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病床上的何大妈气若游丝,脸色蜡黄,身体已经瘦得只剩下一把骨架。
她勉强睁开浑浊的双眼,声音细若蚊吟:
"咱家的那套拆迁房……给强子,那是他爸留下的……这张银行卡给小美,里面有一万块钱,算是这些年伺候我的一点心意……"
林美紧握着养母的手,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
十五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母亲留给自己的竟然只有一万块?
"妈,为什么……"林美话音未落,就被站在一旁的丈夫邓志轻轻拉住了手臂。
何强一家站在床的另一侧,脸上掠过一丝满意的神色。
何大妈将银行卡艰难地递给林美:"密码是……你的生日……"
一周后,何大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料理完后事,林美带着养母留给她的银行卡来到银行。
谁知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她瞬间愣住了……
1
"妈,我炖了莲子银耳羹,您趁热喝点。"
林美一碗汤走进来,何大妈正坐在阳台的藤椅上,初冬的阳光透过纱帘柔和地洒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
何大妈已经七十五岁了,头发全白,但精神很好,背依然挺得笔直。
她早年丧夫,只有一个亲生儿子何强。
"又做这么麻烦的汤。"何大妈嘴上抱怨,手却已经接过碗,小口啜饮起来。
"我放的冰糖很少,不会太甜,这可是您最爱喝的。"林美笑着说,眼中尽是温柔。
何大妈看着眼前乖巧的女儿,心中满是感慨。
林美虽非亲生,却胜似亲生,这十五年来的贴心照顾,让她的晚年幸福无比。
林美原是何大妈的邻居。
当年,林美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遇难,年幼的林美顿时失去了依靠,没有亲戚愿意收养她。何大妈看她可怜,经常接济照顾,后来干脆认她做了干女儿。
十五年前的那场意外,彻底改变了两人的生活。
那是2008年冬天的冬至日。
清晨七点,何大妈已经包好了两大盘饺子,准备送去给儿子何强一家。冬至吃饺子是北方的传统,虽然在上海生活了大半辈子,但何大妈依然保持着老家的习惯。
"这么早就要出门啊?"邻居老王正在楼道里晨练,看见提着保温盒的何大妈问道。
"是啊,今天冬至,给强子送点饺子去。孩子忙,怕他们没空包。"何大妈笑着回答。
"这大雪天的,路滑,您小心点。"
"谢谢,我坐公交车去,就几站地,很快的。"何大妈小心翼翼地下楼。
小区的路面已经结了一层薄冰,何大妈走得异常小心。可就在她快到小区门口时,一个不慎,脚下一滑——
"啊!"
她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手中的保温盒也飞了出去,里面的饺子洒了一地。
她想爬起来,却发现右腿完全使不上力气。
"有人摔倒了!"正好路过的年轻人大声呼救,同时拨打了120。
不一会儿,小区里的人纷纷赶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这天太冷了,路上都是冰。"
"老人家真是的,这么滑还出门,多危险啊。"
何大妈躺在冰凉的地面上,疼得直冒冷汗。
她看着散落一地的饺子,想着儿子肯定又要埋怨自己多事,泪水不自觉地滑下脸颊。
2
救护车很快到达,医护人员初步检查后确认是髋部受伤,立即送往第六人民医院。
经过X光和CT检查,医生确诊为股骨颈骨折,需要立即手术,术后至少需要半年的康复治疗。
主治医师解释:"老人家这个年纪骨折是大问题,手术是必须的,但术后护理更为关键。家里一定要有人专门负责照顾,否则很容易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林美接到电话时正在公司开会,听说养母出事,立即请假赶往医院。
何强则是下午才姗姗来迟,一进病房就开始数落:"妈,我不是说了吗,冬天路滑不要乱跑,您非要送什么饺子,这下好了,自己摔成这样。"
何大妈听了儿子的话,眼里含着泪水,却不敢辩解。
林美见状,连忙岔开话题:"医生说妈需要手术,术后也需要专人照顾,强子,你那边有时间吗?"
"你又不是不知道,我这公司刚接了个大项目,天天加班到深夜,哪有时间照顾人?"何强烦躁地回答,"再说了,我们那房子就那么大,哪有多余的地方?"
林美正要再说什么,何强的手机响了,是他妻子周琳打来的:
"在医院呢?问问医生妈大概什么时候能回家?"
"你可不能让她到咱家来啊,真的腾不出地方,再说也没空伺候啊..."
周琳的声音不大,但病房里的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何大妈闭上眼睛,泪水无声地从眼角滑落。林美看在眼里,心疼不已,立刻握住养母的手郑重地说:
"妈,您别担心,手术后就到我家去住。我家新买的房子空间大,小雯也很懂事,不用您操心。"
"您就住主卧旁边那间客房,离我们近,有什么事随时能照应。"
"可是..."何大妈欲言又止。
林美神情坚定:"妈,就这么定了。我已经跟单位请了长假,手术那天我来医院陪您,您就把我们家当成自己家,别有顾虑。"
就这样,在复杂的心情中,何大妈住进了养女家。
她没想到,这一住就是十五年。
3
刚开始那段时间,何大妈总觉得自己是个负担,独自一人时常常偷偷流泪。
直到有一天,林美的女儿小雯放学回家,看到何大妈在抹眼泪,立刻跑过来抱住她:
"姥姥,您怎么哭了?是不是腿又疼了?还是想家了?"
何大妈擦干眼泪,勉强笑道:"没事,我就是想起一些往事,有点感慨。"
小雯认真地看着她:"姥姥,您别难过。有您在我们家,我可高兴了!以后我每天放学都陪您聊天,给您讲我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
外甥女真诚的话语温暖了何大妈的心。
随着时间流逝,何大妈逐渐融入了养女家的生活。
术后三个月,她已经能够在助行器的帮助下慢慢行走。
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阳台上做那套她坚持了几十年的太极拳,然后准备全家的早餐。
小雯特别喜欢何大妈做的葱油拌面,总说她的葱油香得特别,外面馆子里都做不出那种味道。
"姥姥,您的拌面是宇宙第一好吃的!"小雯吃得满嘴油光,笑得眯起了眼睛。
何大妈听了,总是呵呵笑得合不拢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像绽放的花朵。
日子平淡却幸福。
何大妈恢复后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接送小雯上下学。她最享受的是晚饭后和小雯一起在小区花园散步的时光。
小雯总是耐心地向何大妈讲解那些新奇的事物,从手机应用到电脑操作,从网络用语到流行歌曲。
何大妈也曾短暂地去过儿子家住过一段时间。
但儿媳周琳的态度让她很不自在,总是对她指手画脚,不管她做什么都会受到嫌弃。
她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心里别提多郁闷了。
所以,在儿子家住了几天之后,何大妈就提出要回养女家。
临走那天,孙子何勇连招呼都没打,只顾着和朋友玩游戏。
相比之下,当何大妈回到林美家,小雯不仅帮她打扫了房间,还在床头放了一盆开得正艳的君子兰,说是姥姥最喜欢的花,看了心情会好。
在养女家的生活越来越融洽,林美和邓志都很尊重老人的习惯和喜好,从不干涉她的生活方式。
小雯跟何大妈也很亲近,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跟她分享学校里发生的事情。
"姥姥,今天语文考试我得了满分,老师还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我呢!"
"我们班来了个新同学,从日本回来的,她教我几句日语,我来教您!"
"下周学校要举行艺术节,我要表演二胡,您能来看我吗?"
每当这时,何大妈的眼里都会闪烁着幸福的光芒。
她看着小雯一天天长大,从当初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变成如今这个亭亭玉立的高中生。
虽然和儿子家的联系越来越少,但何大妈仍然会定期打电话问候。每逢节假日,她都让林美带些自己亲手做的点心给何勇。
可惜孙子对这些心意似乎并不在意,每次通话都是简短几句就草草结束。
就这样,十五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
何大妈的头发全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更深了,但她的内心充满了充实与喜悦。
她明白,虽然自己住在养女家,但这里早已是她真正的家——有人关心她,爱护她,需要她。
这种安宁祥和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去年冬天。
4
那个早晨,何大妈正在厨房准备早餐,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紧接着是站立不稳的眩晕。
小雯刚好起床去上学,看到何大妈脸色苍白,摇摇欲坠,立刻大声呼救。
紧急送医检查后,医生给出了那个令所有人都震惊的诊断:脑部恶性肿瘤,已经到了晚期。
从那一刻起,何大妈知道,自己的生命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但她并不恐惧,反而开始平静地为离开这个世界做准备。
病房里,何大妈斜靠在床头,透过窗户望着远处霓虹初上的上海夜景。
她的身体每天都在衰弱,但眼神依然清亮。
林美像往常一样陪在床边,正在削苹果:"妈,吃点水果,补充维生素。"
何大妈微微摇头:"小美,你忙了一天,回去休息吧。"
"我不累,您住院这段时间,小雯和她爸把家里照顾得很好。"
林美放下水果刀,轻轻为养母捶背:"就是您,这两天胃口不好,有没有想吃的东西,我给您做?"
何大妈握住养女的手:"好孩子,这些年真是辛苦你了。"
说着,眼泪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妈,您别这么说。"林美连忙拿出纸巾为母亲擦泪,"照顾您是我应该做的,您当年那么照顾我,我永远都报答不完。"
得知养母病情后,林美几乎天天守在医院。她向公司申请了长假,全身心投入到照顾母亲的工作中。
小雯尽管正在备战高考,也常常抽时间来医院陪何大妈聊天,给她读书,讲学校里的趣事。
反观何强,知道母亲患重病后,也只是偶尔打个电话问候,说公司太忙,抽不开身。
"强子,妈现在病得这么重,你真的一点时间都抽不出来吗?"林美在电话里直接质问。
"美姐,你是知道的,我们这行年底最忙,合同签不完,客户一个接一个,我走不开啊。再说有你照顾妈,我也放心。"
何强的语气中透着敷衍,林美听了又气又心酸:
"何强,她是你亲妈啊!你这么多年连看都不来看一眼,良心不会痛吗?"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声叹息:"行吧,等我这边忙完就去看看。"
然而这个"忙完",足足拖了一个月。
期间何大妈的病情急剧恶化,医生暗示可能撑不过寒冬。
深夜的医院,消毒水的气味混合着暖气的干燥,让人喘不过气来。
病房里,何大妈躺在床上,呼吸愈发微弱。
窗外偶尔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病房里只有监护仪器的滴答声。
林美正在整理床头的药物,忽然听到母亲微弱的呼唤:"美儿,手机给我。"
"妈,您要打电话?"林美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
何大妈的声音虚弱却坚定:"我想见强子,最后一面。"
林美听了,心里一阵刺痛。
这些日子,养母的病情每况愈下,医生已经明确表示可能很快就会离世。
而何强自从上次来过一次后,就再也没有出现。
她拿起手机,拨通了何强的号码。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那边传来嘈杂的餐厅背景音:
"喂,美姐?我正在和客户吃饭,这单生意很重要..."
林美几乎是哭着喊出来的:"如果你再不来,可能就永远见不到妈了!你究竟有没有心?"
电话那头突然安静下来,然后是一声急促的吸气:"...真的那么严重?"
"医生说...可能就这一两天了。"林美强忍泪水,"你快来吧,别让妈带着遗憾离开。"
5
挂断电话,林美回到病床边。
养母凝视着天花板,骨瘦如柴的手指无力地抓着被子。
她握住母亲的手,感觉那只手冷得像冰:"妈,强子说马上就过来。"
"我知道,"何大妈微微一笑,"他从小就这样,做啥事都让人催好几遍。"
近两小时后,病房的门终于被推开。
何强站在门口,西装笔挺,却面色疲惫,眼底有明显的血丝。
"妈..."他站在病床前,一时语塞。
十五年来,他何曾见过母亲如此憔悴?消瘦得只剩皮包骨,皮肤蜡黄,只有那双眼睛还有一丝神采。
何大妈艰难地抬手示意儿子靠近,床头灯在她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却更衬托出她面容的凹陷。
"强子,这些年妈没帮到你什么,你工作怎么样?小勇学业如何?"
何强低着头:"都挺好的,公司业务越来越多,小勇已经上大学了。妈,您别操心这些,好好养病。"
何大妈轻叹一声:"人这一生,到了最后什么都带不走,但有些事情,还是要妥善安排。"
她吃力地撑起身子,林美立刻上前扶住。
何大妈的声音很轻,但字字清晰:"我的遗产不多,就老房子和一些存款。"
"老房子——就是那套拆迁分的新房,给强子。房子是你爸爸留下的,应该由儿子继承。"
何强听到这话,表情有些复杂。
那套位于黄浦区的拆迁安置房虽然面积不大,但地段极佳,市值至少有五六百万。
他没想到母亲会在这个时候提到遗产分配,一时不知如何回应。
"至于存款..."何大妈从枕头下面艰难地掏出一张银行卡。
"这卡里有一万块钱,给美儿,这些年她一直照顾我,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林美站在一旁,心情无比复杂。
她照顾养母十五年,从不计较得失。
如今养母临终前,却将最值钱的房产留给了很少来看望她的亲生儿子,而给予自己的只有区区一万元。
虽然理解,财产通常留给儿子,但心中还是不免感到一丝苦涩。
何大妈似乎看穿了养女的心思,虚弱地说:
"美儿,妈心里都清楚,这些年你为我付出太多,妈都记在心里。"
林美红着眼圈,声音哽咽:"妈,我不是那个意思..."
就在这时,门被轻轻推开,小雯拿着一个保温杯走了进来。
"小雯,过来。"何大妈呼唤外孙女。
小雯放下保温杯,走到床边俯下身,轻轻握住何大妈枯瘦的手:
"姥姥,您别说这些难过的话,好好养病,我给您带了您最爱的粥。"
"好孩子。"何大妈慈爱地看着小雯,眼中含着泪光。
"这卡你替妈妈收好,密码是你的生日,虽然只有一万块钱,但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我不在乎什么钱,"小雯哽咽着说,"我只希望你能好起来。"
"您不是说要看我上大学,要参加我的毕业典礼吗?我们还要一起去外滩看灯光秀呢。"
何大妈抚摸着小雯的头发:"有你们这样的好孩子陪伴,我这辈子已经很幸福了。"
"只是对不起何勇,这些年没能多关心他。"
何强听到这话,脸上闪过一丝愧疚:"妈,您别这么说,是我们不对,没能常来看您。"
何大妈深深地看了儿子一眼,只轻声说道:"强子,记住,再忙也不要忘记亲情。"
话音刚落,何大妈突然开始剧烈咳嗽,林美赶紧帮她拍背:"妈,您别说太多话了,好好休息。"
当晚,何大妈的病情急剧恶化,医生表示情况不容乐观。
林美守在病房里,握着养母的手,看着她呼吸一次比一次微弱。
凌晨时分,何大妈突然睁开眼睛:"美儿,要好好照顾小雯。"
"妈,您放心。"林美紧紧握住母亲的手。
"告诉强子,要多关心何勇。孩子现在叛逆,但本性不坏,需要更多的理解和陪伴。"
何大妈的声音越来越微弱,最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她走得很平静,如同睡着了一般。
临终前,她的嘴角还带着一丝微笑,似乎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意。
6
料理完丧事,林美整理养母的遗物时,在衣柜深处找到了一个红色的绣花布包。
里面装着这些年的银行存折、房产证和一些老照片。
她没有细看,把这些东西都收好,打算改日再详细整理。
何强带着妻子儿子来奔丧时,周琳的脸上看不到多少悲伤。
比起婆婆的离世,她明显更关心那套拆迁房的过户手续。
"那房子位置这么好,装修一下至少能值七八百万。"周琳小声对何强说。
何强皱了皱眉:"妈刚走,你就想这些?"
"我这不是为了何勇考虑吗?他大学毕业后结婚可以用。"周琳看了一眼站在远处的儿子。
何勇低着头,表情麻木。
这个二十岁的大学生,对奶奶的记忆已经很模糊了。
他只记得小时候奶奶来家里住过短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就很少见面了。
何大妈的追悼会上,林美哭得几乎昏厥。
她回忆起养母生前的点点滴滴:
冬日为她熬姜汤驱寒,生病时彻夜陪伴,退休时送她去旅行,教小雯做传统点心......
这十五年里,何大妈不仅是她的母亲,更是这个家的顶梁柱。
追悼会结束后的第五天,林美拿着养母留给她的银行卡去银行查询余额。
冬日的阳光透过银行大厅的玻璃窗斜射进来,给等候的人们镀上了一层金色。
"您好,我想查询一下这张卡的余额。"
林美将卡递给柜员,心里默念着养母说的密码——小雯的生日。
柜员接过卡,熟练地操作着电脑。
突然,她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看了看林美,又看了看电脑屏幕:"您是只查询余额是吗?"
"是的,有什么问题吗?"林美疑惑地问。
工作人员接下来的一句话,让林美瞬间愣住了……