中国的战略很明确——不对骂、不硬怼,但该合作的一样推进,该澄清的及时发声。

这次欧洲在公开场合“冷落美国”,可以说是中国坚持不结盟、不对抗、合作共赢战略的一个回报。靠实实在在的技术、产品和市场赢得尊重,比天天喊口号强太多。

总而言之,这次欧洲官员当众让美高官下不来台,是对美国“泼脏水”外交的无声反击。也证明了一个道理:国际关系越来越现实,谁做得好,谁说得算。

美国靠挑拨、恐吓、抹黑维持霸权的那一套,在清洁能源这个领域,已经不好使了。而中国,正是靠着真本事、真合作赢得越来越多伙伴的尊重。

未来的全球绿色转型,谁是真正的引领者,时间会给出答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