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小时候曾在九龙城街头吃牛腩面,突然被一道轰鸣的巨响打断,那你多半是经历过“启德时代”的香港人。

那时候的飞机不是在天空翱翔,而是像不小心迷路的巨兽,呼啸着从民居楼顶掠过,再精准地贴地降落在一条孤独的跑道上。



来源:星岛头条

刺激吗?当然。但也够惊险。

而就在今天,这座曾经吓哭小孩、惊艳全球飞友的机场:

启德机场,

迎来了它的100岁生日

是的,那个曾让全世界航空迷疯狂追拍的机场,虽然在1998年就光荣退休,但它留下的,不仅是航拍照片和旧明信片,更是一代香港人独特的城市记忆。

为了纪念这个百年传奇,国泰航空搞了个大动作:3月30日下午16:00,一架A350-1000将在维多利亚港上空低飞,重现启德机场最经典的飞行路径。这不是航班,是仪式,是向历史致敬的一次空中“时光旅行”。



来源:AM730

想象一下,在维港蓝天下,一架现代客机像当年一样掠过中环、湾仔、北角,再贴近九龙城上空划过,一瞬间,你仿佛听见了旧日启德的心跳

对于老一辈人来说,这是回忆杀;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次了解启德魅力的最好机会。

但启德的故事,不只是关于“老”,更是关于“传承”

1925年,大年初一,飞行员亨利·亚弼在启德的填海地带,驾驶一架双翼飞机,完成了启德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飞行。从那一刻起,这片小小的土地就与“飞”结下不解之缘



来源:TVB

到了90年代,启德机场虽然只有一条跑道,却一度做到全球第三大客运量、全球第一货运量。可以说,一条跑道撑起了香港飞向世界的梦想。

但梦,总要进化。

1998年7月6日,启德机场完成了它最后一场谢幕演出。港龙KA841在晚上11点39分落地,国泰CX251在凌晨12点02分飞往伦敦。

跑道关灯,历史落幕,而香港国际机场则在数小时后于赤鱲角接棒起飞。

从那以后,

香港的航空版图进入了“新纪元”。

填海而建的赤鱲角机场,一开始就志在更高、更远、更快。如今,它更是全面启用三跑道系统,向全球航空枢纽的“王座”再次发起挑战



来源:点新闻

别小看“跑道”这个词。从两条跑道切换成三条,不是简单地多一条“高速公路”,而是整个空中交通控制系统的进化。

三跑道系统开启后,香港国际机场每小时的处理航班能力暴涨,预示着更高的航班密度、更短的等候时间、更强的国际连通力

而背后撑起这一切的,是无数不为人知的努力

例如,南跑道的仪表着陆系统必须在每周只开放六小时的维护窗里更新、测试,然后一夜之间完成系统切换——这可不是电影剧情,是“真枪实弹”的航空级精密工程



来源:HK01

还有新北跑道,建在海上填海区,工程团队每次上班都得先“坐船打卡”。你以为上班难,他们可是顶着疫情风雨、时间紧迫,还要全球标准不掉链

这也是为什么,纪念启德机场100周年,不只是缅怀过去的雄姿,更是告诉全世界:我们还在飞,而且会飞得更高。

从九龙城楼宇缝隙中穿梭的经典降落,到今天三跑道并行运作的高效枢纽,香港航空的故事,是一段关于速度、胆识和人力拼搏的传奇

而启德,就是这段传奇的序章。

它曾震撼世界,如今虽已沉默;但启德的DNA,早已注入了香港航空的骨血中,继续在赤鱲角、在每一条航线、在每一次起飞和降落里延续着

百年启德,再起风云。下一个百年,香港准备好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