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关于高中双休的消息在家长和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河南平顶山一所县城高中的高二学生沈星兴奋地回忆起刚得知双休消息时的情景:“班会上,班主任宣布这周末开始每周双休,尖叫声差点掀翻天花板。”然而,这股双休的“春风”似乎并未吹遍所有高中校园。


在全国多地发布通知强调执行高中双休政策的背景下,各地学校的双休形式却五花八门。有的学校按留校与否安排双休,有的则按年级区分。双休期间,一些学校还开放教室、图书室等场所供学生自习。然而,好景不长,4月以来,已有多所学校改回了原来的管理模式,不再双休。

对于双休,学生们反应不一。沈星表示,双休后自己的精神面貌好了不少,终于有了“活人感”。而高三学生苏悦则喜忧参半,虽然双休让她有了更多自主时间,但想到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她又不得不牺牲部分休息时间去上补习班。


与此同时,教师们也对双休有着不同的看法。河南一所县城私立高中的教师李岩发现,双休后学生的上课状态更积极了。然而,也有教师担心,临近高考,高三学生没有老师“拖着走”,可能会影响高考成绩。

事实上,双休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河北、湖南、浙江等地均有学生或教师反映,学校周末双休“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学校名义上实行双休,但实际上学生并不“自由”,要么在校内自习,要么参加周考测验。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实行所谓的“自愿留校制度”,但所谓的“自愿”并非学生自愿,而是家长决定。


为何高中双休难以落实?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分析说,主要源于家长群体的过度教育诉求、高强度的应试训练能带来一定效果、地方政府的政绩驱动三方面原因。此外,部分学校和家长认为学生在校时间越长,越能提高分数,实际并非如此。

教育部已发文指出,将合理安排中小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充分保障学生睡眠和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作为“底线”。实现高中双休的常态化,不仅要转变教育观念,还需进行深层次的教育评价改革。

高中双休,真的来了吗?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让这一政策真正落地生根,让学生们享受到应有的休息和成长时光。

素材参考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教育部网站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