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病房内,王兰芳躺在床上,身形瘦得只剩下皮包骨,脸色蜡黄。

她吃力地睁开眼睛,向病床周围的人示意。

"明儿,晓雨,你们都来了,妈有些话要说。"王兰芳声音微弱,却异常清晰。

江晓雨立即上前,轻轻握住养母枯瘦的手。

王兰芳咳嗽几声,从枕下艰难地取出一份文件和一张银行卡。

"这是我写好的遗嘱,律师已经公证过了。"她示意一旁的律师将文件打开,"我名下的房产留给明儿,这也是他爸爸的心愿。"

"这张银行卡给晓雨,里面有五万块钱,密码是你的生日。"王兰芳将银行卡递给江晓雨,声音中带着歉意,"这些年你照顾我,辛苦了。"

江晓雨接过银行卡,心中五味杂陈。11年来的日夜照料,得到的却只是五万元,而那套位于市中心的房子,价值至少几百万。

但看着养母期盼的眼神,她只是轻轻点头:"妈,我都懂,您放心。"



1

1993年的夏天格外炎热。

六岁的江晓雨坐在警察局的长椅上,小小的身体不住地颤抖。她的父母刚在一场大火中永远离开了她,而她因为在隔壁邻居家玩耍而幸免于难。

"小朋友,你还有其他亲人吗?"民警蹲下身问道。

江晓雨茫然地摇摇头。她的父母都是外地人,来这座城市打工没几年,亲戚都遥远得只存在于父母的口中。

就在所有人都不知如何安置这个小女孩时,一位中年女性主动提出愿意收养她。

"我叫王兰芳,是市图书馆的编辑。"那位女士温柔地对江晓雨说,"我看到你的事情了,很难过。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回家。"

江晓雨怯生生地点点头,不是因为信任,而是除此之外,她已无处可去。

办完收养手续,王兰芳带着江晓雨来到了一处普通的三居室。

"晓雨,以后这就是你的家了。"王兰芳轻轻推开门,屋内飘出饭菜的香味。

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男孩站在门厅迎接。

"这是你江叔叔;这是明明,以后就是你的哥哥。"王兰芳介绍道。

江明好奇地打量着江晓雨,冲她眨眨眼:"我叫江明,今年九岁!"

江晓雨紧张地躲在王兰芳身后,小声说:"我叫江晓雨,六岁。"

"别怕,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江德福笑着说,"饿了吧?过来一起吃饭。"

这个家里的人都很友善,这让江晓雨感到一丝温暖。

当晚,江晓雨住进了专门为她准备的小房间,床上铺着崭新的粉色床单和印着卡通图案的被套。

"明天我带你去买新衣服和学习用品。"临睡前,王兰芳温柔地说,"有什么需要,随时告诉我,不要客气。"

等房门关上,江晓雨才敢环顾四周。这个房间比她原来家里的还要大,还有一个小书桌和书架。

窗台上摆着一盆开着粉色小花的绿植,墙上贴着几张可爱的动物贴纸。

这一切都显得那么陌生又温馨,江晓雨忍不住小声啜泣起来,思念着自己的亲生父母。

第二天清晨,江晓雨被一阵香味唤醒。她小心翼翼地推开房门,来到餐厅,发现一家人已经坐在餐桌前等她。

"晓雨,快来吃早饭。"王兰芳招呼道,"今天我做了小米粥和鸡蛋饼。"

江明嘴里塞满食物,含糊不清地说:"妈妈的鸡蛋饼超好吃,你一定要多吃点!"

江晓雨怯生生地坐下,小口咀嚼着。这确实是她吃过最香的鸡蛋饼。

早餐后,王兰芳带着江晓雨去商场买了一大堆东西:新衣服、书包、文具,甚至还有她一直想要但父母买不起的芭比娃娃。

看着养母慷慨的消费,江晓雨忍不住问:"这些要花很多钱吧?"

王兰芳摸摸她的头:"傻孩子,你是我们的女儿,为你花钱是应该的。"

这句话温暖了江晓雨幼小的心灵。

接下来的日子,江明成了江晓雨的"小向导",带她熟悉家里的一切,教她怎么用电视遥控器,哪里能找到好吃的零食,什么时候爸妈心情最好。

"周末爸爸最喜欢看足球,这时候不要打扰他;妈妈每天下班后喜欢看半小时书,然后才开始做饭。"江明一本正经地传授"经验"。

江晓雨专心地记着,生怕做错什么惹新父母不高兴。

一个月后,江晓雨正式入学,成为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

开学第一天,王兰芳和江德福都请了假,亲自送她到学校。

"不用紧张,做你自己就好。"王兰芳整理着她的衣领。

"如果有人欺负你,告诉老师,或者找明明哥哥帮忙。"江德福叮嘱道。

江明拍拍胸脯:"放心吧,谁敢欺负我妹妹,我饶不了他!"

江晓雨看着这一家人关切的目光,第一次感到了安全和归属。



2

江晓雨很快适应了新家庭的生活,并在学校表现出色。

她天资聪颖,又格外努力,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还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王兰芳和江德福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经常在亲朋面前夸奖她。

"晓雨又得了全校作文比赛一等奖,这孩子写东西就是有天分。"

"晓雨这次期末考试又是班级第一,真是太争气了!"

相比之下,江明的学习平平无奇,有时甚至不及格。他性格活泼好动,对读书没什么兴趣,更喜欢体育和电子游戏。

每当家长会后,王兰芳总会叹气:"明明啊,你看看人家晓雨,学习多认真,成绩多好,你怎么就不能学学她呢?"

江德福也时常唠叨:"你是哥哥,应该做好榜样,现在反倒让妹妹处处领先。"

起初,江明并不在意,还会逗江晓雨:"我妹妹就是聪明,将来肯定比我出息。"

但随着这样的对比越来越频繁,江明心里渐渐产生了不满和嫉妒。

青春期来临,江明开始叛逆,对养妹的态度也从亲近变成了疏远,有时甚至带着敌意。

"装什么好学生?还不是想讨爸妈欢心!"有一次,江明在江晓雨考了满分后冷嘲热讽。

江晓雨不明白哥哥为何突然变得如此冷漠,只能默默忍受。

她依然努力学习,帮忙家务,尽量减轻养父母的负担,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中学时期,江明的叛逆达到顶峰,开始结交一些不良朋友,经常逃课、打架。

江德福和王兰芳为此操碎了心,但无论怎么教育,江明就是不听。

"我就是这样,不可能像晓雨那么完美!"江明常常这样吼道。

王兰芳总是委屈地流泪:"我们从没要求你像晓雨一样,只是希望你能好好学习,不要自暴自弃。"

面对这种局面,江晓雨夹在中间,既心疼养父母,又不想刺激江明。

她试图与江明沟通:"哥,我没想和你比较,爸妈也只是关心你。"

江明冷笑一声:"少假惺惺的了!他们早就把你当亲女儿,我才是那个外人!"

这句话刺痛了江晓雨的心。明明她才是被收养的那个,为什么江明会有这种错觉?

尽管家庭氛围越来越紧张,江晓雨仍然保持着乐观和坚强。她知道,无论如何,自己都要报答养父母的恩情。

江晓雨高考那年,江德福在工地发生了意外。一根钢筋从高处坠落,击中了他的头部。

送医后,医生宣布他永久性脑损伤,需要长期卧床护理。

这个噩耗彻底打垮了这个家庭。

王兰芳不得不辞去图书馆的工作,在家专职照顾丈夫。家庭收入骤减,生活变得拮据。

江晓雨放弃了去北京读大学的机会,选择了本地的师范学院,这样她既能继续学业,又能帮忙照顾养父。

江明则在高中毕业后直接离家,声称要去南方创业。临走前,他对江晓雨说:"照顾好爸妈,我会定期寄钱回来。"

然而,江明寄回来的钱越来越少,联系也越来越少。

江晓雨不得不在学习之余打几份零工,补贴家用。

尽管如此,她从未抱怨过,反而总是安慰王兰芳:"妈,别担心,我能照顾好你们。"

大学毕业后,江晓雨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文案策划。

工资不高,但足以维持家庭的基本开支和江德福的医疗费用。

生活刚刚有了起色,厄运却再次降临。

3

2010年的一个周末,王兰芳在做家务时突然晕倒。

江晓雨连忙送她去医院检查,却得到了令人绝望的诊断:癌症中期。

"如果积极治疗,还是可以维持五到十年时间。"医生语气沉重地说。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江晓雨几乎崩溃。她刚安顿好养父的护理问题,养母又患上了绝症。

但她不能倒下,因为现在全家人都靠她支撑。

江晓雨立即联系了江明,告知他母亲的病情。

电话那头的江明沉默良久,才说:"我最近手头紧,能寄多少寄多少。你先照顾着,等我忙完这阵子就回去看妈。"

一周后,江明确实回来了,但只待了一天就匆匆离开,留下一万块钱,说是暂时的医药费。

从那以后,江晓雨开始了长达十一年的照顾生涯。

她向公司申请了弹性工作制,每天早上去公司上班,中午赶回家照顾两位病人,晚上再加班到深夜补上落下的工作。

家里的两位病人一个需要翻身换尿布,一个需要化疗止痛,江晓雨像陀螺一样不停转动,几乎没有片刻休息。

"晓雨,你太累了,找个护工吧。"王兰芳心疼地说。

江晓雨摇摇头:"护工太贵了,而且他们不一定照顾得好。我来就行。"

为了省钱,江晓雨学会了各种护理技能:打针、换药、按摩、翻身、理疗……

她还研究各种中医食疗方法,希望能减轻养母的痛苦。

夜深人静时,江晓雨常常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望着星空无声落泪。

她不是不累,只是不能在养父母面前流露出丝毫的脆弱。

随着王兰芳的病情加重,医疗费用越来越高。江晓雨的工资远远不够,只好变卖家中值钱的物品,甚至考虑卖房还债。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医生出现在她的生活中。

张磊是医院肿瘤科的主治医师,负责王兰芳的化疗方案。

他注意到这个年轻女孩日复一日的坚守,被她的孝心和坚强所打动。

"江小姐,你应该适当休息一下。"一次查房后,张磊关切地对江晓雨说,"长期透支对你的健康不利。"

江晓雨疲惫地笑了笑:"谢谢关心,我没事。"

张磊没有放弃,他开始主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调整治疗时间以配合江晓雨的工作,推荐更经济有效的药物,甚至有时候下班后会帮忙照看一会儿王兰芳,让江晓雨能有时间去照顾养父。

渐渐地,张磊成了江晓雨生活中的一盏明灯,给了她继续坚持的力量。

"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有一天,江晓雨忍不住问道。

张磊认真地看着她:"因为你是我见过最坚强、最有爱心的人。这个世界应该对你好一点。"

在朝夕相处中,两人的感情逐渐加深。

张磊不在乎江晓雨家庭的负担,反而主动承担起一部分医疗费用,并经常来家里帮忙照顾两位病人。

"我妈说,想见见你。"一年后的一天,江晓雨对张磊说。

见到王兰芳后,张磊真诚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意:"阿姨,我喜欢晓雨,想和她结婚。"

王兰芳含泪点头:"你是个好孩子。能遇到你,是晓雨的福气,也是我们全家的福气。"

他们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只邀请了几位亲友。

江明没有出席,只是发了一条简短的祝福短信。

婚后,张磊搬进了江晓雨家,合力照顾两位病人,生活虽然艰辛,却充满温情。

张磊的加入,让江晓雨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她不必再同时承担所有责任,可以偶尔休息,补充能量。

然而,坏消息再次降临。江德福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最终因多器官衰竭离开了人世。

王兰芳悲痛欲绝,病情也随之加重。



在丈夫去世一年后,医生宣布她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时日无多。

4

2021年初夏的一天,王兰芳叫来了江晓雨和江明,表示要立下遗嘱。

江明接到电话后,立即从南方赶回。这些年,他在广州开了一家小型贸易公司,生意不温不火,但也算站稳了脚跟。

病房里,王兰芳虚弱地靠在床上,江晓雨和张磊站在一侧,江明和他的妻子陈佳站在另一侧。

"我的时间不多了,有些事情必须安排好。"王兰芳艰难地说道。

她请来了律师宣读遗嘱:"我名下的房产,由亲生儿子江明继承;

我个人的银行卡一张,交由养女江晓雨,卡内有五万元,以感谢她多年来的照顾。"

江晓雨听完后,心中五味杂陈。十一年的日夜照料,换来的竟然只是五万元?

但她很快调整了情绪,理解了养母的决定。那毕竟是她的亲生儿子,给他多一些是人之常情。

江明则满意地点点头,目光中闪过一丝得意。

"晓雨,这卡给你,密码是你的生日。"王兰芳虚弱地将银行卡交到江晓雨手中。

江晓雨接过卡,轻声说道:"妈,我都懂,您放心。"

三天后,王兰芳在江晓雨和张磊的陪伴下安详离世。

葬礼上,江晓雨悲痛欲绝,而江明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一直在考虑房产的事情。

"这房子至少值个几百万,卖了正好扩大我的生意规模。"葬礼后,江明对妻子陈佳说。

陈佳看了看悲伤中的江晓雨,小声提醒:"你姐照顾妈这么多年,是不是应该分她点?"

江明不以为然:"我姐?她又不是亲生的。再说了,妈不是给她五万块钱吗?够意思了。"

第二天,江明直接找到江晓雨,开门见山地说:"我准备把房子卖了,你们尽快搬出去吧。"

江晓雨皱眉:"妈刚走,你就要卖房子?"

江明冷笑:"不然呢?空着浪费?再说这是妈留给我的,我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张磊看不下去了:"江明,你这样太过分了。晓雨照顾岳母十一年,任劳任怨,你却——"

江明打断他:"照顾我妈是她应该的!当初要不是我父母收养她,她现在还指不定在哪个孤儿院呢!"

江晓雨忍无可忍:"江明!妈把你养大,生病后你几乎不闻不问,就这样你还继承了房产!你有没有良心?"

江明被问得哑口无言,但很快又找回了气势:"反正房子是我的,你们一周内搬走!"

说完,他转身离去,留下江晓雨夫妇站在原地,又气又伤心。

接下来的几天,江晓雨夫妇一边整理养母的遗物,一边寻找新的住处。

在收拾王兰芳的衣柜时,江晓雨发现了一个精致的木盒,里面装着一些老照片和一本日记。

翻开日记,她看到了许多关于自己的记录:

"今天是晓雨考上大学的日子,看着她领到通知书时开心的样子,我真为她骄傲..."

"晓雨又一次拒绝了外地的高薪工作,只为了留在我们身边,这孩子太懂事了,心里很愧疚..."

"女婿是个好孩子,能遇到他是晓雨的福气,希望他们幸福..."

泪水模糊了江晓雨的视线,她没注意到日记最后夹着一张纸条:"晓雨,当你看到这封信时,请立即联系李律师,电话是..."

律师?

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是江晓雨还是按照母亲的要求,联系这位律师。



5

李律师邀请江晓雨来到自己的工作室。

"我是李律师,王兰芳女士的代理律师。"李律师递上名片,"她嘱咐我在葬礼后与您联系。"

他拿出一个文件袋:"这是王女士生前委托我保管的文件,请您过目。"

江晓雨接过文件袋,看到文件的内容,她瞬间愣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