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重庆荣昌火了。
这座以“卤鹅”闻名的小城,因区委书记高洪波的一连串“非常规操作”,在流量狂欢中撕开一道基层治理的裂口。
当外地游客涌入机关食堂打卡、交警举着“挪车提醒”代替罚单、政府大院变成临时停车场时,质疑声与赞美声同时炸响。有人问:这到底是作秀,还是一场改写官场逻辑的突围?
心里坦坦荡荡,和人民群众坐在一起,勇敢地接受大家的监督,如果心里没有使命和初心,没有阳光能做得到吗?
中国有很多杰出优秀的政治家和官员,刚正不阿,时时刻刻和人民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比如陈行甲、耿彦波、马晓磊,最近又忽然涌现出来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
当然,我们相信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有一大批认真负责的官员为民众服务,这只是其中的几个代表而已。
这两年比较火的是淄博的马晓磊书记,一心一意为民众服务,本来是一个工业城市,结果却靠着烧烤火了起来,整个淄博和马书记都成了网红。
淄博是北方城市,马书记身上表现出来正义凛然,高大雄伟,就像大山一样巍然屹立;而荣昌则是典型的南方城市,这里表现出了水的智慧,水的清澈,政府和民众息息相通,心心相印,看起来是些很普通寻常的小事,其实却是政治风气的大转变,是踏踏实实为民众服务的切实体现!
不管是马晓磊还是高洪波,都是牢记宗旨底线,没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上,而是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
另外,高书记特别注明,这次政府食堂对社会开放是在五一假期期间,在这段时间政府工作人员很多人放假了,群众出来旅游的人多了,当地的餐饮业压力很大。政府食堂开放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至于正常上班之后,还是按部就班,大家按照自己正常的作息规律运行。
这说明,高书记对政府食堂开放的尺度把握得很好。
同时,他还具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商机,引领市场潮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故事始于一位叫林江的卤鹅店老板。他带着荣昌卤鹅“投喂”外国网红,意外让这道地方美食冲上热搜。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高洪波的反应快得惊人——五一期间全员取消休假,领导带头站岗;游客停车免费、景点免票,连公职单位的停车场都对外开放;更“离谱”的是,他要求保安兼职导游,交警放下罚单改做“服务生”。
领导要带领一个地方发展好,就一定要有极强的敏感性,而且还要善于抓住机会,取得信任,这一点,高洪波书记实实在在做到了。
“游客来了,难道下逐客令?”这句朴实的话,戳中了多少地方官的痛点。当其他城市还在纠结“该不该接流量”时,荣昌已用一连串“花式宠客”政策,把游客宠成了“自家人”。政府食堂对外开放,游客吃着15元管饱的套餐直呼“卫生透明”;爱心车队穿梭街头,志愿者举着接送牌从早6点忙到深夜;甚至高洪波本人都被拍到在食堂窗口打菜,身后排着长队的游客笑着调侃:“书记,多打点卤鹅!”
其实,高书记所打破的还有政府部门的神秘性,能够把一切和群众共享,把老百姓当成一家人,这本身就是一种伟大的进步!
事实上,执政者只有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拥护,离开了人民群众,就变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己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扭转乾坤!
流量如潮水,争议也接踵而至。某权威媒体发文批评:“花式宠客是迁就游客,厚此薄彼!”字里行间暗示,荣昌的举措让本地人寒心。但高洪波的回应堪称“硬核”:“这些记者来过荣昌吗?问过老百姓吗?”
事实胜于雄辩。
当外地车违停被贴“挪车提醒”而非罚单时,本地车主在社交媒体留言:“警察叔叔是维护秩序的,不是创收的。”当干部带头消费、企业给员工涨工资的消息传出,退休市民点赞:“他的话没有高调,只有人味。”更有人翻出数据:五一期间旅游消费激增68%,新增市场主体增长42%,短期投入换来的,是商圈人气和产业活力的整体提升。
质疑声中,高洪波的“改革棋局”逐渐清晰。他深知,流量只是导火索,真正的考验是如何把“网红”变“长红”。为此,他祭出“4321”战略:成立卤鹅产业专班、构建全产业链、打造品牌标准、成立产业联盟和研究院。短短十天,卤鹅销量暴涨8-10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荣昌位于长江附近,江河纵横,水源丰富,盛产鸭鹅,如果把鹅的产业做活了,就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更多利益。更重要的就是让荣昌跟着出名,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
在这个过程当中,营商环境十分重要,政府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更关键的是,他重新定义了“政府角色”。交警不再是“贴罚单的”,而是交通疏导员;城管不再是“掀地摊的”,而是市容维护者;机关食堂不再是“闲人免进”,而是百姓客厅。这种转变,让“为人民服务”从标语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体验。有网友感慨:“以前路过政府大院都绕道走,现在敢进去喝碗免费老鹰茶,这种变化比任何宣传都真实。”
开放机关食堂、免费停车……这些举措看似“作秀”,实则暗藏改革深意。
高洪波团队算过一笔账:短期财政投入换来的是长期产业收益。当游客在荣昌吃卤鹅、逛古镇、买非遗产品时,消费链正悄然延伸。更深远的影响是,这种“政府背书+文化赋能”的模式,让荣昌从“网红打卡地”升级为“产业新高地”。
但改革从来不易。开放食堂初期,机关职工就餐不便;免费公交实施后,个别线路运力不足。面对问题,高洪波的选择是“在争议中调整完善”,而非“因噎废食”。他说:“怕担风险就别当干部,老百姓需要的是敢扛事、能干事的领路人。”
荣昌现象,折射出基层治理的深层变革。高洪波的“非常规操作”,打破了“多干多错、少干少错”的官场潜规则。
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好干部”,不是四平八稳的“维持会会长”,而是敢闯敢试的“改革促进派”。
这种转变,需要三个“度”的支撑:一是民生温度,把政府资源转化为百姓实惠;二是法治尺度,所有创新都建立在政策框架内;三是创新力度,用改革思维破解发展难题。正如中央党校教授调研后所言:“荣昌的实践证明,只要以人民为中心,改革创新就有无限空间。”
当高洪波的身影频繁出现在街头巷尾,当机关食堂飘出卤鹅香,这场由“网红书记”引发的治理实验,正在改写基层官场的生存逻辑。有人质疑这是“运动式治理”,但数据不会说谎:荣昌的旅游消费、市场主体数量、群众获得感,都在用真实增长回应质疑。
一个社会要步入文明轨道,就必须要做到政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政治生态平衡就是政府为社会提供高效廉洁的服务,让大家心里面气顺,政通人和,万象更新;社会生态平衡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诚信友爱,尊重包容,遵守契约,杜绝内耗,形成巨大的凝聚力;自然生态平衡就是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让绿水青山相伴幸福人生。
或许,真正的改革从来不需要“低调”。心里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和人民站在一起,何惧高调?正如网友所说:“火不火不重要,重要的是冲出困境的勇气。”而这,正是中国基层治理最需要的“高手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